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言勸
-
2 # 言者青青
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是西晉周處撰著的《風土記》等史籍。
“除夕”就是 “大年三十”,就是“過年”,辭舊迎新的意思。這一傳統節日,在民間流傳著許多有關“年” 除夕的故事。
本來“年”字是表示豐收,後來被傳說成“兇猛的怪獸”,多虧神仙下凡,才拯救了民間的人,從此有了“除夕”的故事。在這裡“除”成了“攆”,“夕”成了“年”。
傳說,在太古時期,有一隻兇猛的野獸,它居住在深山密林之中,人們管它叫“年”。除夕(網路圖片)
“年”長得碩大無比,而且生性兇殘。只要誰惹惱了它,它就會張開那血盆大口,一口給吃掉。
“年”很懶。喜歡睡大覺,一睡就是三百六十五天。睡醒就想吃食,這時候,“年”就會下山到村裡,見什麼吃什麼,就連那些住在村子裡的老人和孩子都不放過,填飽肚子後,“年”才會伸伸舌頭,抿抿嘴滿足地一搖一擺地走回家,繼續睡大覺。然後,再在下一個三百六十五天後醒來,繼續下山進村。
就這樣,這隻“年”獸,年復一年地來到村子裡吃人,弄得大家人心惶惶。
這年,全村人正在慌里慌張逃離村子,躲進深山,避開“年”獸時刻,來了一位乞丐老人,請求在這村裡住一晚上。好心人勸老人,“年”獸就要進村了,與我們一起快逃吧。老人不聽。無奈,一位年輕人留下來,陪著這位乞丐老人住下了。
住下後,這位乞丐老人不緊不慢地從袖子裡拿出了兩張紅紙,叫年輕人貼到院子大門上。年輕人不解,但也不想惹老人不高興,就貼門上了。天黑了,乞丐老人又從袖子裡拿出一對紅蠟燭,叫年輕人點上,年輕人說自己這裡有,不過是白色的。乞丐老人執意點紅蠟燭,年輕人聽從了。誰知道,乞丐老人又提出來,叫年輕人把院裡那些竹子點著,美其名曰:取暖。年輕人搖搖頭無奈地照做了。
“年”獸(網路圖片)
就在這時,“年”進村了。它在村裡轉了轉,見沒人,不知不覺地來到乞丐老人住的那間房子。“年”正在興奮,發現那屋裡有兩道紅光直刺它的雙眼。它搖搖頭繼續前往,來到院子大門前看見兩條紅紅的東西(紙),不知為何物?突然,它又看見院子裡火光沖天,夾雜著嗶哩啪啦的響聲,“年”不知為何物?只感覺展現在它面前的比它還強壯勇猛,自己肯定不是對手,嚇得“年”趕快撒腿快逃。
“年”跑了,那位乞丐老人也不見了。據說是神仙下凡,有意制服“年”獸,給人帶來平安的。
這時候,人們回來了。但他們知道這件事後,就地跪拜,謝恩神仙的搭救。從此後,每到這天,人們就貼紅紙,後來換成對聯,點蠟燭放鞭炮。
除夕之夜(網路圖片)
這個傳說故事,與現在過年除夕夜意義大不一樣了。不單純是感恩紀念了,而有了更廣泛的現實意義。在這裡就不細說了。
回覆列表
除夕是什麼意思?除:是去除的意思;夕:是指夜晚。顧名思義,除夕就是辭舊迎新的意思。除夕是中國最隆重的一個傳統節日。關於"除夕"的由來有一個傳說,相傳很早以前出了一個妖怪名字叫“夕",神出鬼沒、禍害百姓,每到晚上肆意糟蹋貌美姑娘,老百姓恨之入骨。有個叫七郎的獵人決心除掉“夕"怪,他力大無比、箭法又好,還養了一條非常厲害的獵犬。“夕"怪一般白天不露面,太陽落山後才出來害人,半夜後又不見蹤影。七郎找"夕"怪一年上頭,已經是臘月三十,人們都準備歡歡喜喜過新年。七郎擔心“夕"怪會來,告訴大家“夕"最怕響聲,要求人們準備好能敲出聲音的傢俱,不要睡覺,一有動靜就使勁地敲,把"夕"嚇出來除掉。這天晚上,"夕"怪果然來了,全鎮子上的人都敲起了自家的盆盆罐罐,把"夕"怪嚇得四處逃竄,七郎和獵犬緊追不捨,獵犬撲上去咬住"夕"不放,七郎立刻一箭將“夕"射死,除掉了"夕",人們皆大歡喜。從此,人們把農曆三十叫"除夕"。以上只不過是一個民間傳說。“過年"是中國最隆重的傳統佳節。據說最早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末的祭神祭租活動。農曆最後一天叫“除歲",這天晚上稱為“除夕",除夕全家團聚吃團圓飯,有通宵不眠、貼門神和春聯、放鞭炮、掛燈籠的習俗,表示從農曆舊年的最後一天守到新年的第一天,所以稱之為“除夕"過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