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筆不意馳

    美空軍在二戰期間的一擊脫離戰術我不太清楚,不過從名字上比較好理解。

    戰鬥機黑手黨的能量機動理論是對空戰機動性的理論指導依據,而一擊脫離很明顯只是戰術,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能量機動理論可以說清楚的闡述了戰鬥機的機動性在空戰格鬥中的作用,和優劣勢互相轉化的理論依據。戰鬥機黑手黨人員,又根據這套理論,幫助F15設計完成,並主導了F16的整個研發過程。如果僅僅憑藉著一擊脫離戰術而研發戰鬥機,那麼絕不可能有後來的成果。

  • 2 # 軍事天地

    上帝說:我給了你三維空間,你卻用二維的大陸思維法來對待天空?

    其實這兩者並不矛盾,甚至可以說是現代空戰理論的不斷進化的鮮明寫照。先說說上面朋友不理解的BZ戰術。

    BZ戰術:(Boom andZoom),字面理解其實就是:俯衝-攻擊-爬升-脫離的戰術這是一這裡面其實有三個要素:【高度】、【速度】、【能量】。高度換速度,隨後轉化成能量。雖然這是在空戰中的戰術,但是用平面二維理論就可以解釋。這是早期空戰戰術中,關於能量機動的最早應用論述。但是單純理解為”一擊脫離“又有失偏頗,畢竟BZ戰術核心是能量的轉化,而不是為了單純謀求一擊。

    (要是按照BZ理論,雙發機應該會比單發機更強,不過實質上並非如此。)

    至於戰鬥機黑手黨的【能量機動理論】,說起來其實很複雜,但是我們可以把它抽象出來包含來兩個要素【能量】、【角度】。在最初的能量機動理論。其實核心就是大家討論最多的戰鬥機剩餘功率(SEP)(SEP=(推力-阻力)*速度/重量)。這似乎讓人有了“推力決定一切”的看法。但是,在第一階段理論實踐時,戰鬥機黑手黨領袖,約翰·伯伊德,卻發現在試飛YF-16和YF-17過程中,YF-17 SEP遠勝於YF-16(很可以理解在機體質量差距不大的前提下,雙發機理論上應該是更有優勢)可所有試飛員都表示,YF-16的空戰能力更強。這其實就進入到了【能量機動理論】的第二階段:【能量】、【角度】互相轉化的階段。此時的空戰才真正進入到三維空間的純粹對抗時代。

    (影象限定了我們對三維空間的認識,有機會可以玩玩LOCK ON或者DCS這樣的模擬遊戲,會對空戰理論有更深刻的理解)

    此時就有了“機頭指向”能力的討論。這其實是【能量機動理論】的2.0版本。隨後還有3.0版本,關於資訊化理論。3.5版本,戰鬥機飛行員心理因素影響....可見戰鬥機黑手黨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理論的代言人,更多的則是對一種學說理論不斷深化的過程。

    簡單總結,BZ戰術只是說明了【高度】-【速度】-【能量】三者之間轉化關係,到戰鬥機黑手黨理論時代,是【能量】-【角度】-【資訊化】-【飛行員】...N者之間的轉化關係。這是理論不斷昇華後獲得結果,所以並不存在什麼矛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科比憑什麼敢和詹姆斯爭歷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