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血液病醫生洪思存
-
2 # 聯合藥業
貧血,是指由多種原因引起的外周血中紅細胞(RBC)計數、血紅蛋白(Hb)含量或紅細胞壓積(PCV或HCT)低於參考範圍下限的一種病理狀態或綜合徵。其中,尤以缺鐵性貧血最為常見。
臨床上治療缺鐵性貧血的主要方式主要為口服鐵劑。其中,鐵劑也分為離子鐵劑和生物鐵劑。離子鐵劑的代表藥物有硫酸亞鐵、琥珀酸亞鐵、多糖鐵複合物、富馬酸亞鐵等;生物鐵劑也叫類血紅素鐵劑,代表藥物有生血寧片等。
相較於離子鐵劑,生物鐵劑由於補充的是與人體血紅素化學結構極為相似的類血紅素鐵,可以被小腸粘膜細胞完整吸收,吸收率高且不受膳食因素的影響,同時,療效確切,副作用小,無明顯胃腸刺激作用。
血小板少即指人體血液中血小板含量過少,多由血小板生成不足、破壞過多或者分佈異常而引起。
對於血小板減少症的治療,首先為病因處理,例如對於ITP,可以採用糖皮質激素、丙種球蛋白以及脾切除治療;對於AA可採用免疫抑制方案等治療。血小板輸注主要用於預防和治療血小板減少或血小板功能缺失患者的出血症狀,恢復和維持人體正常止血和凝血功能;並不適用於所有的血小板減少情況。
用於升高血小板的藥物主要有巨和粒、特比澳、益血生膠囊、升血小板膠囊、複方皂礬丸、生血寧片等。
同時患有貧血和血小板少,臨床上一般建議服用補鐵藥物和升血小板藥物。但是,如果同時服用兩種藥物治療成本相對較高,如今一般推薦服用生血寧片。這是因為,生血寧片作為曾獲得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中藥二類新藥,不僅能刺激骨髓造血,還能升高血液三系(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對於治療和糾正缺鐵性貧血,升高血小板都有不錯療效。
血小板減少有急慢性之分 ,相對於急性血小板減少,慢性血小板減少病情更難治癒,存在多次治療病情仍反覆的現象,甚至會引起患者出現黏膜滲血,便血,尿血,甚至顱內出血的現象,因此,對血小板減少的現象,決不可拖延病情,而是要積極治療改善病情。
目前,人們逐漸接受中西醫結合治療血小板減少的方案,結合中醫辨證用藥治療,但在中醫診療方面,病友們對此瞭解有限甚至會感到迷茫,不知道怎麼選擇中醫和中藥。
其實,中醫治療血小板減少症,需要辯證治療,所用藥方也要透過“望聞問切”,結合患者的體徵和各項檢查結果,組方並進行加減治療,因此,中醫對血小板減少病人的治療,是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而並非千篇一律的統一藥方。
氣血虧虛型
常用中藥:黨參 、白朮、茯苓、甘草補氣健脾;黃芩、當歸益氣生血;木香理氣醒脾;遠志、酸棗仁、龍眼肉養心安神。可酌情加熟地黃、枸杞子、白芍、桑葚滋陰養血,阿膠補血止血,仙鶴草、紫珠草、藕節收斂止血。
陰虛內熱型
常用中藥:生地黃、山藥、山茱萸、茯苓、澤瀉、牡丹皮滋陰補腎;知母、黃柏清熱瀉火;旱蓮草、女貞子補肝益腎。白芍、枸杞子、當歸、阿膠補養陰血;茜草根、生地榆、白茅根、大薊涼血止血。
脾腎陽虛型
熟地黃、山藥、山茱萸、茯苓、澤瀉、牡丹皮補養肝腎,附子、肉桂溫暖脾腎;鹿角補腎中元陽;龜甲滋陰生精;人參、枸杞子補氣養血;仙茅、淫羊藿、巴戟天溫補腎陽;黨參、炒白朮、茯苓、炒麥芽健脾消食;參三七、蒲黃化瘀止血。
吃中藥後,怎麼判斷有沒有效果?
雖然中醫治療見效較慢,但一段時間後,可以透過一些體徵表現來判斷用藥效果,比如:每週複查血常規,觀察血小板計數,穩定後可以間隔久一點再次複查;患者自身感受及出血表現。
服藥後,患者睡眠、二便、飲食、精神等多有改善。初始多有大便溏稀,適當調整藥量及組方後,日1-2次稍溏為宜。如果治療對症,再合理配合西醫治療,患者病情會明顯改善,且不會輕易反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