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水煮汗青

    最近熱播的哪吒動畫片讓很多70後、80後的叔叔阿姨們重溫了一把童年,然而在動畫片上映的這段時間,有一個問題卻在網路上爭論不休,那就是哪吒到底是不是真實的歷史人物?

    《封神演義》與哪吒的故事

    我們都知道,哪吒與龍太子的故事來自《封神演義》。這部小說描寫的時代背景是商末周初,武王伐紂時候發生的故事。

    故事有了真實的時代背景,而且故事裡的幾個老大都是真實的歷史人物,比如商紂王、周文王、周武王等等,這些都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於是很多人就在想,其他人是否在歷史上存在,或者能在歷史上找到原型呢?

    哪吒的動畫片是以太乙真人開場的,這個胖子一出場就是滿口“川普”,難道太乙真人是四川人?

    這一說法還真不是空穴來風,關於太乙真人和哪吒的傳說,在四川的江油縣一直就有流傳。據說紅油縣是哪吒的出生地,他也是在這個地方拜太乙真人為師,並在此地的乾元山金光洞中修煉。光緒年間纂修的《江油縣誌》有這麼一段記載:

    “天倉山,在縣西七十里,一名乾元山。接平武界,上有天倉洞,太乙真人祠……又名金光洞,亦謂太乙洞,洞中石粉如米麵,可食……”

    這段縣誌詳細介紹了乾元山太乙洞的位置,而且江油縣自古就修建有哪吒廟,關於哪吒的故事也在此地世代留傳。於是,哪吒是四川人的說法個似乎就有了根據。

    我的觀點

    哪吒最早記載於元朝的神話典籍《三教搜神大全》中,後來《封神榜》、《西遊記》等小說把他捧紅了。

    從文學記載的順序來看,哪吒始於元朝。但是《三教搜神大全》裡面的各路神仙也是從各宗教和民間蒐集而來,所以哪吒的傳說肯定要早於這個時間。

    《江油縣誌》是清末編寫的,這個時候的哪吒已經“大紅大紫”了,因此江油縣內會有哪吒的一些建築也不奇怪。

    而且哪吒廟也非江油縣獨有,澳門也有哪吒廟。而且哪吒的出生地“陳塘關”也是頗有爭議,有人認為陳塘關是元末民農起義的老大陳塘曾經囤兵的地方,也就是現在的福建省惠安縣北部。

    結束語

    我認為:哪吒其實就是一個神話人物,後來被文人寫進小說中。

  • 2 # 別酒流年

    最近中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大火,截止到現在票房已是中國內地影史前三甲了(前兩部是《戰狼2》和《流浪地球》)。一部動畫片能取得如此成績,也算是現象級了。

    《封神演義》中哪吒從出生成長、割肉還母、剔骨還父、重塑肉身到伐紂封神,一生都描寫的形象細緻,同時小說中有大量歷史真實人物,像周文王、周武王、姜子牙、李靖等等,這就有人問了:歷史上有哪吒這個人嗎,或者是原型?可以明確的說:歷史上是沒有哪吒的原型的,哪吒也是不存在的,哪吒成型於宗教傳說中,也只存在於宗教傳說中。

    哪吒之名最初脫胎於佛教那吒。那吒是佛教那羅鳩婆”的音譯,傳說中是護法神毗沙門天王 ( 多聞天王 )之子,也是佛教護法神之一。

    唐朝著名譯經高僧義淨大師(635~713)在《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藥事》中首次提到那吒之名:“我滅度一百年後。有麼土羅兄弟二人。一名那吒。二名婆吒。而於彼處。建立寺舍。當號名那吒婆吒。”其後,各種佛經之中,“那羅鳩婆”全部寫作"那吒"。

    到了宋代,佛教經書中關於那吒的描述加入了“割肉還母、剔骨還父”的情節。

    隨著那吒形象的廣為人知,道教便在那吒的原型基礎上創造出了一個具有中國血統的道教神靈——哪吒。

    哪吒在道教裡面的形象更加豐滿,按照明刻本《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七的記載,哪吒的形象已經和今天非常相似了,後世的文學創作當中,哪吒的形象也基本來自於《三教源流搜神大全》。

