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浩哥講歷史
-
2 # 賞與罰
封建王朝,歷史上大多數帝王都希望自己名垂青史,除了一部分昏君以外,還有一些只是想平平淡淡。而劉禪可能就是這樣的人,當時劉備已死,並託孤諸葛亮,而當時蜀國只有一隅之地,想什麼一統天下,不現實,沒有那個能力,能夠很好的生存下來就不錯了!這位二世祖有了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他享受一下生活,和樂不為。即使後來諸葛亮死,劉嬋在位約42年,最後能善終,說明劉禪還是有點腦子的。雖然他的一生很平庸,也有些詬病,但是也沒有做過什麼傷天害理的事。作為帝王只能平庸,作為為人處世,明哲保身他是不錯的,這就是所謂的自知之明吧!
-
3 # 白富成
歷史沒有扭曲劉禪,老子創下的家業劉禪坐享其成,今日有酒今日醉,管它明日喝涼水。低能兒所指不精準。求自保不開拓就評低能兒不符合實際。
-
4 # 帝國烽火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劉禪自然不是一個低能兒,但也不是啥明君。
在17歲的時候,此時諸葛亮對劉禪的評價是:“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勉之,勉之!”(《諸葛亮集》劉備給劉禪的遺照),也就是說當時諸葛亮認為劉禪是一個人聰明人,且肚量很大的人。可見劉禪也不是一個低能兒。
歷史也有其宿命,蜀漢終究抗衡不了中原力量,劉禪的投降,對天下而言、對蜀漢百姓而言是一種不錯的選擇,而此舉劉禪唯一對不起的就是他爹,漢昭烈皇帝——劉備。作為蜀漢的亡國之君,蜀漢二世而亡,劉禪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面對大軍的時候膽怯、畏戰,投降鄧艾,葬送了劉備等人創下的基業,從這一點來說,劉禪的確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
劉禪的性格是由其經歷決定,在17歲的時候,他老爹劉備就去世了,國家大權集中到諸葛亮手中,一個17歲的青年,父親去世,又有權臣名正言順的壓迫,這就使劉禪性格變得越發懦弱、沒有主見。
蜀漢在諸葛亮、蔣琬、費禕、董允等人手中得意維持政權,但當費禕去世後,當時朝廷中由北伐派掌權,如諸葛瞻、樵周等人被排擠,劉禪只有支援北伐,此時劉禪只做了兩件事:一件是北伐,一件是大赦。說白了而北伐又沒有兵,就大赦天下,釋放監獄的犯人,讓他們當兵、種田。
蜀漢姜維在劍閣擋住了鍾會的軍隊,曹魏都準備退兵,但是鄧艾偷渡陰平,一舉出現在成都平原上,雖然諸葛瞻被打敗,但此時蜀漢西方:郫縣令常勗固城拒守,而成都西除了郫縣還有兵可用。東面:姜維大軍進於郪、五。亦有羅憲在江州。南面:霍戈鎮守南中六郡,原部署好部隊北上,可以增援成都。北方:重鎮雒城尚未失陷,姜維軍離此七十里。漢中諸圍守在柳隱、蔣斌、王含拒守。
-
5 # 史海泛舟擺渡人
劉禪不僅不是一個低能兒,反而是一個權謀手段極高的人。劉備去世之前,劉禪既沒有帶兵打仗的經歷,也沒有治國理政的經驗。諸葛亮治理蜀漢十多年,朝廷的大小事務都是由諸葛亮負責。然而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劉禪仍然沒有淪為傀儡皇帝,他在諸葛亮去世後,立刻接管了蜀漢的最高權力,並且治理蜀漢長達三十多年,這顯然不是一個低能兒能夠做到的事情。
劉禪的權謀手段劉禪是一個很擅長利用大臣的人,和諸葛亮的親力親為不同,劉禪掌握蜀漢的大權後,立刻做起了甩手掌櫃。在劉禪的提拔和安排下,蔣琬、費禕、姜維先後掌握過蜀漢的大權,在這三人掌權的時候,劉禪主要在幕後協調各方關係,很少參與軍國大事的實際處理。
雖然劉禪一直都在幕後做甩手掌櫃,但是蔣琬、費禕、姜維三人只有蜀漢的管理權,始終都沒有像諸葛亮一樣掌握蜀漢的控制權。劉禪做了三十年甩手掌櫃,還把蜀漢的控制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這一點足以看出劉禪的權謀手段高超。
劉禪的語言智慧曹魏發生高平陵之變後,夏侯霸逃走投降蜀漢,劉禪設宴款待夏侯霸。由於夏侯霸的父親夏侯淵被黃忠斬殺,夏侯霸對蜀漢存在一定的隔閡。劉禪為了安慰夏侯霸,讓皇子們出來跟夏侯霸相見,並且當場跟夏侯霸“認親”。
原來劉禪的妻子是張飛的女兒,張飛的妻子是夏侯霸的堂姐。劉禪指著自己的孩子說:“你的父親死於亂軍之中,並不是我的先人親手殺死的。這些孩子都是夏侯家的後人!”夏侯霸聽到劉禪這麼說,內心的憂慮被解開,從此便死心塌地的為蜀漢賣命。
樂不思蜀是聰明的表現劉禪之所以會樂不思蜀,主要是為了迷惑司馬昭,保全自己的性命。假如劉禪表現的對蜀漢十分思念,那麼司馬昭肯定會忌憚劉禪,甚至可能會殺死劉禪。劉禪是古代結局最好的亡國之君,他能夠得到善終,難道不是樂不思蜀的功勞嗎?
南唐後主李煜在國家滅亡後,寫了一首詩來懷念故國,結果趙光義認為李煜有疑心,直接將李煜毒死。相比於李煜的結局,劉禪的樂不思蜀何嘗不是一種聰明的表現呢?
