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武當太極學堂

    太極拳是中華民族哲學思想與武術、藝術、醫學等的完美結合,是以中國傳統儒家、道家哲學文化為核心思想,集合陰陽五行、中醫等為一體的剛柔並濟、內外兼修的中國傳統武術,同時也是極具中國傳統特色的文化形態,體現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和智慧。

    元末明初,武當張三丰開中國“內家拳”之先河,然後發展出了太極拳的原型太極十三勢,後發展為武當太極拳。因其簡單易學、健身優勢突出等優勢,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2006年被列入中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太極拳的特點

    太極拳動作含蓄內斂、柔中帶剛、剛柔並濟,如行雲流水充滿了藝術氣息。太極拳習練者可以將意、氣、形、神融為一體,透過太極的習練慢慢增強對人、自然、社會的認識,從而悟到人生的道理,並能和諧與之相處。入門容易,提升比較難,需要有明師知道。太極拳不僅僅是太極操,而是含有豐富文化內涵的太極文化藝術。

    3.習練太極拳的益處

    目前已有許多國內外研究機構證實:規律而又常態化的太極鍛鍊可有效提升人體各臟腑器官的生理機能,可以促使腦部釋放內啡肽使心情愉悅;可以增加肺活量降低嗜煙者對吸菸的渴望;可以加強背肌力量且對背部傷害較小,可以增強腿腳骨骼和肌肉力。

    一週太極運動三個小時以上就可以降低35%~40%的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

    一週三天每次太極運動45分鐘以上可以預防老年痴呆。

    一週太極運動7小時以上可以降低20%的乳腺癌罹患率,對II型糖尿病有50%的療效。

    4.太極拳的現狀

    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要求不斷提高以及對於傳統文化的重新認識,人們對於太極拳的喜歡逐漸升溫。從公司高管,到廣場公園,都能看到太極拳習練者的身影。但是,正是大家都對太極拳的喜愛,也導致了太極拳的學習情況魚目混珠,大家一定要找到明師才行。

    喜歡傳統文化的您不要忘記關照我。

  • 2 # 懸瀑

    太極拳是在中國文化的環境下產生、發展。以前叫什麼名稱都不重要。一旦定名為太極拳,就必須按照內家修煉的一套方法去練習。老子的道德經及道家內功修煉方法對太極拳具有核心指導作用。至於各種流派的太極分支,純屬每位武術家對太極拳理論的理解不同。造成了各派之間的區別。曾經有一位大師傳給我一句話:只要按造太極拳論及相關要求去練。什麼拳都能練成太極拳。

  • 3 # 漾太極

    ,

    1,拳與架

    想練成一套拳,實在不易,尤其太極拳,無數理論在那等著,看你怎樣辨,怎樣識,怎樣議,怎樣論,短處,長處,俱到的,不俱到的昭然若揭。

    練拳,是個感悟的過程,到底練得對不對,好不好,在不斷地求證。從懵懵然到逐漸清晰,透過體感求證,透過糾錯求正,無數的積累,無限的糾錯,走到了今天,認識到不經過練與悟,只能是瞎求證,瞎附會,求正還將伴隨餘生,因為太極拳是綜合性極強的運動方式,一輩子探索不完。

    拳架有個熟練,精細再精細的過程,體悟也隨之深入再深入,這就是拳打千遍自會熟,拳打萬遍自會用的道理。

    我認為,太極拳的基本要領是;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松肩沉肘,松腰沉胯,氣沉丹田,邁步如貓行。循著這條路走是能夠入門的。如何松,如何沉,不是一厥而就的,也不是一步成型的。去僵勁,拙勁,呆勁,去板形是長期習練的結果,不是純理論體系所能支撐的,是實踐過來的。

    有師承,有傳授是可貴的。

    摸索,求證是時間與努力得來的,想走捷經,想求秘藉是徒然的。

    拳架追求的是準確,實用,單單美是不夠的。由於師承不同,身體條件不同,性格各異,理解方向不同,基本功差異,不可能要求每個人都一致,好看。內在的韻味,是拳的靈魂,所體現出來的是沉,穩,靈,動,八面支撐,真正漂亮而有內涵的拳架是可遇不可求的。關係到人的氣質,內涵,習慣,體形等諸多方面,東施效顰是不可取的,也是做不到的。

    2,拳的勁,氣,意,神

    架子練好了,並不代表拳就練好了,練出內勁,才是拳的實質。把拳練成舞,操無可非議,但一定不是拳,拳和舞,操的不同點在於能不能練出內勁。所謂內勁,是身體協調,動作到位,勁灌一致的體現,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武術功底。

