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逆言

    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臺灣。要拿這3個地方的影視圈來比較的話還真是難住人了。

    一個地區的文化大多會透過電影及音樂的形式表達出來,這又會牽涉到意識形態問題。所以就簡短的分析下三個地區的特點。

    中國大陸:在分析大陸市場之前我要吐槽當今的網紅。雖然當下很多時候是需要看流量,但是為了流量影響質量,對於觀影人來說是悲哀的。(順便吐槽下,能不能不要去粉那些沒演技沒實力的小鮮肉了,更有甚著娘炮,毀了太多經典,新人可以沒實力,但是請不要沒風格,全是小鮮肉,娘炮,中國演藝界是要後繼無人嗎。吐槽完畢)中國大陸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所以在電影題材上有較大優勢,而一代實力派演技也是槓槓的。電影《英雄》,電視劇《士兵突擊》,這些都不是香港或者臺灣拍的出來的。也就是說,中國大陸有先天優勢,但起步較晚,且圈內也是亂像叢生,演員參差不齊。所以在影視方面還有較大發展空間。

    中國香港:香港地區的意識形態主要以英殖民時留下的黑幫文化和警界文化為主,所以香港電影主要以警匪,掃毒,反貪,打黑,黑澀會為主。當然李小龍時期的那幾部電影是行業巔峰,無法反駁。總體來說香港作為20世紀亞洲主要經濟港口,經濟發展和影視發展都要比大陸早很多。但最近幾年因為沒有新鮮的題材導致大眾審美疲惱,所以有下滑的趨勢。但每年都會出幾部比較高質量的電影。

    中國臺灣:中國臺灣電影接觸比較少,也是意識形態問題,主要接觸型別為愛情,校園,以及音樂主題型別。臺灣電影給人的感覺會比較西式化,但在感情的描述上依然保持華人內斂的特性。拍攝手法和節奏方面會更加的容易被西方文化接受。

    總體來說沒有強弱之分,要看趨勢的話,我更看好大陸。畢竟大陸在泡沫之後一波軟著陸,大量精英藝人站上前臺,中國影視的春天才會真的到來。

  • 2 # 評論帝帝

    共同點,當然是文化,但近年來受大陸市場的磁吸效應吸引,香港與臺灣的電影越來越像大陸市場靠近,當三者合二為一的時候就是在國際舞臺上大放異彩的時候。

  • 3 # 諜戰劇網咖

    對於兩岸三地的電影作品我首先說一下他們的共同點,本是同根生,在電影文化的發展過程中,受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的影響,一些儒家思想的薰陶,善惡終有報,邪不壓正,愛國之情,赤子之心這一點是相同的。更多的相同處表現在對於國家,家庭,親情,愛情的表述和詮釋之上。

    而不同處呢,首先說臺灣電影,早期的臺灣電影更多以思鄉為主題,表達了身在臺灣的大陸老兵思念家鄉,渴望親人團聚的信念。那是由於臺灣特殊的歷史背景造成的,而還有一小部分臺灣本土化影片卻由於受到日據時期的影響,在服裝,場景,劇情等方面有著很強的日本本土影響的痕跡。隨著年代的發展,上世紀70年代,臺灣經濟發展迅猛,帶動電影行業也發展迅速,其影片型別也豐富化多樣化起來,言情片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還有一些鬼怪片,武打片,喜劇片,這類影片更多的趨向於娛樂化,沒有什麼深刻的內涵。隨著臺灣經濟的日益疲軟,如今的臺灣電影已是黃昏獨自愁的尷尬境地。

    香港電影曾經被稱為東方好萊塢,作為香港的彈丸之地,造就出那麼多的影星名導本身就是一個奇蹟!香港電影行業的發展要追溯到上世紀30年代,當時中國上海的一部分電影人因為戰爭的影響輾轉去了香港,並在香港落地生根,他們帶動了香港電影的發展,並樹立了香港電影的理念,也是由於歷史背景的特殊性,香港電影更加的強調華人當自強,那種愛國的理念是深植在骨子裡的,不畏強權,誓不低頭,這種精神幾乎體現在所有的型別片中,從早期的李小龍開始到上世紀的90年代,香港電影市場的繁榮有目共睹,其在世界影壇產生的影響力也令人動容。

    最後說下中國產電影,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和改革開放之後,中國電影業才蓬勃發展,百花齊放,但是我們國內的電影行業起步較晚且型別單一,尤其是娛樂片,在初期完全靠模仿和學習港臺影片發展起來的,但是通過了幾十年的努力,加上國家經濟的強勁發展,市場環境的巨大轉變,電影行業更加遵循市場規律,中國產電影已經後來居上,成為兩岸三地的龍頭和中心地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8年後,提起“福島產”,是否依然談“核”色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