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隹谷
-
2 # 老街味道
問題:平平平平平平仄算出律嗎?
前言平平平平平平仄,當然是出律了。律句有四種基本句式,在這個基礎上,有幾種變格和拗體。但是無論哪一種,“平平平平平平仄”都不挨邊,只能算是古體詩的句式。
一、古體詩句式與律句剛才說了這種句式當然算出律。律句有四種基本句式:
1、平起仄收:平平仄仄平平仄,
2、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
4、仄起平收:平平仄仄仄平平。
可見,“平平平平平平仄”和格律句式中的“平起仄收”最接近:“平平--仄仄--平平仄”。把第3、4都改為平聲就是:平平--平平--平平仄。
二、這種句式在古體詩中的應用“平平平平平平仄“是古體詩的句式,不過在古體詩中,這種平仄搭配的詩句,似乎也不太多。杜甫有一首《冬狩行》,裡面有一句詩採用這種句式。
君不見東川節度兵馬雄,校獵亦似觀成功。 夜發猛士三千人,清晨合圍步驟同。禽獸已斃十七八, 殺聲落日回蒼穹。幕前生致九青兕,駱駝pI峞垂玄熊。 東西南北百里間,彷彿蹴踏寒山空。有鳥名鴝鵒, 力不能高飛逐走蓬。肉味不足登鼎俎,何為見羈虞羅中。 春蒐冬狩侯得同,使君五馬一馬驄。況今攝行大將權, 號令頗有前賢風。飄然時危一老翁,十年厭見旌旗紅。 喜君士卒甚整肅,為我回轡擒西戎。草中狐兔盡何益, 天子不在咸陽宮。朝廷雖無幽王禍,得不哀痛塵再蒙。 嗚呼,得不哀痛塵再蒙。《冬狩行》有沒有哪位有火眼金睛,找出這一句來呢?
倒數第四句便是:朝廷雖無幽王禍,平平平平平平仄。
-
3 # 梧桐樹邊羽
這個是很明顯的出律。
什麼是出律?出律是格律詩創作中的專用名詞,即在創作格律詩的時候沒有遵守平仄格律的詩句,我們稱之為出律。
“平平平平平平仄”具體是沒有遵守平仄格式的哪一條規定呢?
因為題主給出的是一個單句,並沒有上下聯關係,也不用考慮拗救之類的聯絡,即便是有整體平仄關係的出律拗救,“平平平平平平仄”也不符合。
所以這個出律是指單句出律。也就是平仄格律的第一條:“失替”。
失替指近體詩中單句中重要位置的平仄失去了兩兩替換的順序。我們知道,正常的格律詩的平仄,在單句中的“二四六”位置是交替出現的。比如“隨風直到夜郎西”,“風、到、郎”三字為“平、仄、平”,所以這就是個律句。咱們改個字,“隨風直飛夜郎西”,意思上還是說得通,但是關鍵位置上變成了“平、平、平”,這就是失替了。
而“平平平平平平仄”在二四六關鍵位置上的平仄都是平聲,無疑失替。
而失替就是出律了。
即便是在不遵守平仄格律的古體詩中,沒有出律的限制,這種體式的平仄也非常少見。一連串平聲會造成整句詩沒有抑揚頓挫,聲調起伏,就好像唱葬歌一樣,讓人感覺單調、乏味、疲憊、想死。
三連平以上就會對七言句子產生不好的音律影響,何況六連平。
這是違反漢字聲韻學規律的,違反人類發聲規律的。所以不論古體詩還是近體詩,都會盡量避免使用這種出律的句子。
回覆列表
出律是律詩平仄方面的一個專用名詞,凡是符合律詩平仄要求的就叫做合律,不符合律詩平仄規律的就是出律。
一,律詩的“合律”性要求題中給出的句式是七言律詩,平仄格式大致有四種,分別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凡是符合,或者大致符合上述四種句式的就是合律,否則就是出律。
二,題中給出的句式“犯孤平”題中給出的句式“平平平平平平仄”,如果按照對仗要求,對出的下聯必然是“仄仄仄仄仄仄平”,就是典型的“犯孤平”,是出律的一種情況,應該儘量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