    氣一一是太極拳中經常使用的語言,在下想強調的一點,初學者一定不要著意於氣,氣的本質是自然而然的,呼吸要求是肺活量和血液含氧量的提高,這是身體素質的一個重要標誌。太極拳練到一定時候自然會做到,能控,能運,能化,能開闔,能收放自如,強制做是有害的。

    意一一本質是條件反射,隨著動作熟練,精磨細琢而形成的。是在一定條件下的自然行為;有意即無意,無意出真意,功到自然成。我想循著這條路線才能走通,走順,走出自己特色來,從動作記憶到身體記憶,形成一條功夫之路。

    神一一動作的熟練,勁的達位,氣的自然控運,意的掌控,反射,必然會出神韻。百練成鋼,拳亦在不知不覺中出神入化,積累,積累再積累,感悟,感悟,再感悟,太極拳的入神之路。

    3,實練與對練

    和其他拳一樣,太極拳的發揮與發展,透過的路程是實練與對練。

    實練在自身,對練在對手。對手的強大才能使自身得到強大,透過對練,才能發現自身的缺陷和不足,才能促進自身的改進。太極拳不是萬能的,只有在不斷改進中強大自已,才能精益自身,使自身各方面都得到進步。

    4,太極拳的矛與盾

    太極拳是矛盾拳;以陰--陽為主線的矛盾關係。以天一一地為相對的各種格局關係。透過各方面的矛盾解折對我們認識太極拳有一定幫助的話,將使我欣慰無比。

    太極拳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運動,其機理和運動理論,文化思維,哲學觀念,宗教思想,倫理關係有著密切關係。是我們中華文化寶庫中一朵瑰麗多姿的奇葩,在世界文化舞臺上也佔有一席之地,他和中國京劇藝術,書畫藝術並稱為三張中國名片。

    太極拳是個充滿矛盾的拳科;處處有矛盾,運動中的矛盾,架式上的矛盾,理念上的矛盾,感悟上的矛盾。可以說,不矛盾,不成為太極拳,沒有相對關係的理念不構成太極拳理念。也許是不合理的,也許是練不出來的,甚至有害。

    比如含胸拔背中的含與拔,而不能挺胸拔背,恐怕也做不到吧。松肩沉肘,松腰沉胯中的松與沉的說法,從整體上講,松肩肘,松腰胯說得通,具體做法上卻不盡合理,肘不墜沉,肩如何松得了?胯承腰松,不沉如何植根與地?這些感覺各位可自行體驗一下。

    太極拳裡各門各派,有各自的著重點,各位老師有各自的拳路特點,包括領悟和各自的語言風格。

    比如纏絲勁,我們叫卷勁,有叫伸筋拔骨,我們叫對拔。

    太極拳在矛盾中融合,在矛盾中平衡,在矛盾中求證,在矛盾中前行。這就是太極拳的精妙之處,太極拳的迷人之地。有精妙就可能產生玄妙,有迷人就可能產生神秘。這種現象,有時代的烙印,有文化深層次的結構形成,有倫理關係的作用,亦有有意和無意的造成。今天我們認識太極拳,要從時代需要出發,要有普及提高的意識,要有符合現代語境的提法和倫理關係變化的實際,這就是我,一個太極拳涉者的初衷。沿著這條所涉之路提供一些我之辨識,能幫助到同道一同前行將是我的榮幸,也是拳門之幸。

    5,太極與太極球的認識

    把太極形象成一個球體,是中國文化先哲們的智慧結晶,也符合現代科學的揭示。地球受外部的影響,沿著軌道執行,可稱一一天道。內部的變化則是風霜雨雪,四季變化等。人也是在自己人生軌道中執行,內心有七情六慾,人事變故等,亦稱為一一人道。

    中國古代哲學觀念就是強調;天,地,人的和諧關係。遵循天道,發揮人的積極作用。這中間有許多可為和不可為的東西,在制約著人的行為,不能認為,人是不可一世的。人對大自然的態度,決定了大自然對人的回饋與報復。遵循天道,符合人道,是我們應盡的義務,也符合我們的太極思想。

    6,陰與陽

    是太極思想的基本點,是任何事物的兩個方面。他們的關係不僅僅有彼消此長的關係,也應該有相互滲透,互相融合的關係,同時也是相互相存的關係。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和諧的,整體的,不可分割的。

