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覃仕勇說史

    答:朱元璋的確是孝子,但父母、兄長、嫂子等病故得很早,朱元璋一統宇內,締造出煌煌大明帝國時,已經是“子欲孝而親不待”了,實是人間至痛!

    朱元璋治國,致力於改善民生。

    怎麼改善民生呢?

    朱元璋認為,民安則天下安。

    為了達到天下民安,他將“以孝治天下”作為一項基本國策,以之為綱來施行教化。

    朱元璋自己說了:“使一家之間,長幼內外各盡其分,事事循理,則一一家治矣。家既治, 達之國,以至天下,亦舉而措之耳。”(《明太祖實錄)卷一七五)

    即家庭作為社會最基本的單位,只要每個家庭都治理好了,社會就會安定,國家就能穩固。

    為此,朱元璋將“不孝”被列為“十惡”大罪;而大力旌表踐行孝道的行為,甚至將孝悌力田者提拔上來做官。

    易州淶水縣農民李德成幼年目睹母親在元兵的追逼下投黃河而死,二十多年後,在大冬天到當年母親自盡的地方,臥冰七日,求神靈送還母屍,因此孝名遠揚。

    朱元璋知道此事,將李德成擢為光祿寺丞,旌表其為孝子。

    浙江浦江鄭氏家族,累世聚族同居,全家數百人,融洽和睦。朱元璋讚歎不已,召鄭家族長鄭濂入京,問以治家長久之道,要賜以高官做,鄭濂以老辭。

    但鄭氏子弟,很多人不用參加科舉,直接被朱元璋納入仕途。

    浦江人王澄以鄭家為榜樣,處處向鄭家學習,令子孫聚族同居,王家也因此多人得入仕途。其中,王澄的孫子王應被擢為參議,另一個孫子王勤被擢為左春坊左庶子。

    平民因為孝順當了官;犯人也因為孝順得到了赦免。

    淮安府山陽縣有人犯法當受杖刑,此人的兒子不忍老父受刑,主動代刑。朱元璋心生憐憫,對刑部大臣說:“朕為孝子屈法,以勸勵天下。”《《明太祖實錄》卷九六)下令釋放了父子兩人。

    江寧人周琬年十六歲時,父親擔任滁州牧,貪汙腐敗,坐罪論死。周琬哭著喊著,要代父受死。朱元璋不但赦免其父,後來還授其兵科給事中之職。

    ……

    朱元璋是如此關愛孝子,為什麼會“將孝順母親的人發配邊疆”呢?

    那是因為這個“孝順母親的人”把“孝經”念歪了。

    這個人,名叫江伯兒,青州日照縣農民。

    江伯兒知道朱元璋旌表天下孝子,就挖空心思,想做出一件驚天動地的“孝舉”,揚名立萬,博取個一官半職。

    但是,什麼樣的“孝舉”才能一炮而紅呢?

    江伯兒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機會。

    直到洪武二十七年九月,他表現孝心的機會終於來了——他的母親患病了!

    古代“二十四孝”故事裡不是有“割股療親”、“郭巨埋兒”之類“至孝”的行為嗎?

    江伯兒決心學習,不給母親延醫問藥,而是從自己脅下割下了一塊肉,煮熟了餵給母親。當母親的身體還得不到康復,他又到泰山的岱獄祠求神,許願如果母親病癒,他就殺子以祀神。

    江伯兒母親所患之病,不過霜露之疾,日久自愈。

    江伯兒因此哈哈獰笑,捉小雞一樣,捉住自己三歲的兒子,還生怕別人不知道,僱人敲鑼打鼓,到泰山岱獄祠,殺子祭神。

    整個過程轟轟烈烈,轟動一時。

    地方官眉開眼笑,將之當作地方民治的突出政績,飛報朝廷,滿懷期待地和江伯兒一起等待朝廷的嘉獎和旌表。

    朱元璋讀了奏章,大發雷霆,怒斥道:“父子, 天倫至重。禮,父為長子三年服。今百姓無知,賊殺其子,絕滅倫理,宜亟捕治之,勿使傷壞風化!”下令遭捕江伯兒,杖一百,適戍海南。

    這,就是朱元璋“將孝順母親的人發配邊疆”的過程。

    有人說朱元璋的做法太殘忍嚴酷了。

    明清史研究大家孟森對朱元璋不吹不黑,曾說:“太祖之好用峻法,於約束勳貴官吏極嚴,實未嘗濫及平民。”

    即朱元璋的嚴刑峻法,主要用於打擊貪官汙吏、嚴懲官僚腐敗,很少是針對平民的。江伯兒卻是遭受嚴懲的少數平民之一。

    我覺得朱元璋對江伯兒的做法非常正確,大快人心。大家覺得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氣不足該怎麼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