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皮猴

    這跟“嘴上減肥,話後貪吃不愛動”是一個道理啊!

    話說出來很簡單的,要做起來是真的難呀!

    說養生,可以,少油少鹽的菜真的很難下嚥呀!還是吃一頓麻辣火鍋來的爽。尊重自己的味覺,沒錯的呀!

    養生就是早睡早起,可是白天實在是有太多的事,稍稍一放鬆就到凌晨了,我也很無奈。早上的被窩實在是太舒服了,我怎麼捨得離開?再說昨天晚上睡那麼晚,我總要多睡一會兒,把覺給補回來吧。

    早飯要不要吃?有時間就是,沒時間就到中午吃;餓了就吃,不餓幹嘛要吃?

    哈哈,估計很多人都會像我一樣給自己找種種藉口吧,是不是覺得隨遇而安的日子更自在些呢?

    但是每每身體不適時,又會想起說,我一定要早睡早起,我要吃早飯,我要口味清淡一點。可是好了傷疤,忘了疼。過了那些時日,曾經的誓言全都忘記了。

    嘴上養生,是因為痛過;現實輕生,是因為還不夠痛。

  • 2 # 雲兒ab

    有的是為了讓家人放心,嘴上養生,其實內心的生存壓力很重,對家庭或親人的責任感遠遠大於對自己健康的重視,並且並沒真正認識到養生和健康,健康和事業的關係,因此繼續超負荷工作,或是沒有健康的生話方式(一日三歺的合理飲食,戒菸酒,少熬夜,少吃拉圾食品,菅理自己的情緒,體重等),還有是放縱自己,過度消費自己健康,(吸毒,縱情聲色,等),也同樣是不知道平日養生重要性,今日有酒今日醉,不良生話方式和習摜,實質是輕生,歸根源缺乏要的養生健康,防病於末患,同時總是過於自信自己身體。

  • 3 # 咕咚健康

    自殺者心理三大特徵

    南方網訊 想自殺的人共同的心理特徵是孤獨,認為誰也理解不了自己,這也幫不了自己,在這個世界上唯有自己最不幸、最痛苦。因此名望,想以死來解脫困境。但實際上,想自殺的人心情很矛盾,想死的同時渴望獲得幫助。具體的講自殺者的心理狀態表現出如下特徵。

    (l)矛盾心態。死亡對自殺者是既可怕又有吸引力的事。現實生活中許多有形無形的困難可以在死亡的幻想中得以解決和滿足。但死亡必竟是可怕的,自殺者一面想解脫,一方面又向他人求助。

    (2)偏差認知。企圖自殺者的知覺常因情緒影響而變得歪曲。表現為“絕對化”或“概括化”或兩者交替。絕對化是指對任何事物懷有認為其必定如此的信念。比如“我做任何事都註定失敗”、“周圍的人肯定不喜歡我”。“概括化”指以偏概念,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維方式,常常使人過分偏注某項困難而忽略除死之外的其他解決方法。比如“我考試作弊,我爸爸一定不會饒恕我,永遠不再愛我”。“我有缺陷,別人都瞧不起我”,從而自暴自棄,自責自怨,自傷自毀。

    (3)衝動行為。青少年的自殺意念常常在很短的時間內形成,因情緒激動而導致衝動行為,一想到死馬上就採取行動。他們對自己面臨的危機狀態缺乏冷靜的和理智的思考,往往認定沒辦法了,只有死路一條,思考變得極其狹隘。

    (4)關係失調。自殺者大多性格內向、孤僻、自我中心,難以與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際關係。當缺乏家庭的溫暖和愛護,缺乏朋友師長的支援與鼓勵時,常常感到訪徑無助,最後變得越來越獨,進入自我封閉的小圈子,失去自我價值感。

    (5)死亡概念模糊。企圖自殺的青少年對死亡的概念比較模糊,部分甚至認為死是可逆的,暫時的。因此對自殺的後果沒有充分估計。

    自殺者心理探秘

    梅丁

    假如一個人從來不感冒不發燒,能否算是健康?回答是否定的。若一個人只是身體結實,而他每天總是憂愁苦悶的,那麼,這種人不能算是個“健康人”。心理學家指出,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應當達到以下九個標準:一,對現實具有敏銳的知覺;二,自發而不流俗;三,熱愛生活、他人和大自然;四,在所處的環境中能保持和寧靜;五,注意基本的哲學和道德的理論;六,對於最平常的事物如朝旭夕陽,都能經常保持興趣;七,能和少數人建立深厚的友情,並樂於助人;八,具有、創造性和幽默感;九,能承受歡樂與憂傷的考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一句話概括方文山、林夕和李宗盛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