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苗鄉城步小辣椒
-
2 # 中外奇聞歷史
看到有一位網友把隋獨孤皇后、唐長孫皇后、明馬皇后、明徐皇后等等一批國母都列入可以垂簾聽政的佇列,我覺得這是不瞭解垂簾聽政的意義。
楊堅雖然怕老婆,獨孤善妒也是出了名的,但不代表她可以參與朝政;而長孫呢與太宗皇帝感情深厚,但李世民是一個對權利把控的很死的霸王龍,不然也不會殺兄殺弟又殺子最後剩下一個李治;馬皇后和徐皇后也就不多說了確實有能力影響皇帝,但垂簾聽政那是無稽之談。要說垂簾聽政的皇后確實很少,也就是武則天和她兒媳婦韋氏,皇后想要垂簾聽政比較難先決條件是皇帝窩囊但皇權強盛。
但太后垂簾聽政的例子就太多了,秦宣太后、趙趙威後、漢呂后、東漢鄧太后、東晉褚蒜子、北魏靈太后真是太多太多。
而今天的問題是可以垂簾聽政而又不想垂簾聽政的,那我第一個還要說上面提到的武則天,她想當一個垂簾聽政的皇后,但不想當一個垂簾聽政的太后,為此連親兒子都迫害,最後自己登基了。說實話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就像孝莊看似可以垂簾聽政,但她真的可以嗎?那真的是個好的選擇嗎?她真的敢嗎?是太后決斷還是攝政王決斷?而明朝沒有太后垂簾,但朱高熾的皇后也就是張皇后是拒絕了大臣對她垂簾聽政的請求,究其原因有性格使然,但恐怕也有其它方面的顧及,也就是祖制後宮不得干政,她不敢開這個頭兒,因為這很有可能引發宗室的反對給藩王落下口實。
-
3 # 小龍女5505
齊宣王后鍾無豔、西漢竇漪房、東漢陰麗華、隋朝獨孤伽羅、唐朝長孫皇后、遼開國皇后述律平、蕭太后、明朝馬皇后、徐皇后、清朝孝莊等以上這些歷史上的皇后、太后們都有才能,也有實力、地位可以垂簾聽政而沒有垂簾聽政的。
-
4 # 九頭鳥漫談文史
史書上明文記載的有資格垂簾聽政,但被本人明確拒絕的皇太后是明朝仁宗時期的皇后、宣宗時期的皇太后、英宗時期的太皇太后張氏,也就是熱門歷史劇《大明風華》中的那個時常唸叨家長裡短的太子妃張妍。還有一個就是張氏的兒媳婦,宣宗之妻、英宗之母孫氏(孫若微)。
長子皇太子祁鎮,天性純厚,仁明剛正,其嗣皇帝位,在廷文武之臣協心輔佐,務以安餋軍民為本,毋作聰明,以亂舊章。凡國家重務,皆上白皇太后、皇后,然後施行。
張太后輩分高,所以她活著時,如果要有垂簾聽政的話,肯定是以她為首,張太后的口碑不錯,算是個賢后,而且,張太后的丈夫明仁宗對文官集團特別好,有這個恩情,執政的文官集團也樂意讓張太后垂簾聽政。
大臣請太后垂簾聽政,太后曰:“毋壞祖宗法。第悉罷一切不急務。”
有了張太后的先例,她的兒媳婦,明英宗的母親孫太后也就不好搞什麼垂簾聽政了,張太后死時,明英宗也才十五歲,可群臣提都沒提讓孫太后垂簾聽政的事,而且,孫太后的名聲也沒有張太后好,《明史》還記載孫太后非英宗生母,暗示她害死英宗生母,和影視劇中描述的正面形象完全不同。
徽宗立,請權同處分軍國事,後以長君辭。
第二位是宋哲宗時期的廢后孟皇后,她因為是廢后,所以在“靖康之變”時逃過一劫,沒有被金兵帶去北方,金國留下的偽帝張邦昌請她出來垂簾聽政,但在宋高宗趙構繼皇帝位後,她馬上撤簾。
第三位是宋高宗時期的吳皇后,宋光宗精神有問題,群臣密謀廢掉宋光宗,趁著給太上皇宋孝宗辦喪事時,把已經成為太皇太后的吳皇后請出來主持大局,並請她垂簾聽政,但她不幹,僅僅在宋孝宗的棺材前短暫垂簾,配合群臣立下宋光宗的兒子為帝后,馬上撤簾歸政。
回覆列表
我們都知道,歷史上喜歡垂簾聽政的比較厲害的角色第一人是清朝的慈禧太后,秦朝的羋月,西漢太后呂雉等等但是說起有一身的才華卻不願垂簾聽政的厲害角色可能就沒那麼熟悉。
要說後者其實非清朝孝莊太后莫屬
看過《孝莊祕史》的人都知道孝莊太后是皇太極的老婆,也是清朝開國皇帝順治帝的母親。孝莊太后和其他掌握國家政權的女人不一樣,她一生輔佐了三位帝王,但是她從來都不想管朝政的事,只是在國家利益和子孫的權位方面,她不得已才出面維護大清江山。皇太極死後,孝莊太后忍辱負重,向多爾袞低頭,讓保全了順治帝的帝位。順治死後,孝莊太后再次力挽狂瀾,才成就了千古一帝的康熙。
學歷史的時候大家都知道孝文帝改革,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改革其實是在馮太后的支援進行的,馮太后極推動北魏統治者學習漢族先進文化,進行社會改革。她對孝文帝實施系統的漢文化教育,親自督促他自幼學習儒家經典,恪守儒家的綱常禮儀,同時指導他閱讀諸子百家的著作和歷史典籍,使孝文帝養就了深厚的漢文化底蘊。在馮太后死後,孝文帝繼續推行馮太后的改革政策。所以說,孝文帝改革是在馮太后的影響和直接推動下進行的,因為改革的主要推動者是孝文帝,只能叫孝文帝改革,而不能叫馮太后改革。單從這一點來說馮太后的才能是顯而易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