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Solomon123Sean

    康茂才(1313年-1370年),字壽卿,湖北蘄縣(今蘄春)人,明朝初期名將。

    康茂才早年聚兵保鄉里,被元朝封為淮西宣慰使、都元帥,後率部投降朱元璋,授秦淮翼水軍元帥,鎮守龍灣,又任都水營田使,率士兵行屯田之策。

    陳友諒攻打應天府,康茂才行詐降計,誘使其躁進急行,在龍灣將其擊敗。後隨朱元璋破江州,攻佔蘄、黃,戰鄱陽湖,因功升為大都督府副使,又從滅張士誠,同知大都督府事。

    洪武元年(1368年),康茂才隨徐達北伐,攻取汴梁,留守陝州。三年(1370年),奪取興元,回師途中病死,追封蘄國公。

    武器大概35公斤左右吧

  • 2 # 璩然

    康茂才(1313-1369),蘄縣(今安徽今安徽宿州南蘄縣鎮,秦統一六國時於本地置蘄縣)人,字壽卿。明朝開國大將。

      元末明初,他聯結義兵保衛家鄉,並以功授都元帥。朱元璋克集慶(今江蘇省南京市)後,他率部起義,授秦淮翼水軍元帥,守龍灣(今江蘇省南京市境內),後為都水營田使,督修水利,遷將士屯田,兼帳前副總親兵左副指揮使。陳友諒攻陷太平(今安徽省當塗縣)後,並謀取應天(今江蘇省南京市),他奉朱元璋之命詐降,約以“老康”為號命,誘陳友諒輕進,結果陳友諒大敗於龍灣。

      此後,追隨朱元璋破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並攻佔蘄(蘄春縣)、黃(黃崗縣),戰鄱陽湖,因功進大都督府副使,又從滅張士誠,遷同知大都督府事。1368年(太祖洪武元年),從徐達經略中原,攻取汴(今河南省開封市)、洛(今河南省洛陽市),後留守陝州(今河南省三門峽市)二年,繼續從徵定西(今甘肅省定西縣,位蘭州市東南),進取興元(今陝西省漢中市),後病死於歸途中,追封蘄國公。

    洪武,鐵八面錘(中央門外康茂才墓出土),這當然是男人的摯愛。

    至於題主問的大錘有多重,其實很難考證,因為這鐵八面錘目前只出現過一次展覽,在2012年7月,中國航海日活動,南京市博物館舉辦了“鄭和時代特別展”,其中展示了康茂才墓的部分出土文物,其中就有這個鐵八面錘。估摸著只是50斤起步

    最後來一幅康茂才的畫像

  • 3 # 秉燭讀春秋

    康茂才是朱元璋36位開國功臣之一。《明英烈》書上說他坐下一匹烏騅馬,手中一對鐵稜八面亮釉錘,每個重36斤,兩個共重72斤,這和秦瓊的瓦面金裝鐧一般重,當然這是評書上說的,真實的康茂才的鐵錘我沒見過,所以不敢妄言推斷。

    康茂才最早是元朝的官吏,後被朱元璋俘獲,當時康說“現在正是英雄有用武之地之時,難道你要殺英雄嗎?”朱元璋聽後哈哈大笑,“英雄惜英雄,吾豈能殺英雄乎?”康茂才從此跟定了朱元璋。

    康茂才最出彩的地方就是把北漢王陳友諒坑苦了。

    這件事是這樣的:公元1360年,陳友諒率上千艘戰船來戰朱元璋,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龍灣之戰”。

    當時朱元璋的手下紛紛提出放棄南京北逃,因為陳友諒的水師太厲害了,可以說是“無敵戰艦”,陳友諒有超級“巨輪”。朱元璋的強勢在陸地,水上不佔優勢,戰船少而且破爛不堪。根本無法和陳友諒抗衡。

    當時朱元璋問計于軍師劉伯溫,“如之奈何?”劉伯溫說,“只能把陳友諒引到陸地才能打敗他。”朱說,陳友諒就那麼聽話啊!他肯棄船上岸嗎?

    劉伯溫說“我聽說康茂才與陳友諒有舊交,何不讓他寫封信給陳友諒——【詐為內應,誘其輕進】。

    康茂才一聽這計策很妙,於是依劉伯溫所言寫了封信,告訴陳友諒自己守“江東木橋”,我在此接應你。

    陳友諒根本沒想到老朋友會騙他,於是放心大膽率水軍東下,等到達江東橋,卻發現是石橋,陳友諒連呼幾聲“老康”,不見迴應,陳友諒這才知道中計了,急忙率軍撤退。

    待陳友諒退至龍灣時,明軍伏兵四起。康茂才手持八稜鐵面錘上下翻飛,只殺的漢軍狼狽逃竄。

    公元1370年,康茂才隨徐達北伐時,在攻取汴梁後回師途中病死,享年57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明日之後的複合弓難造,第一個材料就需要440,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