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旁觀者嵐

    文學的出現是在勞動使猿進化成人之後,人的大腦思維成熟了。沒有人類,又何談文學呢。

    1在勞動中需要協調一致,古人類工具不足,許多勞動需多人合作,就產生了最初的號子,作為號令。《淮南子》裡就記載著周朝人"今夫舉大木者,前呼邪許,後亦應之,此舉重權力之歌也。"使人們感到勞動的愉快,這也是最簡單的詩歌在勞動中誕生了。後來的船伕號子、劃木號子等則要優美、複雜許多。人類早期詞彙較少,為了聽起來更優美,就加入許多虛詞,開始押韻,如鄂倫春族的"阿索亞,阿索亞,黑色的畢拉爾河呀,阿索亞,阿索亞,沿著河道遊獵呀"",己有詩歌的雛形。

    2勞動勝利後的表達狂歡的心情。如南美人的"今天打獵打的好,一隻野獸被殺掉,現在有了食物了,吃的美來喝的飽。最早的藝術形式是詩舞樂一體的,將勞動動作和被狩獵的動物的動作衍化為舞蹈,勞動號子的音律和節奏提供了音樂的靈感,還有古人的壁畫,無一不證明文學、藝術起源於勞動。

    3勞動是文學描寫的主要物件。在中國古代這樣以農業為主的大國,"民以食為天"、"衣食足然後知榮辱",初期的文學描寫與農業勞動密不可分,在詩經裡有大量的農業勞動描寫,如《載》、《噫嘻》中有"千耦其耘"、"十千為耦"的盛大勞動場面。在古代留下的眾多文學作品中有所體現。如"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如白居易的"賣炭翁,伐燒燒炭南山中""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描寫了勞動者的艱苦,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體現了勞動的樂趣、愜意。

    4將技能和歷史傳諸子孫。如黃帝時代的《彈歌》為"斷竹、續竹、飛土、逐肉"己成為一首完整的詩歌,記錄了狩獵從制箭到取肉的過程,各民族的生存方法、部落的歷史、天氣的變化,也隨著詩歌,諺語口傳心授,教給下一代,

    不停的勞動,不停的創作,不停的傳承,才有了世界的進步,所以文學的起源是勞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剛買了新車,而新車內異味很大,那麼除味的方法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