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宋安之

    這個問題有語病吧…被暗殺死亡跟意外死亡是兩種不同的概念,不能劃等號的。

    說道天啟帝如果不死,明朝會不會滅亡這個問題呢,其實不一定,也不能說明朝真的不會滅亡。

    天啟帝雖然被人稱之為木匠皇帝,但他有一點比崇禎帝強,就是利用魏忠賢製造黨爭,不至於使東林黨一家獨大。

    而崇禎帝呢搞掉魏忠賢搞掉閹黨,面對東林黨,雖然自己事事親力親為,但是結果呢,面對東林黨,很明顯是玩不過的。

    當然天啟帝也僅僅於此了,他並非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就算他沒死,明朝也不會說一定不會滅亡的,只能說有那麼點可能的。

  • 2 # 歷史哨聲

    昨晚看劍橋中國史——明朝部分時,看到了一個有趣的結論:

    明朝皇帝擁有最高的決策權,可以隨意處置明朝官員,但尷尬的是明朝皇帝沒有政策建議權。

    即:明朝皇帝只能決定是否採納別人提出的建議,而不能向大臣們提出自己的建議。

    在朱元璋、朱棣之後,明朝的制度完善之後的明朝皇帝裡,確實沒有一個皇帝提出過自己的建議,除了那個被視為荒誕不經的明武宗——很顯然,明武宗想要從明朝大臣的約束中走出來。

    崇禎帝明明想和皇太極議和,卻因計劃洩露不得不否認和自己有關;明明想南遷到南京,內閣卻無人主張,最後愁困北京而死。

    表面上看,明朝的滅亡是明朝大臣們的錯,但卻是皇帝無建議權的尷尬:

    皇帝不能建議,大臣們不敢建議,大家相互拖著唄。

    因此,明朝的皇帝想要說自己的建議,只能透過大臣把自己的話說出來。

    天啟皇帝若沒有早死

    首先說明,天啟帝從小身體就不好,不是一個壯健的人。他的死更多是多年體弱導致器官衰竭而死,意外落水只是誘因,不存在謀殺的可能——魏忠賢從天啟帝還是小孩時就已經將自己的前途和人生賭在天啟帝身上,不可能有絲毫謀害天啟帝的可能。

    電視劇那些明朝太監殺皇帝自立的編纂顯然是不顧歷史事實的杜撰。自從北宋之後,他姓想要自立,只有推翻這條路,想要學習曹魏、司馬晉、李唐禪讓得到江山的辦法是不可能的,不管是太監,還是大臣!

    天啟帝和明武宗一樣,都是透過信任的太監去監督文官集團(天啟帝是透過魏忠賢,明武宗是透過劉瑾)。只不過天啟帝時因為東林黨的打擊,導致部分文官也被迫投靠到太監集團下,更有利於天啟帝對文官集團的監督。

    如上文所說,天啟帝是沒有建議權的,但在重用魏忠賢之後,他可以命令魏忠賢去提出或執行他的想法。

    至於說天啟帝沒有早死,能夠讓明朝不滅亡,有這種可能。宦官集團和文官集團最大的區別就是:宦官集團沒有文官集團有著太多的原則和堅持,基本都是秉持務實主義。

    且宦官更忠實的執行皇帝的意志——因為宦官只能依靠一個皇帝,文官不需要只依靠一個皇帝。

    因此天啟帝重用宦官,利用派遣宦官的監督,起到提升明朝文官集團的行政效率,促進政策的實施。雖然宦官們存在貪錢和濫權等問題,但並非一無是處。

    明武宗時的劉瑾進行變法,就是意圖讓宦官成為皇帝監督文官集團之手,讓宦官監督文官制度化。

    監督文官提升行政效率和政策執行力,這是宦官被皇帝重用時所能發揮的積極正面作用。宦官們基本上都是忠實去執行皇帝的命令,不會像文官集團還有其他的考慮。

    但明朝能夠避免滅亡的關鍵是是否能夠進行經濟和社會改革。最明顯的就是貨幣改革。在天啟帝時期,嘉靖帝時期確立白銀銀本位的政策,已經因為美洲銀礦產量衰竭而導致明朝白銀流入變少,導致白銀通貨緊縮。

    按說在萬曆晚年就應該廢除嘉靖帝的白銀銀本位政策,但萬曆帝沒有廢除,天啟帝時,因為東林黨的紛爭也沒有人提起,崇禎帝時白銀通貨緊縮表現非常明顯——沒有足夠的白銀髮放軍餉。

    按理說,應該有人提出新的貨幣政策,但天啟、崇禎兩朝都沒有一個人提出貨幣政策問題。

    改革,才是拯救明朝唯一的方案。天啟帝透過魏忠賢振肅了朝廷,只是剛開了頭打了個基礎就死了,因此天啟帝是否有拯救明朝的能力,我們也無從知道,畢竟歷史沒有給天啟帝證明的機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按揭房房屋的財產歸屬問題,該如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