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趙雪峰

    在中國遠古時期,大約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社會,因為生產力低下物質極不豐富,所以一個部落或者一個家庭還沒有多少剩餘產品可以用來交換其他急需的用品,部落或家庭之間偶爾發生的交換活動也只是物易物,當時根本沒有貨幣也不需要貨幣。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社會物質財富也相對豐富了,人們物質生活中的需求不斷的擴大,以物易物交換的方式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社會生活的需要了,於是人們便把貝殼作為交換的中介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不知金屬為何物的原始社會貝殼是最珍貴的物質了,貝是生長於熱帶亞熱帶淺海的貝類,它小巧玲瓏,色彩鮮豔,堅固耐用,而成為原始居民喜愛的一種裝飾品,由於它大小適中,便於攜帶,便於計數等特點,後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商品社會的形成,貝作為交換的媒介就成為自然而然的事了,天然貝就逐漸充當商品交換的一般等價物的職能。貝幣的計量單位是“朋”,“朋”的古字本義是指一串或兩串相連的“貝”,後來逐漸演化成計量單位。”一般多認為兩串五個的貝或兩串十個的貝為“一朋”。

    原始貝幣產生於距今三千年的商代,是錢幣的始祖,是一種由天然海貝加工而成的貝類貨幣,出土於河南殷墟婦好墓等地,年代為公元前19至前16世紀,距今約3500年以上。經過加工的天然貝幣形體一面有槽齒,貝幣光潔美觀,小巧玲瓏,堅固耐磨,便於攜帶,這類海幣主要出產於中國的東海、南海等地海域,反映了商代商業交流的情況。 它的產生,標誌著當時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程度。在原始物物交換階段之後,可交換的商品日益增多。此時貝幣出現,成為商品交換過程的中介。

    在商代中期以前貝幣價值很高,臣下若能獲得商王用貝幣的賞賜那可真是極大的榮耀。隨著當時商品經濟的發展,天然貝幣漸漸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故在當時又出現了許多仿製貝幣,有石貝、骨貝、蚌貝、綠松貝等,這類貝幣形體都較小,其長度約1.2釐米至2.4釐米左右。在商代晚期又出現了銅質貨幣,形制也仿海貝形式。銅貝出土於河南安陽和山西保德等地的商代晚期墓葬中,年代約為公元前14至前11世紀,銅貝堪稱是中國最早的金屬貨幣了,其中有一種表面包金的銅幣是作為大額貨幣使用的,現存世量極少。蚌貝因一出土就容易損壞,現儲存完好的不多。商代晚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交易範圍不斷的擴大,中國北方因不易獲得數量眾多的南方海貝,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這時,人們又想出了以其他材料防制貝形貨幣的方法,如陶、石、骨、玉、銅、金等,其中銅仿貝的發明是中國金屬鑄幣的開始。

  • 2 # 曉楠聊歷史

    在漢字中,一般與錢財有關的字,全和貝有關:貢 財 敗 貶 販 貫 貨 貧 貪 購 貯 賬 貴 費 貳 貸 賀...

    可見,貝殼作為原始貨幣對於人類社會的影響至深。

    原始貨幣,其實就是等價交換物。

    1.數量上:因為稀有,又沒有那麼稀有。

    2.功能上:具有“一定”的使用價值,易於計數度量

    3.物理上:相對輕便,較易儲存,不易腐敗變質

    內陸地區,貝殼是難於獲得的東西,不會在數量上造成膨脹。

    但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冶金業的崛起,金屬貨幣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 3 # 肖生珍愛館

    是的,從商代出現無文字銅貝,是幾千年歷史見證,也是貨幣交易起點,可保留到今,也是無價之寶,史上難得之寶,價值連城之最。

  • 4 # 開新說事

    貝殼是人類人類文明誕生初期,通用的貨幣。這個現象值得思考,因為人類居住的地方,中國,西歐,中亞,北美,包括東南亞等地區氣候和地形有很大的區別。那為什麼,在這麼多的地區人類共同的貨幣會是貝殼呢。這就要說到貝殼的特點,以及他為什麼能夠,哦成為最原始的貨幣。主要是從4個方面來說,第一貝殼本身有共用,第二貝殼天是天生的單位,第三貝殼堅固耐久,第四貝殼便於攜帶,而且古代貝殼的數量不多,這兒在那兒身上又能增加美觀。貝殼本身有功用,他可以做各種裝飾,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它天生就是一個一個的,所以說可以用它去衡量其他有價值的財富。文字身也比較堅固,而不容易損壞,而且本身很輕,能夠攜帶在身上,走較遠的路程。有了以上的這4個特點,決定了貝殼成為了人類共同的貨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借條上寫上還款日期與不寫還款日期有何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