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注意力訓練專家
-
2 # 賴頌強講孩子網癮休學
孩子叛逆、厭學的原因是什麼?
1、家長對孩子的不尊重。不夠人與人的相處,是起著相互作用的,好比你尊重我,我尊重你,你對我好,我也對你好。家長與孩子的相處也是如此。身為家長,必須注意自己與孩子親子溝通的方式。很多時候,孩子不一定有叛逆心理,可能他說了一句話,父母覺得不滿意,就大聲罵他,孩子受到刺激,也變得大聲對抗,或以沉默的方式抗議,或以其他行為抗議,如摔東西,打架鬥毆,離家出走等。久而久之,孩子便會產生一種叛逆的心理。
2、孩子厭學一般是因為在上課的時候胡思亂想太多,注意力無法集中,最終導致孩子上學後出現很累、很難受、很痛苦的症狀,然後就會產生了厭學的情緒,覺得讀書時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3、有些媒體上傳播一些負能量,傳播一些負面的價值觀人生觀,給出負面的榜樣。
面對孩子叛逆、厭學的時候,家長應該怎麼做?
1、孩子正在成長階段,人生觀,價值觀尚不成熟,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誘,切忌脾氣暴躁,大罵出口,大打出手,如此反而會使他們反感而更加叛逆。
2、真正放下身段: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待孩子。對此特別建議,希望家長真正放下身段,從內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做成人一樣給予尊重。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3、不要盲目批評孩子:盲目批評孩子是錯誤的,“不教而誅,失其道義”。首先你不可以搞不清楚緣由就批評小孩,其次不要總因為同樣一件事去批評孩子,就算是批評孩子,也要注意方法和態度,不要打擊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叛逆、厭學怎麼辦?
第一步,要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和目的是什麼?
第二步,父母要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溝通技巧。
第三步,幫孩子分解學習目標。
第四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
關於如何讓孩子自己主動學習?以下有家長需要做到的五個方面,在參與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也很好地陪伴孩子成長,成為孩子的朋友,孩子也會慢慢對家長敞開心扉。0 1不過分嘮叨、督促
很多父母一看到孩子沉迷玩耍忘記學習,就會憂心忡忡、焦慮萬分,於是趕緊催著、提醒孩子去學。第一次說或許有點效果,孩子會停下玩耍去學習,可是後來嘮叨越多,孩子變得拖延、懶惰、懈怠。嚴重的會開始覺得厭煩,對學習越來越反感。
父母的嘮叨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既無法專心學習,也無法安心玩耍。長時間的無法透過完成一件事滿足自身的成就感,孩子會變得暴躁,叛逆。因此,父母生活中一定要減少嘮叨說教,長話短說,引導孩子懂得為自己負責,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而不應該是家長天天操心。
0 2合理安排時間、嚴格執行孩子是沒有時間觀念的,這需要父母的引導。父母可以規定孩子每天回家後在1小時內寫好作業,只有按時完成才能出去玩;不能按時完成,則需要接受懲罰。
定好規矩後,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嚴格遵守,這個時候決不能有商有量。時間長了,孩子就會形成良好的時間觀念,主動在最快的時間內完成作業。
03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嚴厲的氣氛並不適宜大腦思考,學習是大腦的活動,大腦如果處於恐懼和驚惶之中,是不可能出現驚惶狀態的。父母應該儘量包容、寬鬆一點,少拿孩子與別人家孩子作比較,少一點威脅,多一點鼓勵。
0 4設立適當的學習目標想讓孩子主動學習,需要讓孩子產生學習上的成就感。一個適宜的目標能夠激勵孩子努力追求知識,主動地學習。家長要多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常常與他探討,協助孩子樹立明確且適宜的學習目標。
讓孩子透過完成階段性的目標,獲得學習上的成就感,覺得自己原來可以這麼棒,從而給孩子一種學習產生愉快、喜悅的感覺,引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關於孩子不愛與人溝通方面,家長需要做的是:孩子是家長言行的鏡子,孩子對家長得說教講不聽,往往更多的是家長自身的問題。不信?家長們不妨羅列一些自己常常聽到或者脫口而出的言語,重新審視一番可能就會明白自己和孩子的溝通到底出現了什麼問題。
切忌用命令式的口吻——你沒聽到我說的話嗎?快把玩具收拾好!
——不准沒禮貌,叫阿姨!
這是一種命令,自上而下的,父母高高在上,孩子低人一等。如果父母經常用命令的口氣對孩子說話,叫孩子做事,容易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很難收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不用威脅性的恐嚇——你要是再不把玩具收拾好,我就全部丟到垃圾桶!
——你下次還是這麼不乖,我再也不會帶你出來玩兒了!
這是一種警告和威脅。原則上犯錯誤要懲罰,但必須要讓孩子清楚自己的錯誤點,語言上的恐嚇除了會讓孩子內心恐懼,很少會讓他們內心真正意識到錯誤的源頭。
少用物質性的誘惑——你自己去玩,不來打擾我就給你一支棒棒糖!
——乖乖吃飯,可以獎勵你喜歡的玩具哦!
這是一種物質誘惑,會讓孩子建立錯誤的價值觀念,孩子會以為只要有誘惑就可以做任何事。
道德層面綁架——我們是長輩,你必須聽我們的話!
——你這個哥哥怎麼當得?不知道讓著妹妹點啊!?
這是一種訓誡,經常用這種孩子無可反駁的話進行高壓式的教育,很容易壓制孩子內心真正的渴望,並將導致孩子也形成道德綁架式的思維邏輯。
家長在和孩子的溝通中採取過多的命令、恐嚇,孩子自然會採取反抗、叛逆、自閉,不願意跟父母溝通。在親子教育中,尊重孩子,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會幫助你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愉快的親子溝通氛圍,孩子才能積極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