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天上飄過一朵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般情況下,在好家風的薰陶下,孩子會潛移默化的把他們作為榜樣,學習他們的優良傳統,孝順自己的父母,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吧。當然也有些例外,父母不太懂事,但孩子透過自己成長過程中的認知和學習,知恩圖報,這樣的孩子更是難能可貴,值得褒揚。

  • 2 # 問心809

    不是取決於,而是有一定的作用!一個孩子長大後能否孝順,可不僅僅是父母的身教!

    怎麼樣能夠教育出一個孝順的孩子,這是每個父母的最大心願!俗話說“百善孝當頭”,一個善良孝順的孩子,走上社會不會差到哪去。社會上的用人及交友無不在考慮這個人對父母的太度,一個對父母不好的人,對朋友又哪來的真心呢?

    孩子的成長,自有其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只是參與和引導者,而並非壓迫者!

    一是要言傳

    所謂言傳,當然是指透過古往今來的孝順例子,加以心裡上的引導。切忌要以具體故事或是例項為言傳基礎,切莫講大道理,孩子聽不聽得懂不說,心裡是不太可能接受的。讓孩子從小就明白,孝順是對的,是會得到人們的尊重和傳頌的。要潛移默化的在孩子心裡形成烙印,形成習慣性的心裡約束。

    二是要身教

    這就是題主提到的透過孝順爺爺、奶奶來告訴孩子,孝順是每代人都應該做、應該延續的優良傳統與責任。父母平時的一言一行,都會是孩子模仿和比較的事實基礎,父母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孩子的心裡。儘管你對父母的態度不一定決定孩子未來對你的態度,但影響還是存在的。在孩子聽了過多的孝順故事時,父母卻未在生活中體現,那麼孩子又會怎麼想呢?

    三是要懲戒

    一提到懲戒,好多父母感覺很“殘忍”,其實不然,適當的懲戒,不但能夠維護在孩子心中父母的威信,還能讓孩子知道有些底線是不能觸碰的。恩威並施,古話說“棍棒下出孝子”,是有一定的可信度的。當然這裡的懲戒是必要的懲戒,而不是父母教育無能的毆打!

    四是要戒寵

    這裡所說的戒寵,是指莫要過度驕慣孩子。莫要讓孩子養成“父母就是為我服務的,我的要求是第一位的”這種可怕想法,一但養成,只要未達到心裡要求,立刻“反目成仇”。這樣的孩子,在內心自然也就不會存在對長輩的尊重,更別談孝順了。對於孩子的要求,要實現“獎懲制度”和“等價交換”,讓孩子知道父母的辛苦,也要讓孩子知道順利實現自己的願望,需要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去換取。而知道父母的不容易後,自然也會增加對父母的敬佩與尊重!

    教育出一個孝順、優質的孩子,是每個父母的期望。成為一個孝順的孩子固然需要孩子的學習與成長,但更需要父母的教育與付出!不經一番寒徹骨,哪來梅花撲鼻香?

  • 3 # 師者新說

    農村有句俗話“房簷滴水點點照”

    還有個民間故事,講的是古時候有一個人不孝敬自己的母親,母親年邁,他不願意贍養,就和自己的兒子一起把母親抬到山上,準備把自己的母親放到山上自生自滅。臨走的時候,兒子叫著父親,要求把抬奶奶的籮筐帶回去,父親好奇的問“要這個籮筐幹什麼呀?”兒子回答“放在家裡,等你老的時候用來抬你。”父親幡然醒悟,把母親抬回家裡好好孝敬。

    這些說的都是樸素的道理。

    從教育學的角度來講。

    環境對一個孩子的影響很重要。孩子從小在一個什麼樣的環境中生長,長大以後身上一定會帶有這個環境的烙印。

    還有一個是言傳身教,身教比言傳更重要。

    中央電視臺有一則公益廣告,媳婦給自己的婆婆端洗腳水,自己的兒子見後,也給媽媽端洗腳水。

    聽過一個育兒專家講座,講後聽眾提問。有一個聽眾提了一個問題“我家兒子三歲,有一個毛病,遇到不順心事時,愛摔東西,也不用言語表達不滿,就是一個勁摔東西,怎麼辦?”專家也問他了一個問題“我想知道,這麼小得孩子,是跟誰學的摔東西?”這個家長恍然大悟“哦,我明白了”

    這些都是講的這個道理,所以說,孩子是否孝順,就是取決於父母是否孝順爺爺奶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文天祥事蹟簡短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