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369djm
-
2 # 大個說科技
先把花生放到乾鍋裡炒,用手輕輕一搓能輕易脫皮就OK了。 2.將花生皮去掉 3.將花生打成粉,加入黑芝麻粉,白糖。我只放了一點點糖,因不能吃太甜的。將三者攪拌均勻。油角餡就OK啦。如果沒有打粉機,可以用瓶子碾碎花生仁,芝麻保留整顆。 4.在盤裡放入一斤麵粉,打入兩個雞蛋,加入少許花生油,加入水。水的份量要控制好,不能太多,一點點加,能將面和成團。軟硬適中。 5.這是和好的光滑麵糰。跟做饅頭一樣地和麵。和好後醒十分鐘。 6.將麵糰切成小塊,用面仗趕成薄片,用玻璃杯口印出一個個小圓片。小時候我們是用舊式電筒蓋,很鋒利,很容易割開。趕面是用瓶子,工具夠簡單的了。 7.取一個小圓片,兩邊對摺,先捏好兩頭,再將餡料從中間的窩窩中放進,這樣不怕漏餡,容易包起來。 8.包好的月兒彎彎 9.在邊上捏個漂亮花邊 10.在鍋中倒入油,大火燒開,放入油角,炸一小會,翻動一下,關最小火慢慢炸。 11.炸至金黃色,要多勤快給油角翻身。這樣才炸得均勻。金黃色胖乎乎的香噴噴油角就出鍋啦。 油角是廣州等地家常小吃的一種,各個地方口味不同,所用原料也不盡相同。在廣東過年,油角少不了,離春節還有十天廿日,家家戶戶就要開油鍋,炸煎堆油角了。開開油鍋炸些煎堆油角,是為求來年的日子也像那隻油鍋似的―油油潤潤、富富足足。油角有大有小預示一家平安 。油角象徵的吉祥意義,形狀像“荷包”,亦即錢包。 老廣州的中老年人見到煎堆油角,都不禁會回憶起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家家開油鍋,人人炸油角的熱鬧場景;青年後生拿起煎堆油角,總會詢問它的來由,聽長輩們講它的有關故事;外來人吃著煎堆油角,在感到新鮮的同時,更為在異鄉過節增添新的情趣。 對於傳統食品的復興,有社會學家認為,傳統的生活文化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中形成的。人們生活改善了,大家所追求的已不只是吃喝的豐盛,而更注重民俗的風味,也就是民間的傳統生活文化。
回覆列表
我會做,但是在這裡具體不會說啦。油角皮用麵粉,豬油,雞蛋揉成,不用放水;餡用花生,芝麻,白糖,椰絲。粉團揉好後就放在桌上擀平,擀薄,然後用圈圈(我家以前做都是用破舊金屬手電筒頭上的小圈)把油角皮分出來,包餡,下油鍋炸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