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春暖花開shail

    是不是浪費只有國家評價,個人說什麼都沒有意義。

    個人太渺小了,太渺小了。

    國家浪費得起就儘管浪費!

    浪費不起,就珍惜點!

  • 2 # 冬雨雪1

    博士不做科研,無非是追求高薪。高薪的同時也要交更多的稅。211理工科博士及以上,在北京至少年薪20萬,一年交稅就是兩萬多,而且以後工資還能漲,以20萬的稅收工作30年來計算就是60萬。你說浪費嗎?

  • 3 # 雷哥小築

    哪項規定,

    要求博士就一定要做科研了。

    為什麼讀博士呢?

    有的人是真的熱愛科研,

    透過讀博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將來繼續在高校和研究院等科研領域工作。

    有的人讀博士就是為了尋找更好的就業平臺,

    將來不一定要從事科研工作。

    這些博士無論是在企業、視野單位,

    其博士期間的訓練仍然對其業務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他們在這些崗位上所做的工作,

    所創造的價值不一定低。

    一樣能對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

    如此,

    又何來浪費教育資源之說呢?

  • 4 # 圖圖的圖騰

    首先我認為:

    (1)博士畢業後,不做科研卻不代表著不為這個社會貢獻力量呀

    只要是在做推進這個社會進步和發展的事情就不算是教育資源的浪費

    其次:

    (2)很多時候博士畢業後不做科研可能不是因為不想做,而是沒有位置讓你做

    根據Nature 雜誌在2017年做過一次調查 ,物件是全世界範圍內超過5700名即將畢業的博士,他們中的52%表示希望繼續投身學術研究。然而現實資料卻十分冰冷,在英國每100個博士生最終只有3到4個能在大學或研究所裡拿到終身教職。

    在國內博士畢業想直接找教職幾乎不可能,先得找博後,而博後有幸轉為教職員工後還面臨著幾年內“非升即走”的尷尬局面,在這期間你需要拼命發文章,做專案,才能在最後的職稱評定中得到你要的結果。不過有些科研成果可能不是依靠幾年就可以輕鬆地研究出來的,可是評判標準並不會因為課題不好研究而放寬要求。

    再來看看Nature根據這個問題採訪了三位典型人物

    【網上有較為完整的採訪:博士畢業不做科研是不是失敗?】

    此處我就簡單地說明一下三者的情況

    第一位:Shambayati

    他從無機化學研究這道到現在的金融。現在他是瑞士古根海姆投資公司的CEO。

    第二位:RenataSarno

    義大利理論物理學博士RenataSarno從物理學研究者到網路奇才

    她建立了第一家提供酒店預定等服務的Venere,並在2008年的時候,將Venere以2億歐元讓出

    第三位:Eric Pane

    從優秀的理工科博士到家庭主男

    國內情況

    第一位:李松:珍愛網創始人

    從生物學者到金融高管,再到網際網路創業人;從美國康奈爾大學的高材生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金融學博士再到珍愛網創辦人、CEO

    第二位:馬蔚華:前招行行長

    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美國南加州大學榮譽博士

    最後:博士也僅僅是人生路上的一段經歷而已

    博士的求學生涯也僅僅是更好地鍛鍊了我們的思維方法和待人處事的態度,所以很多人都說博士讀到最後是一個哲學問題。同樣教育的的目的在於教會大家思辨的能力,不是讓人因科研而科研地區奴役自己。

    因而博士畢業後不做科研也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誰也沒有規定博士畢業後就得做科研,不做科研就是對教育的資源的浪費!

  • 5 # 教育與生活

    博士不做科研,絕對浪費。讀博為了什麼,高工資?工資從哪來,沒科研,哪來高工資,技能還不如職校生,能從事技能崗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華為釋出會上P30 Pro和佳能5D兩款裝置做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