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aker丶老謝
-
2 # 半知先生
少年人,不知輕重,不知深淺,不知進退,一切由心,自私,暴力可以到極致,電影中的幾句話可以說明這個問題:他們不知道這樣可以把人打死,我不知道後果會如此嚴重,我不知道會鬧成這樣。
校園的霸凌者們最根本的心理基礎在於我比你強,你要承認我比你強,如果你比我強我就不開心,但我們又如何去解決這個心理基礎呢,成人尚且嫉妒,尚且攀比,尚且爭鬥,何況少年。
知曉後果是一種手段,少年犯罪也需要承擔相同的後果,從電影裡我們看到,少年也怕報警,也怕老師,也怕後果,若是少年犯罪可以與成年人犯罪等比例,略低,但也要懲罰,是不是會好些?
-
3 # 熱聞奇事
剛剛看完電影,感觸很深,我想每一個孤獨的少年的背後都有一個沒辦法好好保護孩子的家庭,他們沒有父母教會他們如何長大,可能他們的父母有沒有長大,除了父母家庭,還有學校的環境,很多暴力事件頻頻發生,在學校裡的學生們很多三觀還沒有正確的確定,他們可能受其他人或父母的影響,走上錯誤的道路,《少年的你》講的是一個女學生遭受校園霸凌的完整過程,尤其是結合中國高考這一人生階梯,戲劇衝突更顯突出。
從在過往現實的新聞中,校園欺凌事件結局總是類似:退學或者轉校,並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老師、學校、家長,也總會說上那句:“都是孩子,開玩笑罷了。”
一群人跑出來感慨:他們只是個孩子,你要給他們機會。
很奇怪,大人的世界裡,面對著未成年人犯罪,總是會有一萬個理由給犯罪者開脫。
他們總是聖母心爆發,拼盡全力的去拯救邊緣學生,卻勸被傷害的人原諒、忘記、走出來。
誰又真正的去想,那些被傷害的人,再接受世界的二次傷害,該有多失望,該有多絕望?
首先,這部電影從演技到劇本,從鏡頭細節到敘事手法,從配樂到演員原聲,全部經得起任何專業影評人的推敲。
劇本摒棄所有瑪麗蘇或狗血橋段,講述一個真實到不能再真實、痛苦和希望並存的故事,這部電影令我動容的是小北和陳唸的感情,他們的感情高於愛情,影片中,小北和陳唸的對彼此的付出是大人無法做到的,他們演繹了青春時期的感情,是奮不顧身的為對方。仍然記得那句話,“我們生活在陰溝裡,卻依然仰望星空”!
人生幾百次的回眸可能會換來相聚一次的緣分,可我才見你三次就已確定了終生……
年少的你如影隨形
年少的你不顧叢林法則
年少的你野性十足
年少的你相信承諾
年少的你單純執著…
我覺得用成人世界的法則評判他們是慌張的,他們拼命想擠進叢林法則的上升行列,所謂的“成年人”,卻忘了自己的位置。三觀交界結界不穩,悲劇橫生,只能像一隻野獸一樣保護自己,憤怒,兇狠,張狂,原始獸性展露,生成自我救贖制。“成人”進不去,他們逃不掉。
“校園欺凌”這個名詞在近幾年頻繁出現,多多少少的影視作品紛紛“蹭熱度”,可品質令人譁然。記得一位博主說過“中國從來不缺材料,缺的是好廚子”個人認為“少年的你”算比較成功的。側面反映欺凌的緣由,是“成人教育的扭曲”。不單摘出欺凌者的暴力面,被欺凌者的慘狀。
但是,女主陳念角色設定慘淡,有種給悲劇加深的厚重感。印象深的暴力血腥是男主天天被社會人打的慘狀。
青少年最懵懂的就是男女之情,但少年的你處理的很好。男女之間互生情愫的美好,許下承諾的堅定不移,誓死守護的坦蕩都是成人所不及的。相互依偎著彼此互懂的肩膀,舔食著彼此的傷口。Sunny的背陰處,會有一個少年守護著Sunny下的你。
也看到了高考的賦予性,不僅僅代表人生開啟另一個階段,更代表正式走進成人“叢林法則”的儀式感。不知道這樣好不好,只知道那時的自己是慌張迷茫的,是定了命運的…
總體感覺很好,拍攝手法不太接受,大量的特寫,不太舒服。但裡面的色彩排程確實很美,自然光的大量應用像是一場自然的蛻變,變成“大人”,不再用獸性對抗,不再讓自己受傷。
總之,希望中國產電影越來越好。行之擇進,進而有思,思之有悟,悟終將有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