    陰陽辨證,陰陽互補,陰陽調和一直是中囯文化,乃至醫理,養生等所遵循的法則。

    在太極拳中的反映就是虛與實的關係,虛實運用,虛實轉換,貫穿在整個太極拳中,是太極拳的靈魂。

    7,生與滅

    生與滅是天行之道,也是物質能量轉換的途徑。生的喜悅和死的悲傷一直是人類情懷的切實反映,生死觀是一個不可迴避的話題。繼承與發展是生死觀的一部分。達觀地對待生死是太極修持者的道行,更是養生健體的真實內容。談玄弄神者也在此築壇播撒。

    天一一地,陰一一陽,生一一死是太極的宗旨,認識他將有助於對太極拳的辨識。

    下面斗膽結合各種矛盾談談本人對太極拳的認識。

    8,松與沉

    練太極拳者,都會講松,這是太極拳等區別於其它拳的顯著點。

    松不是想出來的,也不是靠悟就能實現的,是換取來的,這裡的換取有三層意思,一靠練,練,會提高技能,增強信心。二靠培養,意志品格的培養,長年累月的堅持。三靠找,經過反覆的練習,反覆的比較,反覆的求證才能做到相對的心松,體松,松沉,松靈,松活,松透。

    在太極拳上松有二個原則;一是虛實,二是神斂。

    松是相對的,是相比較出來的。沒有虛實不成為松。從大體上分虛實到時時處處分虛實,使松沿著虛實的道路一步一步深入。松將伴隨太極拳者一輩子的追求。

    沉的慨念不同於重,背同樣重量的一塊石頭和背同樣重量的一袋沙子感受是不同的,一袋沙子具有沉的意味,一塊石頭也許能從背上推開,一堆沙子是推不開的,是具有分佈形式的並且貼上的。各位可從實踐加以體驗。

    有形松就要有神斂。否則就是懈。神散意亂,不是練武之人所追求的,恐怕也不是養生,健體者所追求的吧,對修持者更是有害而無益。

    9,快與慢

    慢似乎是太極拳的標誌了,殊不知太極拳是有快拳的。楊式的快拳在健候,班候先生時期就已經很盛行了,也是主要的練功手段。具有與外家拳一樣的要求。由於時代的變化,熱兵器逐漸替代冷兵器,澄甫先生垂範太極拳使太極拳走向了慢的節奏,而後的理論,實踐都傾向於慢的範圍,造就了今日的太極拳局面。

    現今,慢成一片,松成定局。想想也是有理由的,在快節奏的今天,慢是另一種體驗,是對快的一種補充。於是慢的理論也應運而生。

    慢與柔結合,慢與松聯絡,慢與養生結緣,慢與老少男女皆宜相符,慢與氣結伴,慢把太極拳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層次。

    慢把運動年令提高了不少,於是有了耄耋勝年少的暢想。

    不可否認,慢是一種功夫,“慢工出細活"這裡的慢更是一種積累,是一種境界的寫照。

    同樣道理,大極拳裡的慢不是為慢而慢,更不是為了達到慢的效果,是從慢中求快,慢中入靜,慢中達凈,慢中灌勁,慢中修持。

    拳架的慢和勁路的快速轉換是太極拳的一個重要要求,其中體現的是綿綿不斷,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和時時處處有虛實的內容。所以說太極拳是一種架慢而意快,形緩而勁疾的拳種。

    沿著這條道路,我們太極拳的意義不僅於拳了,這就是今天帶給我們的追求,探索,既練功又修身兼養體。

    這就是我對太極拳慢與快的理解,希望在太極拳的慢中達到身心和諧,貌體相合,神情相符,給人性的撕裂有種彌合,使心靈的扭曲有所慰藉,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10,柔與剛

    棉裡裹鐵,柔中帶剛是太極拳的要求,也是一種為人的境界。要想達到這種境界一是練出來的,靠練達到技能上的到位,二靠修持,達到身心合一。

    首先是剛,剛是底子,也可以叫坯料,紮實而渾厚的底子是練武之人的優勢。

    其次是剛中求柔,這個階段要求去剛,除呆,藏拙,卸板。

    再後來就要從柔中韻剛了,柔中出靈,柔中機動了。

    太極拳的柔是無止境的,是一種揉麵粉的形態,透過推手,也叫柔手使肩、肘、腕、身、腰、胯都得到柔化。在柔中提高感知能力,在柔中實現一致勁,在柔中得到手、眼、身、法、步的協調,控、化、發。協調也是養生健體的要求,身手協調,意勁協調,氣氛協調,意神協調。陰陽協調把身體精神狀態協調成上佳狀態不是我們的追求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的這款電壓力鍋裡面的鋁合金蓋子怎麼拆下來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