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恩平歐小歐

    這是暴露年齡的問題啊……小時候的夏天最喜歡吃著冰棒,坐在大樹下和爺爺奶奶坐一起乘涼,知了在大樹上叫,爺爺坐在竹椅子上瞌睡,奶奶為我扇著蒲扇……一切的一切彷彿都在眼前回放……

  • 2 # 小賎丶來啦

    每到伏天兒,都是四季裡最難熬的日子。熱得四脖子汗流,烤得渾身上下冒油,悶得沒處躲沒處待,真想找一個地縫兒鑽進去。“三伏天”閒的沒事幹的一通兒牢騷。俗話說扇子有風,拿在手中,有人來借,等到立冬。”這是我們這的順口溜。

    那沒電扇、空調的日子,住在大雜院的人們是怎麼熬過這酷暑季節的?想聽嗎?那就閒嘮會吧。

    以前人手離不開大蒲扇,應該是很規範的院內街頭一景。

    吃完晚飯,院外大槐樹下,“三缺一嘞”,鄰家黎大爺衝院裡喊了一嗓子,“來嘍!”一下就出了仨。你謙我讓,章叔先坐定了。說好了輪撥兒,誰臭,輸了誰下。那二位也沒再回屋,跟旁邊瞅著。隔兩步遠,吉大爺與朱大爺兩位老象棋友仍然坐在老地方。這二位爺挺逗,對壘了二十多年,誰也不服誰。一到伏天,不用誰請,默契自到。

    “敲三家”的撲克遊戲,屬於夏暑最聚齊兒的娛樂誘惑。六人分兩撥兒,隔一人一頭兒的。六人嘴都不閒著,後面看牌的主兒更是碎嘴子。這邊一句:“您瞅瞅,該砸他就砸他!過了這村可就沒那店嘍!”那邊跟一句:“別瞎支招啦!您知這手裡啥牌嗎?叄二倆尖兒,弄死你。”看熱鬧的,比局內人都急——這還是閒玩兒,大人孩子都一個德性。

    一幫子女人家,聚一塊堆兒更顯熱鬧非凡。納鞋底、織毛衣,勾窗簾、搓絲線,推竹車、看孫子,閒一嘴、淡一句。張家不長、李家不短,鹽鹹醋酸、聊得甚歡。

    您問了,那會兒小屁孩幹啥?閒不住,作業寫完了,沒一個家待著的。偶爾看到聽到賣冰棒的那叫一個開心興奮,眼巴巴的望著看看哪個小夥伴買了,給我吃一口,舔一下。哈哈是不是有同感.

    藏貓貓,純屬小兒科遊戲;跳房子,沒啥技術含量;跳皮筋,踢毽子,打尜尜(陀螺),摔泥巴,彈溜溜蛋,打地寶,玩膩了嫌煩,再推推鐵環,。一嘀咕,乾脆溜達到村口小河裡游泳:既練了身子骨兒,又涼爽並冷卻了煩躁。就這麼著,把游泳當玩,我沒跟哪位師傅正經學過。幾位發小就結伴去了幾次河裡游泳。先練憋氣浮水,再練腿腳協調,後練蛙遊之道。再後來,身浮水面,敢閉眼靜待著。不過其中有一次差點淹死,救出來的時候都煩白眼了嗚嗚X﹏X。

    三伏天,知了猴(蟬、知了,爬蚱,)全都攀上了樹杈。天越熱越叫得歡,知了聲嘶力竭的吶喊,就怕沒人知道天很熱一樣。不過大中午聽知了亂喊,耽誤了睡覺,也煩。

    粘知了猴,那是兒時樂此不疲的事了。竹竿裹瀝青,專門探蟬鳴。悄聲泯氣,手握長竹竿,三兩一夥,專門奔著聲響兒去。幾秒鐘,小小的知了就成了“俘虜”。那會的俘虜有倆用途:一是賣給藥店,換回些零花錢;二是用竹籤子把唧鳥穿成串,再點一小堆火,燒烤唧鳥的味道至今還記得。

    院子裡有位老鄰居,人稱“寬爺”。這位爺特有意思:竹躺椅、厚木屐,小戲匣子、大把茶缸子,旁邊蹲著個竹坯子大暖壺。手閒著,從來不拿大蒲扇。標著“抓革命,促生產”的大茶缸裡總是黑黢黢的。寬爺說了,這缸子“全都是茶養的魂兒”。人問:您不熱嗎?猜寬爺怎回話?

    “這天,就得拿茶頂著,啥飲料也都瞎掰。天熱出汗很正常,這還緊著排毒呢!多年暑夏,咱扇子還就不使。”

    老爺子接著說:“茶灌足,汗出透,心靜就自然涼。天再燥,人也不能浮躁。大夥兒營生各不同,遇到什麼事兒也得心平氣和。不為了別的,還不都是為了順順當當度過三伏天!!”您瞧瞧,這覺悟,哪找去!

    哈哈現在想想真的想回到過去,現在的人住在同一棟樓裡,哪怕是對面的鄰居,有可能都沒說過話,也不認識。回到家裡面各自關上自己的門,那種鄰里感情真的沒了。

  • 3 # 花瓣語靜

    記得,那時候,晚上沒有燈,一到夏季,整條衚衕的小夥伴全都圍在一棵百年黃角樹下乘涼,而大人們拿著蒲扇,不時為我們扇扇,驅趕蚊蟲。我們則聽大人們講著各種民間故事,那種無憂無慮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權力的遊戲》第七季有沒有爛尾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