總結雖然劉禪不是一個合格的好皇帝,但是他並不是一個傻子。蜀漢的國力本身就不如曹魏,劉禪能夠在諸葛亮去世後,保全蜀漢三十年的穩定,已經是十分不容易的事情。至於蜀漢的滅亡,固然有劉禪昏庸的責任,但是其根本原因還是由於蜀漢先天條件不足,原本的實力就不如曹魏。
-
6 # 萬學武
劉禪文治武功自比不上劉備,劉備是當世英雄,劉禪相比而言顯得平庸但不昏,如將帝王之才能分為上、中、下三等。劉備是開創者自應為上,劉禪後繼者可能為中人,並非象《三國演義》中描述得如此不堪。
-
7 # 薛廣禮
劉禪不是被歷史扭曲的國君。有句話:”扶不起的阿斗”。他真是缺才少幹,思想昏庸,貪圖享樂,聽信蠶言。對當時三國足立的政治局面認識不足。劉禪受劉備影響很深,只有恢復漢室的想法?可不知道他是繼承了漢王朝的舊衣缽。在思想意識形態問題上,已落後於當時的社會政治形態。再加上他的性格謹小慎微膽小怕事,樂聽信蠶言。由於貪圖享樂,政治腐敗導致了軍事上的失敗,使諸葛亮六出祁山不得寸土。歷史是勞動人民寫的!歷史沒有扭曲劉禪。他就是一個扶不起來的阿斗!收起。
-
8 # 箭箭4819
劉禪絕對是個絕頂聰明的人!理由就一個,裝傻。一是面對權臣諸葛亮將關羽、劉封、李儼等父親左膀右臂一一除掉,並最終害死劉備,完全掌控朝政,可以裝!二是面對司馬,可以樂不思蜀,繼續裝。但面對大義,魏軍僅不足千萬打到成都,毅然決然,不當諸葛氏一夥的美維的炮灰,舉國投誠。
-
9 # 悅讀會
要是哪個後生晚輩不成器,那長輩多半會痛心疾首地罵到:“真是扶不起的阿斗!”這個阿斗的原型就是劉禪。
事實上劉禪不但不笨,他還是一個十聰明的人。諸葛亮曾在《與杜微書》中是這樣評價劉禪的:“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劉禪不但不是蠢笨之人,還是一個天資仁敏,十分有天賦的人。
沒有辦法改變環境,努力適應環境,讓自己活下去的劉禪怎麼可能是傻子呢?
回覆列表
劉禪可真不是低能兒,可以說他的能力不夠,沒有足夠的魄力和才能,也沒有堅強的意志,但絕對是一個愛民如子的君王。
劉禪,歷史上三國時期蜀漢的第二代皇帝,劉禪的父親是劉備,母親是甘夫人。
大家都說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這已經是大家的共識。大家都說阿斗是個弱智是個大笨蛋,為什麼呢?首先說他親近小人遠離忠臣,歷史上的皇帝都是喜歡說好話,即便是漢高祖、唐太宗都有喜歡的小人在身邊,所以皇帝身邊有幾個小人很正常。其次,說劉禪不戰就投降是弱者行為,根據當時的情況,雖然蜀國可以選擇抗戰到底,這樣的結果會如何呢?敵軍會瘋狂報復蜀漢百姓大肆屠殺。在國力不如人的情況下,投降是最明智的舉動。
最後一項指責他沒心沒肺,來到洛陽後,司馬昭舉行宴會招待蜀漢君臣,宴會上跳舞選擇的是蜀國的舞蹈,在旁的蜀漢君臣無不落淚,只有劉禪看的是津津有味的,眼睛直勾勾地看著舞女,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好色大叔。後來,司馬昭問他思念不思念自己的家鄉,阿斗回答說這裡有吃有玩的誰還想回去,這就是樂不思蜀的由來。
再後來他的一個大臣拉著阿斗的手說,下次司馬昭再這樣問你,你就說我的祖墳都在四川想回到四川上墳。第二天,司馬昭果然再次問阿斗想不想家,阿斗把那個大臣的話原封不動地說出來,而且還假裝擠出幾滴眼淚,可惜演技很拙劣,是個人都能看出來他是在假哭。司馬昭於是笑著說這不是剛剛那個誰說的話。阿斗馬上說都是誰誰教的。司馬昭聽了大笑三聲,然後不知道是太激動還是有心臟病,當場顯示“壽命欠費”四個大字直接掛了,阿斗還一臉無辜的樣子愣在那裡。阿斗就這樣為蜀漢報了仇。
樂不思蜀說的是阿斗沒有心肝,那麼歷史上亡國之君有心肝的都是什麼下場呢?吳國亡國之君也來到洛陽,司馬昭讓他坐在旁邊的座位上,然後就告訴他這個座位為他設立已經很久了,吳國之君說我在南面也給你設立一個座位等你很久了,然後吳國那個亡國之君就沒有然後了,回到家沒多久就暴斃而亡。怎麼死的,司馬昭沒給我說,我也不敢問。
李煜大家都知道,他在亡國後每天都在思念故國,在自己生日那天讓人演唱《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這首詞,表達了自己思念故國的感情,宋太宗聽說後馬上命人給他一杯毒酒讓他魂歸故里。由此可見,劉禪真是一個影帝,司馬昭是什麼人——弒君之人,想要讓他安心真不容易,可劉禪做到了,還放了大招替蜀漢報了仇。
劉禪不是什麼雄才大略的君主,但也不是什麼弱智,說人家是扶不起的阿斗還真是冤枉人家。劉禪胸襟廣闊、對百姓真心實意,投降讓四川免於戰火。在洛陽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成功地在司馬昭眼皮子底下活得好好的,最終還得以善終,這些都很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