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靜心感受當下

    各行各業都是相互服務的行業。

    首先,對服務行業有個認知,再一個就是服務行業的類別不同,服務目標群體也不同,定義的服務行為就不同, 產生價值也就不同。導致我們很多人用世俗眼光把服務分成高中低端,也讓很多人不願意做低端服務。如果理解透了服務行業意義,每個人都有深度或理念的去做,抱著創新的精神,不斷挖掘當下顧客需求點的態度,去從事任何一個服務行業,都會做到不一樣。

    所以說當下好多人,就是被表像迷失了,沒有內心理念與挖掘精神。沒有徹底認清服務行業意義。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2 # 大黃的一點生活

    造成現在這個社會現象,我覺得主要原因是社會環境和成長教育造成的,從小父母和老師讓孩子們學習的榜樣,都是“三高人群”,學歷高,名氣高,收入高的這些優秀人士,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肯定是向著這些榜樣人設去努力,還有社會大眾的目光也是聚焦在這些人群中。當然作為一個孩子的媽媽,我也難免會和大眾一樣,但也更注重讓孩子多去了解生命本身和愛,找到她真正喜愛的事情,如果她長大後,願意從事服務行業,我也會不會反對,任何一個能獨立養活自己的人,都值得被尊重!

  • 3 # 深海方碑

    先明確一下概念和題目中服務行業的一些區別:

    首先我們應該知道,服務業的概念範圍很廣,在理論界也有爭議,舉個身邊的例子,大學的校友學的是機械相關的專業,他畢業後成了一名服務工程師,說通俗一些,就是在客戶購買了他們公司的產品後,發生質量問題,他負責上門維修。

    這個服務工程師按照大類來說,也是屬於服務業,但他要求的工科知識還是很多的,屬於技術型人才從事的服務行業。

    我個人的理解,提問者所說的服務行業,是通俗角度、與上述偏工科類的不同,大多數在餐飲、娛樂、居民服務等行業的從業者。

    在文化和認知以及回報率,綜合作用下,造成了一部分年輕人不願意從事服務行業工作的現象。

    文化和認知因素

    文化方面,我想起一個鄰居大伯有趣的經歷。

    他年輕的時候在通訊行業,是個大公司的小頭目,當時公司派他帶領幾個員工去東南亞出差,跟合作商談生意,然後下了飛機他就遇到了合作商派來的服務人員,提箱子特別殷勤,一路上前呼後擁,以至於讓他們一行人覺得十分別扭。

    大伯就開口了:“你們怎麼這樣呢?我們勞動人民也是有平等地位的,你們這樣不會覺得難受嗎?”

    然後那個提箱子的小夥子就懵了,透過翻譯大夥聽懂了他的話,大致意思是人家就是專門幹這個的,為人提箱子服務賺錢,自己沒覺得任何不妥……

    然後大伯一行人就感慨,這別的國家的勞動人民啊,真是水深火熱……

    ——挺有趣的文化現象。

    不知是否有人看過英劇《唐頓莊園》(有人說是英國版《紅樓夢》),我當時看的時候,有一個片段是講新任管家上任,看著管家給男主人換衣服遞毛巾,就覺得這個體面的人,一米八幾的,怎麼就這麼低三下四的,看到片尾才漸漸扭轉了一些對管家的偏見——也許人家的價值觀裡,服務他人並沒有低三下四,而是對自己職業的尊重。

    回到題目,服務行業工作通俗地說,有伺候人的成分在裡面,需要跟僱主打交道,如果不是真的熱愛這個行業,年輕人很難發自內心去做好這項工作——大家都認為人人生而平等,憑什麼我去伺候你?

    回報率因素

    餐飲業家喻戶曉的海底撈,以服務好著稱,而背後的原因之一就在於兩個字:錢多。

    以至於有人說海底撈的員工根本挖不走——誰不想多掙錢呀?

    老闆給的福利待遇好,員工賺得多自然心情好,服務就好,豐厚的彙報彌補了心理上服務於人的落差,讓人活得體面而有尊嚴。

    大多數行業,年輕人不願意從事,無非是兩個因素:不開心,或者錢不夠多。這跟馬雲說過的公司留不住人的因素很類似。

    服務行業,仍舊在發展和探索的路上,如何在細分領域提高服務質量,讓客戶願意付更多錢,找到一個合理的利潤分配方案,吸引人才,是一個發展中的大課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數學專業有前途嗎?我學的不是師範專業的,請問出來能幹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