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唐僧總不可能真的四大皆空吧?
7
回覆列表
  • 1 # 阿晨弟弟

    善良而膽小的人,有點自以為是,不聽他人的勸.有點狠,動不動就唸緊箍咒.為人太善良,是非不辨.但重體來講,他還是有很多的優點,例如堅韌不拔的精神.他也是一個偉人,為文化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 2 # 是飛天豬啊

    唐僧最大的特點不是念經嗎?我們去普通人也是很喜歡“唸經”的。

    唐僧還有個普通人的愛好,叫家長走後門。往往妖怪收拾不了了就喜歡去找妖怪背後的神仙。這個是不是和我們普通人一樣呀?

  • 3 # 昨夜夢迴

    別說,還真有!

    這個愛好就是:喝酒!

    沒想到吧?唐僧隱藏的這麼好,騙過了所有人,但是在女兒國,面對女王的誘惑,唐僧就露餡了。

    三藏道:“貧僧吃素,但是未曾戒酒,須得幾杯素酒……”——《西遊記》第五十四回

    看到沒,唐僧說自己未曾戒酒!

    畢竟在美色面前,如果還假裝不喝酒,那就太不是男人了,怎麼著也得喝兩杯。

    或許又有人認為,這是唐僧最難消受美人恩,不得以才喝的,還給自己找了個藉口,就跟當年出長安,李世民敬酒一樣,也喝了。

    其實不然,唐僧真的是喝酒的。

    唐僧被金鼻白毛鼠擄到陷空山無底洞,逼他就範,要一起喝交杯酒。

    喝還是不喝?

    他知師父平日好吃葡萄做的素酒,教吃他一鍾。——《西遊記》第八十二回

  • 4 # 週週說古今

    唐僧在西行途中的隱秘愛好,不細心的人還真難發現!

    唐僧是大唐玄奘和尚的小說形象,一路上謹小慎微,唯唯諾諾,柔柔弱弱,大氣都不敢出一聲。但是內心有乾坤,有大志向,不取真經絕不反回。這樣的人物,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內心無比強大,定力超好,做事特別軸的那種人物。當然現實中的玄奘大師卻不是這樣柔弱的樣子,能獨自一人到印度取經併成功返回,首先是身體條件特別好,其次是語言功底特別紮實,要不也不可能被稱為偉大的翻譯家,三是佛學造詣特別深厚,據說玄奘在印度跟當地數千高僧大德PK辯論,無一敗績,水平可見相當之高。這些在西遊記中都沒有提及,相對於玄奘高大尚的形象,唐僧的形象更接地氣,更讓普通百姓覺得親近。這不,為了塑造這麼一個可愛,可敬的形象,吳承恩居然在西遊記中為唐僧悄悄埋伏了一個十分隱秘的愛好。

    佛門有五大戒規,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而唐僧的這個小愛好就跟這五戒中的第五項有關!您還別不相信,且聽我慢慢說來。

    西遊記中,唐僧師徒一路風餐露宿,節衣縮食,唐僧本人更是過著嚴格的儀軌式生活,但是,他的的確確有喝酒的記錄,而且不止一次。

    第一次是出發前,唐太宗李世民為唐僧踐行,拿出一杯酒,還在裡面撒了一把泥土,說“寧惜家鄉一捧土,莫念他國萬兩金”,意思很明白,希望唐三藏不要貪圖富貴而忘了取經的初心。這樣的酒,這樣的厚望,唐僧當然是不得不喝的,可以理解。

    第二次就比較露骨了。這次是在女兒國,有情有義,對唐朝型男一往情深的女王,為他敬酒。唐僧說到:“貧僧吃素,但是未曾戒酒,須得幾杯素酒……”面對嬌滴滴的女王,面對難以推卻的盛情,唐僧就把第五戒演繹成為“未曾戒酒,須得幾杯素酒了”。這標準也變化得挺大的。不過,唐僧還是把持住了自己,除了這第五戒,其它戒律是斷然不敢犯的。

    第三次是被妖精拿住,強逼成親,將這一杯酒遞與唐僧吃。唐僧舉杯自忖道,“此酒果是素酒,弟子勉強吃了,還得見佛成功;若是葷酒,破了弟子之戒,永墮輪迴之苦!”第三次是被妖精強迫喝酒,被逼無奈,可以原諒。

    第四次,也是證據最確鑿的一次。這次又是被妖怪捉住——金鼻白毛鼠,據說比月裡嫦娥還美麗。這樣一個妖怪把唐僧搶走後,自然又落入俗套,要和唐僧成親,還要喝交杯酒…

    什麼叫“師傅平日好吃葡萄做的素酒”?不僅要喝,而且還是好吃!這不是愛好又是什麼?葡萄做的素酒就是葡萄酒,葡萄酒也好,果子酒也罷,都是有酒精度的,難道不算酒嗎?佛門戒律也沒有說葡萄酒算例外。

    所以,孫大聖這個旁白實在是做得不是時候!唐僧喝酒的愛好,抵賴不了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賊王》原三大將比之四皇團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