    道教神仙體系中哪吒是"中壇元帥"、"通天太師"、"威靈顯赫大將軍"、"三壇海會大神”;民間則尊稱其為“太子爺”、“三太子”、“善勝童子”等。

    真正讓哪吒名揚天下的是明朝神話小說《封神演義》。《封神演義》當中,哪吒的形象固定了下來,書中他是伐商先鋒,肉身成聖,最終幫助周武王和姜子牙打敗了截教和商紂王,建立了周朝八百年基業。

  • 3 # 心向青山

    中國古代的神仙體系受波斯和印度佛教影響甚大,哪吒的原型,便是波斯戰神“努扎爾”和佛教護法神“那吒”。

    哪吒,最早從波斯的拜火教傳至印度,又從古印度的佛教傳入中國,最終在中國本土化。

    “哪”指“儺”,本意是驅邪消災,鬼神之偶像;“吒”字為正義,是叱嚇邪惡之意。所以“哪吒”即以儺叱祓禳鬼怪,有毫無阻檔之威力與戰無不勝的含義。

    哪吒的形象,在中國先有民間傳說,然後進入戲曲和小說中,原本是佛教護法神,後來由佛入道成為道教中的忠武戰神,地位崇高。

    中國關於哪吒的記載,在東晉時期便已經有了,隨著歷史的發展,哪吒的故事定型於鬧海與屠龍,之後又降魔伏妖成仙成聖,其形象的廣為流傳得益於小說《封神演義》的傳播。

    所以,哪吒本就是一個神話人物,而且最初是波斯戰神。

  • 4 # 小吱吱z

    最近《哪吒魔童降世》這部電影持續重新整理著內地動畫電影的票房紀錄!哪吒這一經典的形象又重新出現在了很多人眼前,小編在小時候就特別喜歡這個角色。但同時我也知道,這只是一個虛構出來的人物!今天藉著題主的問題,小編就來帶大家好好看一看哪吒的由來!

    哪吒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人物,興盛於道教與民間信仰。在道教的頭銜為中壇元帥、通天太師、威靈顯赫大將軍、三壇海會大神等,俗稱太子爺、三太子。

    對於其角色的記載源於元代《三教搜神大全》,活躍於明代古典小說《西遊記》、《封神演義》(《封神榜》)等多部文學作品中。

    但其實哪吒名字的真實由來其實是從境外傳來的!哪吒的名字來自佛教。其實佛教中還真的有哪吒這個佛。在佛教神話中有一個天王叫做毗沙門天王,這個天王有三個兒子,這第三個兒子就是哪吒。這也是哪吒被稱為三太子的原因。

    早在明朝的時候哪吒的傳說引起了當代文人的極大興趣,他們紛紛取材於此,將一些支離破碎的情節連綴起來,加以豐富而超現實的想象,塑造了一個生動可愛的哪吒形象,完成了哪吒故事的精彩演義。其中以《西遊記》《南遊記》《封神演義》為突出。《西遊記》中描寫哪吒與孫悟空大戰,可以看出他手中的武器已基本齊全,而且還對“析骨還父肉還母”作了更合理的解釋,並且也講出了李靖託塔的原由。至於《封神演義》再借鑑《西遊記》中關於“紅孩兒”的描寫,將哪吒寫成一個手持火尖槍的小孩模樣,就更令人喜愛了,這樣就使哪吒的形象最終形成了。

  • 5 # 日日悅讀

    哪吒是一位在整個大中華地區都家喻戶曉的神仙。其形象在不同的地域有所差異,比如在四川江油一代他是英俊少年,在中原地區酷似年畫上的大胖小子,在西北地區身形則略顯彪悍……然而共通之處在於,他是一個“男生”而絕非“少女”。

    他的性別在神話傳說中是坐實了的:託塔李天王的第三個兒子!相比之下,反倒是他的“國籍”,更值得思量。

    哪吒到底是哪一國的

    想想哪吒的兩個哥哥:金吒,木吒。為什麼託塔李天王不順勢叫他“水吒”呢?那個“哪”字,實在太奇怪了吧?

