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兮隨筆
-
2 # 棗廬散人
過年上墳祭祖是過年的習俗之一,也是比較重要的習俗,用來表達對先去親人的思念。散人的老家在冀南平原,過年上墳的習俗是這樣的。
年三十傍晚請家親。三十傍晚,家裡一切收拾妥當,福字春聯也貼上了,就去請家親,就是去請逝去的親人,一般是逝去的父輩或者祖父輩,到自家的祖墳裡或者到村外朝著祖墳的方向,燒一些紙錢,請先人們回家過年,然後揹著他們回家,要做出揹人了姿勢。這裡有個規定,邊走邊喊,請祖宗回家過年,但不能回頭。把他們背到祠堂裡,從三十晚飯開始,每頓飯都要給先人送去,並且盛第一碗飯,一頓也不能少。藉此機會也瞭解自己的族譜,祖上是誰,自己屬於那個分支。後來沒祠堂了,就在生產隊的空閒的屋子裡掛一張家譜,再後來生產隊也解散了,就各自背到自己的家裡,專門擺一張供桌,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正月十五早飯後,在送走。
散人在外地工作,又繼承了祖業宅,一般回家過年,這個活就是我的。
大年初一上墳,大年初一早上吃過餃子後,家裡的男人們就要要去上墳,帶一些燒紙貢品鞭炮,必須帶餃子,擺貢品,燒紙,放鞭炮,磕頭。儀式不是那麼很嚴肅隆重。
-
3 # 林哥哥ss
今年去世的,來年初一上墳,下一年初二,再下一年年初三,這三年要上滿。今年去世的,在沒有燒靈位以前(燒靈位一般都是一年,也有幾個月的),不能放鞭炮。
-
4 # 手機使用者61473707352
除夕下午,夕陽西下,鞭炮聲零星,北風一鬆一緊。一行行男女老少手端菜盒,兜中一包煙一瓶酒,有的身攜紙馬紙魚冥幣數億元寶若干,迤邐來到祖上墳前,手持松枝笤帚清掃墳地周邊。取出菜盒中牛羊雞鴨菜蔬幾盤,置墳墓正前,吸菸前輩點燃香菸霧渺渺嫋嫋娜娜,再灑三杯濁酒。然後齊唰唰跪下叩首三拜,口中唸唸有詞,無非新春大年前來瞻仰並送吃喝錢鈔,在地下好好生活,不要多慮世上後人。逗留不久,便收拾傢什,一步三嘆,回家。
過年了你們家鄉上墳有什麼講究?
農村民俗過大年,上墳也是有講究的。在阿兮老家膠東農村,村人過年有2次上墳,一是年前臘月三十下午上墳送吊子,二是正月十五上墳送燈:
一、年三十上墳1、上墳時間
在老家農村,過年上墳又叫“送吊子”。吊子是五彩紙製作,老人們說是給逝去先人準備的新馬鞭,也就是臘月三十日日偏西時,去墳頭請祖宗們回家過大年之意。
上墳的時間不能太早,最好是4點左右到了墳頭,放鞭插吊子焚燒紙錢,天擦黑返回家。老人說,這樣做的原因,是因為鬼怕陽氣,陽氣太足時不敢跟著回家,所以要趁著傍晚才行。
但在今天,年三十上墳已成為一種風俗習慣傳承,至於上墳時間,則很少有人在意了,著急的人吃了午飯就往墳上趕,基本年三十這天從下午兩點到晚上五點多,都是接連不斷的上墳鞭炮聲。
2、上墳回家要放“拴馬樁”
兒時在農村,父親比較講究,一般上墳回家時都是天微黑,進門後在堂屋門口橫放一根長棍,又名“拴馬樁”,說是給先人們準備拴陰馬的。而母親總會快步迎出來,對著父親說一句:“都回來了?”父親回:“都回來了!”
這場景,如一種儀式,幾十年過去,我一想到過大年,耳邊就不由得響起如此對話,怕是終生難忘了。
3、上墳送的吊子要拿回一兩支
阿兮老家南鄉規矩,上墳送吊子不能所有的吊子都插到墳頭,還要留一兩支,再一路拿回家(又叫引路),拿回家後直接放到掛好宗譜、擺好供品的北桌子旁邊,等正月初二晚送神時,這一兩支吊子一定要拿著,在十字路口燒紙時一起燒了。
二、正月十五上墳正月十五上墳送燈,在阿兮老家膠東農村挺講究。如今都改送買來的小蠟燈了,在以前都是自割的蘿蔔燈,要家裡先人(包括未出五服的同宗先人)的每個墳頭都送一盞,點燃照亮,並在墳前放鞭炮禮花之類。
農村人還會根據正月十五收不收燈(指送到墳地的燈盞,能安靜燃放完畢,沒有大風之類惡劣天氣),來判斷年景好壞,或者根據燈花結的形狀,來判斷今年收什麼莊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