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於嫣然
-
2 # 奚小旺讀史
專諸刺王僚。公子光也就是後來的吳王闔閭請專諸去刺殺當時的吳王王僚,專諸的母親為了能夠讓專諸報答公子光的知遇之恩,不讓兒子留一個不忠不孝的罵名,選擇了自殺,讓兒子專心去效忠公子光。
專諸刺王僚。公子光也就是後來的吳王闔閭請專諸去刺殺當時的吳王王僚,專諸的母親為了能夠讓專諸報答公子光的知遇之恩,不讓兒子留一個不忠不孝的罵名,選擇了自殺,讓兒子專心去效忠公子光。
《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畫荻教子》三個故事的母親都非常令我感動和喜歡,但是我最感動的還是《孟母三遷》,她跟現在社會的父母還是比較相像的,為了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寧願兩遷三地。也表示一個好的環境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那麼最讓你感動的又是哪個故事呢?
孟母三遷
《孟母三遷》《孟母三遷》出自《三字經》“昔孟母,擇鄰處”,是夢軻的母親為了選擇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多次遷居。現在有時意指父母為了孩子的良苦用心。
孟子從小喪父,靠母親倪氏一人紡紗織布,挑起生活重擔,孟母希望兒子讀書成才,為了兒子有一個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為此便有了此後兩遷三地的情況。
關於《孟母三遷》這個成語共有兩個版本的典故:
故事一:年少時候的孟子家住在墳墓附近,所以孟子經常在墳墓之間玩耍,孟母看到這個情景後,就帶著孟子搬到市場附近居住,孟子卻又學著商人買賣的事情,他的母親覺得這個地方還是耽誤孟子學習,不適合居住,便又帶著孟子搬到書院旁邊住了下來,然後孟子看到書院裡的儒生學作禮儀之事,便開始學習他們,孟母看到孟子這樣,才覺得,此地適合他們居住,便定居下來。這便是第一個故事版本,出自西漢·劉向《列女傳·卷一·母儀》。
故事二:小時候孟子的家離墓地很近,孟子就常常玩辦理喪事的遊戲,他的母親覺得這個地方不適合他居住,便帶著孟子搬到了集市旁邊,搬到此處後,孟子又開始學商人做賣東西的遊戲,他的母親覺得這還是不適合孟子居住,便又帶著孟子搬到了學堂旁邊,如此,孟子又開始做那些拱讓食物的禮儀遊戲,孟母這才決定定居在此。
其實兩個版本的區別並不大,都是說明了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
岳母刺字
《岳母刺字》《岳母刺字》的故事,從古至今廣為流傳,但是關於這個故事,歷史上並無依據可查。這個故事始見於元人所編寫的《宋史本傳》:“初命何鑄鞠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但是書中並未說此四字出於岳母之手。
這個故事講的是:北方的金人南侵,而宋朝的當權者無能節節敗退,在此生死存亡的關頭,年僅十五六歲的岳飛投軍抗遼。後因其父親去世,岳飛便退伍回鄉守孝。
1126年,金兵入侵中原,岳飛便在此投軍,臨出發時,他的母親問他國難當頭,有何打算,岳飛回答“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母親十分滿意岳飛的回答,便決定將此四字刺在兒子背上,好讓他永遠牢記。
四字《精忠報國》
而後,岳母便用繡花針在他的背上刺下此四字,並塗抹醋墨,使此四字永不褪色,為了象徵國內無首,刺的國字,並無那一點。
此後,岳飛因多次擊敗金兵,便成了抗金英雄,受歷代人民敬仰。
畫荻教子
《畫荻教子》我對《畫荻教子》是比較陌生的,《宋史·歐陽修傳》有言“家貧,致以荻畫地學書” 是指用荻在地上書畫教兒子讀書。
用蘆葦杆教識字
歐陽修的父親在他四歲時便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便用蘆葦杆在地上書畫,教他寫字,還教他朗讀很多古人的文章。後來他年齡大些,家裡沒有書可讀了,他便到附近讀書人家借書來讀,此後他的文學水平就很高了。
歐陽修的好學是值得我們現代人學習的。
關於歷史上的那些母親的故事,你又知道多少,哪位又讓你感動了呢?
---------------------
值此母親節來臨之際,我在此像全天下所有的母親 說一聲節日快樂,身體健康。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如有不同見解,請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