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娛樂明星會

    其實這部電影在上映前就已經鋪路了,一句“一吻跨年”成為了很多年輕人喜歡的型別,跨年都喜歡浪漫點嘛!而且抖音等別的段影片網站都在傳這部電影,廣告效果很強!

  • 2 # 稻草人搞事情

    2018年院線最後一部,也是全年中見證中途離場人數最多的一部(其實最歸咎於“一吻兩年”的惡臭營銷,本來文藝就是一個小眾的東西,這樣強推只會適得其反)。路邊野餐的復刻故事,12年前後母親的缺失、好友慘死的愧疚、完不成的父親夢、交織母親影子的情人的離去的各種心結,過去現在與未來形成一個環,是謂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70分鐘前的故事過於碎片(這樣碎片化的風格令人想起賈樟柯,但一個賈樟柯已經夠難消化了),以至於分清羅紘武、左宏元、萬綺雯、白貓的關係都困難,導演完全沒有必要將這個故事講得如此零碎晦澀,觀影門檻實在太高,後1h的3D長鏡頭僅是噱頭化,3d得也毫無必要,相比路邊野餐的靈動清新顯得如此做作,長時間的留白以至於BGM也無法挽救而觀感奇差。

    2016年,畢贛帶著《路邊野餐》橫空出世,當別人都在說這是貴州侯孝賢的時候,我偏說他是凱里王家衛。2018年,當我看完《地球最後的夜晚》後,我才明白畢贛確實也是侯孝賢,的確,這部片子的觀感像極了《刺客聶隱娘》。

    還是熟悉的摩托車,熟悉的檯球,熟悉的情話,熟悉的一鏡到底,只是這次,我不太喜歡。或許再看一遍會有不同的發現,但我不喜歡短時間內重複咀嚼一部影片。

    影片是夢,多看幾遍的話,還能叫夢嗎?

    當年陳永忠用他那五音不全的嗓音唱著《小茉莉》的時候,我被感動的一塌糊塗。今天,看著張艾嘉一頭紅髮出現在我的眼前,我沒有太多觸動。

    悲傷的人吃蘋果的時候會把蘋果核也吃掉,李鴻其淚流滿面吃蘋果的時候,讓我想起了蔡明亮《郊遊》裡三千里路雲和月的李康生,而這部影片,也確實致敬了很多大師,在與大師對話的過程中,畢贛把《路邊野餐》藝術到了極致,成就了地球,但我,還是喜歡幼稚一點的蕩麥。

    在電影中,黃覺入夢,在超現實中找到了自己的過去,用愛成全了自己;在影廳裡,我感到了不被成全。

  • 3 # 獨狼映畫

    “苦行僧”是印度盛行的修煉方式,他們必須忍受常人認為痛苦的事情。

    比如長期斷水和斷食用以鍛鍊忍耐力和離欲。

    在國內尤其是院線電影,提起文藝片,這讓那些長期觀看敘事性較強影片的觀眾頭疼不已。

    許多國外藝術片引進國內後,也常常因水土不服導致口碑受損。

    畢贛導演的前一部電影《路邊野餐》,讓中國影史記住了這個年輕導演的名字。

    許多大導演都不敢輕易嘗試的長鏡頭,在這個年輕導演的影片中熠熠生輝。

    但因此我們還並不能說他的影片能夠普適大眾。

    《地球最後的夜晚》繼承了《路邊野餐》的敘事風格。

    主人公同樣來自於偏遠山村的邊緣人物,影片同樣充滿詩意哲理的旁白以及刻意模糊時間線。

    不同的是《地球最後的夜晚》加入了更多長鏡頭,但前因後果的缺失導致這些長鏡頭失去了應有的靈氣。

    一部好的電影應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至少畫面是為講述清楚影片內容服務的。

    拿《八月》來說,這部電影的敘事同樣鬆散。

    但它的鏡頭的光線和構圖卻能帶給人以美的享受,並且它也有進行敘事的安排。

    《地球最後的夜晚》單看整個影片的質量,在同類型中是出類拔萃的。

    但說它能拯救苦行僧式的文藝片還遠遠夠不到,在特殊營銷方式後,暴露在大眾面前的是它的短板。

    我們也更能從抖音等自媒體平臺中窺見“嚴格”的觀眾們對它的態度,相反,專業學者們對它的態度能夠更加寬容。

    不過,既然是一部院線電影,在保證導演獨有風格的同時能夠“討好”大眾,那就再好不過了。

    我們期待著這樣一部真正能夠拯救苦行僧式的文藝片的電影出現,帶給專業影評者和更多普普通通買票的觀眾一場視聽享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兒童高熱會驚厥,腹瀉也會驚厥嗎,需要注意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