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藥師華子

    這個問題要從兩個方面來看,一種是藥物不同,價格不同;一種是藥物相同,價格不同。

    一、藥不同,價不同

    對於不同的抗生素,抗菌效果並不能簡單的以價格來衡量。在華子上學時,華子的老師講過一個病例。那是個嚴重細菌感染的病人,很有錢,到醫院託關係、找熟人,要求用最好的抗生素。用了各種的抗生素,從幾十元一隻,到幾百元一隻,每天的藥費幾千元,但感染一直沒有控制住。最後救了他的,是一個醫學教授用了一包2元錢的複方新諾明。

    這個故事非常有戲劇性,但這就是醫學的真相。那些有效的,能治病的藥品並不在於價格,而在於是否對症。常用的抗生素的分類包含β內醯胺類(青黴素、頭孢類抗生素等)、大環內酯類(紅黴素、阿奇黴素、克拉黴素等)、喹諾酮類(吡哌酸、各種“沙星”等)、氨基糖苷類(鏈黴素、慶大黴素、妥布黴素等)、磺胺類(各種“磺胺”等,上文說的複方新諾明即是磺胺甲惡唑的複方製劑),每一種抗生素的抗菌譜都是不同的。

    在每一個抗生素的大分類中,還有一代、二代、三代等劃分,抗菌效果卻不是代數越高越強。以頭孢類為例,一代頭孢對革蘭氏陽性菌效果較好,二代頭孢對革蘭氏陰性菌效果較好,三代頭孢對革蘭氏陽性和陰性菌都有效果,不過效果要比一代和二代略低,但副作用小一些。

    所以說,以價格無法推斷不同種類的抗生素的抗菌效果,只要是細菌敏感,幾元錢一針的普通青黴素的效果,可能比幾百元一針的頭孢效果都好。

    二、藥相同,價不同

    對於相同的抗生素,不同廠家會有不同的價格,它們之間的藥效比較就會複雜一些了。對於這樣的抗生素,醫生們的傾向是,只要條件允許,就儘量選擇價格較貴的進口原研藥,而很少選擇便宜的中國產仿製藥。

    相同的抗生素,進口的原研藥與中國產仿製藥相差的價格可能會達到十倍以上。這巨大的價格差異,不僅是因為原料藥、製作工藝、人工成本上有差異,還因為原研藥廠的藥價中,包含了研發成本。一種新藥,從研製到批准上市,中間要經歷十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其中的風險與成本,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最終這些研製成本,都會在藥價中體現出來。

    三、原研藥與仿製藥

    可能有人會疑惑,當原研藥的專利期過後,國內藥廠可以仿製了,為什麼醫生還要選擇原研藥廠的藥呢?這是因為中國產藥廠的質控參差不齊,工藝上的差異,使有效成分的晶型、光學異構體等問題控制不好。曾經有相關的研究,某種藥因為晶型的差異,雖然有效成分相同,含量也一樣,但實際的生物利用度只能達到原研藥品的30%。

    還有就是藥物雜質的問題,在藥品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產生雜質。而這些雜質,是造成藥物過敏或是產生不良反應的重要因素。比如說青黴素,在中國有法規強制性的要求使用前需做皮試,而國外則沒有這一硬性要求。原因就在於青黴素的主要過敏原是其所含雜質青黴噻唑、青黴烯酸等的蛋白結合物。外國藥品純度較高,過敏者較少,而中國的藥廠提純不高,雜質過多,過敏者眾多。

    四、仿製藥品質量會提高

    既然差別在生產工藝上,為什麼不能提高工藝呢?華子問過藥廠的一個朋友,他苦笑著說,他們也想提高工藝,生產高質量的藥品,但是那樣做就會增加成本,在招標的時候,與其他仿製藥廠相比,價格就沒有優勢。中不了標,就沒法銷售。所以長久以來,大家想的是怎麼降低成本,而不是怎麼提高質量。

    現在國家實行了“4+7”帶量採購試點,對中國產仿製藥品進行與原研藥的一致性評價。不能透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將不能生產和銷售。這一舉措逼著藥廠把經營重心從銷售上,轉移回研發和提高藥品質量上。所以可以看得到,中國仿製藥品的質量將會大幅提高,讓華人用上質優價廉的好藥,不再糾結於價格的異同。

    綜上所述,如果是不同的抗生素,那麼在價錢上沒有可比性,用藥的依據主要是抗菌譜以及細菌的敏感性。如果是相同的抗生素,目前價錢貴的原研藥比價錢便宜的仿製藥質量會好一些,副作用更小一些。不過在不久的將來,透過一致化評價的仿製藥,一定會以質優價廉的優勢,代替那些高價的原研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獨立顯示卡不能用插上顯示器沒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