    《西遊記》第八十三回中這樣解釋哪吒命名的由來——原來天王生此子時,他左手掌上有個“哪”字,右手掌上有個“吒”字,故名哪吒——這種解釋,實在是敷衍了事啊。

    但哪吒到底是哪一國的“歪果仁”?學界對此主要有兩種不同的觀點。

    其中,一種佔統攝性的意見是,哪吒來自於印度。比如談鳳棵、陳泳超在《借神演史的封神演義》指出,“哪吒這一形象,出自佛教經典”。關於哪吒的口頭傳說可能在漢代以後就已傳入中土,而最早的文字記載出現於北涼時期的《佛所行贊·第一生品》。唐義淨《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藥事》中有云: “我滅度一百年後。有麼土羅兄弟二人。一名那吒。二名婆吒。而於彼處。建立寺舍。當號名那吒婆吒。”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東亞系夏維明教授認為,哪吒是印度神話中兩位神——《羅摩衍那》中的夜叉哪吒俱伐羅與克利須那神(亦稱黑天)——的合體;那兩位神都是力量強大的童神,且都有打敗巨蛇的事蹟。

    哪吒身上最具印度特徵的神蹟,是他的“三頭六臂”。你看,印度神靈中的金剛、夜叉、梵天,乃至溼婆、毗溼奴,都動不動就擺出多面多臂的造型;而那些箇中國“土生土長”的神仙,像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呂洞賓,有誰顯出過這種怪樣子?

    話說回來,也有少數學者反對“印度說”,而認為哪吒起源於伊朗。比如榮松就認為,哪吒的原型可能源於伊朗傳說中的王朝“皮西達德王朝”第七位國王努扎爾( Nuzar)的故事,因為“Nuz ar”與“Nalaku vara”相比,其讀音與“哪吒”更為貼近。

    有趣的是,哪吒“伊朗說”中最具影響力的觀點,恰恰來自於一位印度學者——賈漢基爾·庫維爾基·科亞基。在其著作《文明的交融·古代伊朗與中國的信仰和神話》中,科亞基將伊朗史詩《王書》(波斯著名詩人菲爾杜西創作的史詩,或譯《列王紀》)和中國小說《封神演義》進行對比研究,指出前者中的魯斯塔姆與蘇赫拉布這對父子,與李靖和哪吒存在明顯的對應; 《王書》中,魯斯塔姆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死了自己的私生子蘇赫拉布,從而釀成了在伊朗家喻戶曉的“蘇赫拉布的悲劇”。

    然而科亞基的這一觀點多少有牽強附會之嫌。正如許多人所指出的,波斯文明中著名的“勇士”魯斯塔姆,其地位遠非李靖可比,兩者的兒子也大為不同:蘇赫拉布是凡人,而哪吒則是神靈。而科亞基理論的主要欠缺點還在於,目前為止,尚找不到中伊兩個民族之間神話交流的直接證據。

    因此,對於哪吒究竟是印度人還是伊朗人這個問題,目前被廣為接受的是一種折衷的說法:哪吒的因子在印度佛教,在傳入中國之前,在中亞、西亞等沿途地區進行了添附。這有點像季羨林先生對於彌勒的研究心得——彌勒當然是印度佛教人物,但彌勒信仰“後來又受到了外來的,主要是波斯的影響,產生了救世主思想和功德轉讓的思想”。

    事實是,哪吒的造型與“扮相”,就顯示出其“成分”的複雜。別的不說,就說他名目繁多、令人眼花繚亂的武器/法器;以符號學的眼光分析,那每一件法器,都是一種地域文化的證明——腳踏的風火輪、手持的火尖槍,充滿“火”的意象,讓人很容易聯想到波斯的火崇拜;臂上環繞的混天綾,則洋溢著印度風情;至於頸上戴著的乾坤圈,打仗時耍的陰陽劍,可都是中國道教神仙的“標配”。

