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從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就開始準備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聽過。在教育相對寬鬆的內地,家長們對孩子的教育都這麼上心,那麼在快節奏的香港,那裡的孩子從小都是接受什麼樣的教育呢?
回覆列表
-
1 # 媽寶經兒
-
2 # 三城一郭
不熟在起跑線上,完全是父母急功近利的心理表現,父母過於進行“小區別”比較,不想落後與人不想離開人群,求的安全感,在同一個群體中追求優越感。
孩子是否輸在起跑線上,不能決定以後的人生。
大多數人會站在不錯的根基上繼續努力,將來也不錯。而更有很多的人,認為不熟在起跑線上是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然而,這些孩子大多數在小學五六年級就終止了。再不願意去主動學習。
所以,孩子的成長與父母對於“起跑線”的看法有很大關係。
猶太人的父母所注重的,我們華人應該學習。比如:
鼓勵孩子獨立,鼓勵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任何事情,有助於他們取得成功。當然這一點不是父母說說就完了,還配合了一系列與父母的同工。讓孩子意識到凡事都是先難後易。如果一開始都想要好的,完美的,那麼孩子永遠不可能有做完一件事的可能。信任是最好的回報。對於孩子來說,信任遠遠比獎勵更重要。外表並不是一切。當下人們的虛榮,追求外表的心理,會讓孩子從小沒有真實的人生觀。接受孩子的雜亂無章。孩子的雜亂無章,父母要接受孩子,並理解孩子。讓孩子玩的盡興。勇敢去探索好奇的事物。尊重自己的家庭。一個人絕對不可以不尊重自己的家庭,不尊重父母,這是必須的功課。自我努力實現目標。鼓勵孩子的動手能力。長此以往,就會從中獲得信心,並鍛煉出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有效的規則,界限是很重要的。關注孩子的每一點成就。孩子的任何成就都應該給予回報。 -
3 # 翻山越嶺去堅持
不輸在起跑線上,應該以孩子的接受能力為限,適當的學前教育覺得有必要,但不會給孩子報很多班,根據他的喜歡或對某方面特別擅長。選擇性學習。老話講的“把把刀利,不如一把刀鋒利”。另外5歲之前感覺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把性格培養好,以後什麼都好辦,性格決定命運嘛。個人觀點,大家討論!
之前曾有一部非常有名的香港記錄片叫《沒有起跑線?》,在這部紀錄片裡,就詳細的描述了大部分香港孩子的童年生活。比如有一位媽媽,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有個無憂無慮的童年,在他小時候的時候就沒有讓他和其他孩子一樣上補習班學技能。但是沒想到等孩子要上幼兒園的時候,因為沒有一個特長,竟然找不到幼兒園願意接收他,這時這位媽媽才後悔莫及。
這個真實事例聽起來好像不可思議,但確實是香港真實的教育情況。“香港的孩子沒資格要童年”也並不是一句誇大的話,香港的孩子從進入幼兒園,她們就要開始“吃苦”,很多網友看了都表示受不了!
1.上多個幼兒園
內地的孩子基本上都是隻上一個幼兒園,而香港的孩子則要上兩個幼兒園,除了平時的全日制幼兒園,偶爾還要上半日制幼兒園。即使是在上學的路上,父母也會經常考察孩子的功課,每天下課了還要回家學習各種興趣愛好。據統計香港孩子平均一週要上3.5個興趣班,最多的一週上了11個興趣班,可以說一天的時間都在學習。
而內地的幼兒園則輕鬆很多,孩子們不用學習繁重的知識,放學後也沒有補習班,不少人曾感嘆過,想要知道內地教育比香港差在哪?看看幼兒園你就懂了。
2.課程超出年齡範疇
在香港,幼兒園的課程可不是玩遊戲做手工,很多孩子除了要掌握普通話和英語之外,幼兒園還會專門開設其他的語種課程。更有些幼兒園已經開始讓五歲的孩子學習程式設計了。在孩子頭腦還沒有發育成熟的情況下就灌輸這麼大量的知識,可以看出香港的競爭有多激烈了。
在這部紀錄片裡,還有兩個成人來體驗了一把幼兒園小孩的生活,結果一天下來這兩個人都直呼受不了。
3.競爭激烈
說到底,競爭激烈才是香港孩子沒資格要童年的根本原因,在內地,小孩到高中鋼琴能過八級就已經算是很不錯的了。但是在香港,鋼琴八級只是幼兒園小孩的水平。不少優秀的香港孩子也從來沒停止過學習的腳步,畢竟“不進則退”。
你對香港和內地的教育差距有什麼看法呢?如果是你,你會給自己的孩子選擇哪種教育?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香港父母是怎麼做的?網友看了: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