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聊聊生活那點事
-
2 # 大樂師終極智慧
首先要讓自己的母親覺得心理醫生跟普通的醫生是一樣的。
就像你感冒發燒的醫生一樣,沒有什麼區別。
心理醫生就像下水道的疏通工人一樣就會給你的心理存在的垃圾疏通。
不要覺得看了心理醫生就是因為自己是精神上有不正常的毛病。
儘量讓自己的母親心裡面是接受這個心理醫生的,多做一些疏導。
可以找尋一些例子關於明星去看心理醫生的,這樣母親會覺得這樣的病症是很尋常的。
——大樂師之終極智慧
-
3 # 本體自在
看心理醫生,需要本人有求助意願
提問的朋友,不太清楚你母親目前的心理狀態,也不瞭解你為什麼希望勸服母親看心理醫生。
不過能感受到你對母親的關心、關注,體會到你有些焦慮的感受。
或許你認為母親的心理、行為出現異常狀況,需要心理醫生的協助,心情可以理解,作為子女,希望母親心身健康,是她的福氣,也是子女的幸運。
三點看法在此,談一談我的看法:
1.本人有求助意願。
如果你母親自己,感到有心理不適,希望擺脫困擾,完全可以和你溝通。或者你可以幫助尋找合適、匹配的心理醫生。
但是如果你母親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有心理衝突、糾結,不認為出現心理問題,那麼你即使出於好意、孝心,母親未必同意看心理醫生,未必配合。
而且還可能引起母親的排斥,因為一些中、老年人對心理問題、心理醫生的工作,都不太瞭解。
有人甚至將心理問題等同於精神類疾病,有誤解、偏見。
看心理醫生的人,都是希望擺脫心理痛苦,達到自我成長、自我改變的,因此有改變動機,並且足夠強烈時,效果才會明顯。
誰痛苦誰改變。
2.可以諮詢心理醫生。
如果你堅定認為,母親確實需要心理輔導。可以先諮詢一下專業心理醫生,詳細描述母親的行為表現,聽取專業人士的建議,再做決定。
3.不要假定母親有心理問題。
作為子女,與父母會有觀念、認知等方面的差異。若從子女角度看待問題,父母或許有某種行為偏差,無法完全認同。
從父母角度分析問題,自有他們的道理,同樣可以理解。
也就是說,角度不同,子女與父母看到事物的不同側面,沒有對錯,只有不同。
因此,如果我們沒有辦法換位思考,感同身受,也要給予父母理解,不要給他們貼標籤。
即使你沒有直接說出來,母親依然能接收到,你潛意識傳遞的這種認知、想法。會不經意將你的焦慮傳遞給她,造成困擾。
兩點建議有兩點建議僅供參考:
1.與母親多溝通、交流。
你可以抽時間,多陪伴母親,並且進行深入溝通,讓母親感受到你的關愛,說出自己對一些事物的感受,讓她充分表達。
有些中、老年人出現一些令人匪夷所思行為,只是因為孤獨、寂寞,尋找心理補償。比如:買一些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囤積物品或撿垃圾等行為。
2.表達情感。
有些子女不在身邊的父母,會有種被忽略的感覺。子女由於工作繁忙,很久不回家,或者不打電話,讓父母難免產生這種錯覺。
較好的辦法就是,經常回家探望,或者打電話,與他們聊天,表達你對他們的牽掛、惦念。
讓他們體會到來自孩子的關注,滿足心理需求。
總之,不必勸服母親去看心理醫生,父母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價值觀,不必強求。只要接納就好。
只要母親的行為沒有危險,不傷害自己。祝一切安好!
回覆列表
首先我覺得帶母親去看心理醫生,這件事本身是有難度的,而且這對母親會造成另一種心理方面的一種壓力。因為這反而在暗示母親是心在心理上方面是有問題的。
不妨約上一個心理醫生以自己的朋友的身份再和母親一起出去遊玩散心。在遊玩的同時,讓心理醫生和母親建立朋友關係,以朋友的身份來悄無聲息的瞭解母親的心理問題,並與其溝通達到解決母親心理疾病的目的,這樣也不會讓母親產生心理方面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