    混血戰仙的中國化

    一開始的時候,哪吒是頗為純粹的佛教人物,唐代佛教經典中哪吒常為佛教之經咒,如佛經《陀羅尼集經》就以咒語召喚哪吒現身。他還被定為毗沙門天王的兒子,後者為佛教四大天王中的北方護國天王,對其崇拜興起於西域、而鼎盛於唐代。

    比如唐鄭棨《開天傳信記》有云:“宣律精苦之甚,常夜後行道。臨階墜墮,忽覺有人捧承其足。顧視之,乃少年也。宣邃問弟子: ‘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日: ‘某非常人,即毗沙門天王之子那吒太子也。以護法之故,擁護和尚時己久矣。”’

    唐不空譯《毗沙門儀軌》卷一有云: “天寶元載四月二十三日,內謁者監高慧明宜,天王第二子獨健,常領天兵護其國界。天王第三子那吒太子,捧塔常隨天王。”

    曾有一度,哪吒廣為流傳的事蹟,是他與中國本土高僧之間的“人神交流”,具體體現為護佑高僧、敬獻佛牙。《宋高僧傳》《太平廣記》對此皆有記載。在這點上,哪吒和同樣緣起於印度神靈的孫悟空一樣,起著為東土大唐“護法”的重要功能。值得一提的是,在元朝楊景賢的《西遊記戲文》中,哪吒是護送唐僧取經的十位保護神之一。

    受佛教的影響,道教也將哪吒納入其神仙體系。晚唐以降(又一說為南宋時期),毗沙門天王與唐開國大將李靖在佛道的糅雜中合為一體,哪吒也隨著李靖的演化而成為“託塔李天王”的第三個兒子。

    道教對哪吒的改造和加工,在南宋的《夷堅志》中即現蹤跡,而集成於明朝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該書卷七有云:“哪吒本是玉皇駕下大羅仙,身長六丈,首帶金輪,三頭九眼八臂……玉帝命降凡,以故托胎於托塔天王李靖……生五日化身浴於東海,腳踏水晶殿……帥時七日,即能戰,殺九龍……射死石磯娘娘之子……帥遂割肉刻骨還父,而抱真靈求全於世尊之側。世尊亦以其能降魔故,遂折荷菱為骨、藕為肉、絲為筋、葉為衣而生之。……故靈山會上以為通天太師、威靈顯赫大將軍。玉帝即封為三十六員第一總領使,天帥元領袖,永鎮天門也。”

    等一下,“三頭九眼八臂”?哪吒不是“三頭六臂”麼?

    其實,在哪吒“進口”中國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三頭八臂”, 《水滸傳》中坐第64把交椅的項充就有“八臂哪吒”的綽號。但漸漸的,“三頭六臂”之說佔了主流。因為印度神靈除了用手拿各色法器之外,還要騰出兩隻手在胸前合十;而在中國道家傳說中,哪吒是天宮大將、專職打仗,因此只需要三頭六臂——每個頭部配合兩雙手,三百六十度全方位展開防禦或攻擊,就沒必要專門長出兩隻用來合十的手了。

    哪吒為什麼要自殺

    哪吒正式被收編道教神譜,意味著其信仰本土化的實現。然而,哪吒要在中國深入人心,還需要過極為重要的一關,即進入儒家的序列。

    就像孫悟空,這個“石頭裡蹦出來”的“妖猴”,在自封大聖、大鬧天宮、被壓五行山之後,必須依靠和唐僧的師徒關係,才能獲得“身份”的合法性;而哪吒,這個出生異常、鬧海殺龍、自決於父母面前、最終蓮花化身的神仙,需要解決他與父親的關係,才能在講究“君臣父子”的漢地獲得承認。

