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初立的時候,劉邦當初分封的異姓諸侯王開始一個一個被剪除,這其中有確實有謀反之心的,也有被迫舉起大旗的,那麼陳豨是屬於哪種呢?他最終的結局是死有餘辜嗎?
陳豨剛開始是被立偉代國的國相的,而且當時的代國國王是劉邦非常喜歡的如意,後來代王變成趙王,但是陳豨的地位還是沒有改變。當時的趙王如意僅僅是一個十多歲的小孩,所以諸侯國的大事基本掌握在陳豨的手裡。陳豨在趙國當地究竟是否有沒有二心,史書上並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是他的某些行為確實是可以看得出一二的。比如,出行豪華,甚至可以和高祖劉邦相提並論。如果一個人真的沒有反叛之心,那麼他一定會從多處細節約束自己的行為,包括出行的排場,但是陳豨沒有。所以這一點在周昌密告給劉邦的時候,就已經造成了陳豨的被動,解釋不清了。
陳豨的形象
伴君如伴虎,陳豨的這種動向引起了劉邦的懷疑,但是劉邦還是覺得陳豨是不會反叛的,因為她很瞭解陳豨,畢竟跟隨了他那麼多年。但是成為君主的劉邦還是暗中派人調查,並且在調查進行的時候,探查到陳豨的門客大都是商人,便利用商人好利好收買的特點讓陳豨的手下四散逃竄。本來沒有篡奪帝位的陳豨就這樣被劉邦以及他的臣子們逼上了反擊的道路,做出了相應的舉動,來維護自己。只是此時的他,無論是不去參加劉太公的葬禮,還是門客們的其他不好的行為,都已經硬生生地將他綁架在反叛的這條船上。
影視劇中的陳豨
最後,陳豨的被殺,可謂是拔出蘿蔔帶出泥,牽連出一系列其他大臣遇害的序幕。而在剛開始劉邦詢問臣下,陳豨師是否有反叛的時候,得到的答覆是沒有的時候,劉邦說過一句:力量不足而已。由此可見,在劉邦的心裡,處理掉陳豨只是他接下來行動的一個藉口而已。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陳豨的結局也正是應徵了這一點。
前去討伐的劉邦
是陳豨自己的不謹慎害了自己,但更是劉邦為了之後的行動必須找到一個藉口,陳豨最終的結局死有餘辜的成分還是有的。
參考文獻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中華書局,1986年
李開元:《劉邦平定陳豨之亂》,國家人文歷史,2017年第12期
張永芳:《一將謀反,連累三王——評西漢初年陳豨謀反》,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0年11期
漢朝初立的時候,劉邦當初分封的異姓諸侯王開始一個一個被剪除,這其中有確實有謀反之心的,也有被迫舉起大旗的,那麼陳豨是屬於哪種呢?他最終的結局是死有餘辜嗎?
陳豨剛開始是被立偉代國的國相的,而且當時的代國國王是劉邦非常喜歡的如意,後來代王變成趙王,但是陳豨的地位還是沒有改變。當時的趙王如意僅僅是一個十多歲的小孩,所以諸侯國的大事基本掌握在陳豨的手裡。陳豨在趙國當地究竟是否有沒有二心,史書上並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是他的某些行為確實是可以看得出一二的。比如,出行豪華,甚至可以和高祖劉邦相提並論。如果一個人真的沒有反叛之心,那麼他一定會從多處細節約束自己的行為,包括出行的排場,但是陳豨沒有。所以這一點在周昌密告給劉邦的時候,就已經造成了陳豨的被動,解釋不清了。
陳豨的形象
伴君如伴虎,陳豨的這種動向引起了劉邦的懷疑,但是劉邦還是覺得陳豨是不會反叛的,因為她很瞭解陳豨,畢竟跟隨了他那麼多年。但是成為君主的劉邦還是暗中派人調查,並且在調查進行的時候,探查到陳豨的門客大都是商人,便利用商人好利好收買的特點讓陳豨的手下四散逃竄。本來沒有篡奪帝位的陳豨就這樣被劉邦以及他的臣子們逼上了反擊的道路,做出了相應的舉動,來維護自己。只是此時的他,無論是不去參加劉太公的葬禮,還是門客們的其他不好的行為,都已經硬生生地將他綁架在反叛的這條船上。
影視劇中的陳豨
最後,陳豨的被殺,可謂是拔出蘿蔔帶出泥,牽連出一系列其他大臣遇害的序幕。而在剛開始劉邦詢問臣下,陳豨師是否有反叛的時候,得到的答覆是沒有的時候,劉邦說過一句:力量不足而已。由此可見,在劉邦的心裡,處理掉陳豨只是他接下來行動的一個藉口而已。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陳豨的結局也正是應徵了這一點。
前去討伐的劉邦
是陳豨自己的不謹慎害了自己,但更是劉邦為了之後的行動必須找到一個藉口,陳豨最終的結局死有餘辜的成分還是有的。
參考文獻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中華書局,1986年
李開元:《劉邦平定陳豨之亂》,國家人文歷史,2017年第12期
張永芳:《一將謀反,連累三王——評西漢初年陳豨謀反》,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0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