    無論如何,以儒家的視角,哪吒那“析肉還母,析骨還父”的行為,實在是太“不孝”了。雖然有一種解釋是,哪吒的自殺是為了不連累父母、盡孝捨身,但在民間更為廣泛流傳的故事裡,是哪吒被迫自殺,因此深恨其父,死而復生後依然立志復仇,李靖為此只能舉著一尊佛塔,讓哪吒“見塔如見佛”,不敢對他造次。

    宋代蘇轍的《那吒》便描述了這段典故——

    北方天王有狂子,只知拜佛不拜父。

    佛知其愚難教語,寶塔令父左手舉。

    兒來見佛頭輒俯,且與拜父略相似。

    《西遊記》中對此也有生動的描寫——

    早有那三太子趕上前,將斬妖劍架住,叫道:“父王息怒。”天王大驚失色。

    噫!父見子以劍架刀,就當喝退,怎麼返大驚失色?……原來這太子三朝兒就下海淨身闖禍,踏倒水晶宮,捉住蛟龍要抽筋為絛子。天王知道,恐生後患,欲殺之,哪吒奮怒,將刀在手,割肉還母,剔骨還父,還了父精母血。一點靈魂,徑到西方極樂世界告佛。佛正與眾菩薩講經,只聞得幢幡寶蓋有人叫道:“救命!”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將碧藕為骨,荷葉為衣,念動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後來要殺天王,報那剔骨之仇。天王無奈,告求我佛如來。如來以和為尚,賜他一座玲瓏剔透舍利子如意黃金寶塔。那塔上層層有佛,豔豔光明。喚哪吒以佛為父,解釋了冤仇。所以稱為託塔李天王者,此也。今日因閒在家,未曾託著那塔,恐哪吒有報仇之意,故嚇個大驚失色。

    ——敢情李天王一直手託寶塔,還有這樣一段難言之隱啊!

    無論如何,哪吒傳說中的父子矛盾,以佛塔的形式進行了調和。在金吒、木吒兩位兄長分別侍奉如來與觀音的情況下,哪吒一直守在父王身邊,如影隨形,身先士卒,也算是“浪子回頭”後對“孝道”的執行。而如此一來,哪吒才算徹底完成了“中國化”,在儒釋道三體合流的承認中,得享華人的普遍崇拜。

    時刻站在託塔李天王身邊的哪吒,在形象上也發生了鉅變。那個威猛兇惡的夜叉、在佛經中被形容為“一擘百雜碎”“手捧戟,以惡眼見四方”的哪吒太子,成為一個常穿肚兜、永遠長不大的小男孩。

    要說哪吒神的民間崇拜,也很有意思。一說是,哪吒有治病救人的神能。比如雍正版《江油縣誌·雜記》載: “邑有供太子神者,不知何神也?凡人戶有疑難症,鹹往請之。供神家先卜筮,以問神允否,否則不敢強。允則抬至病者家,席地設乩,焚香禱祝……病者往往有驗。若言此係何草,便不用而復往覓矣。此豈一方之習俗使然歟?”

    哪吒能治病,此處聯想機制的啟動可謂天真而直接。你想,一個三朝就能起死回生、用蓮花再造體魄的神仙,豈不是醫術高明?

    不過,更具普遍性的哪吒崇拜,還是將其視為鎮水之神,在水旱之災時乞求必應。哪吒傳說中的那些輝煌事蹟——不僅降伏了龍王的爪牙獨角龍等孽龍,而且打死了東海龍王的三太子,甚至逼使四海的龍王將海水從九灣河口往東退一萬里,變澤國為良田——應和了一個以農立國的民族的心理期許。在許多專家看來,哪吒鬧海即是華夏民眾原始水崇拜的反映;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在哪吒崇拜比較興盛的地區(比如長江沿線、臺灣等地)都是臨水而居的。從這個角度來說,哪吒,其實真的可以叫“水吒”的。

    及至現代,哪吒漸漸被賦予了一些新的含義。他成了一位“少年英雄”。比如1979年的動畫長片《哪吒鬧海》,就將哪吒與東海龍宮的衝突詮釋為一個嫉惡如仇、除暴安良的過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維生素D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