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詩雜談

    據說是魚腸劍。專諸趁掰魚之機用匕首刺殺吳王僚,吳王僚當時就被刺死,然專諸也被吳王僚的侍衛殺死。之後公子光的伏兵消滅吳王僚的全部部下,自立為王,是為吳王闔閭,乃以專諸之子為卿,將魚腸劍(匕首)用匣子封起來,永不再用。

  • 2 # 漢周讀書

    遠在春秋時候,吳國棠邑(今南京六合區西北)出了個“妻管嚴”,名叫專諸。據民間傳說,正是此人創造了“懼內”一詞。

    說,一日,伍子胥逛街,恰遇上一膀闊腰圓的壯漢在與人打架。以寡敵眾,噼裡啪啦,絲毫不落下風。

    這廂正打得熱鬧,只見一小女人走了來:諸,你嘚瑟啥?回家!那壯漢,便是專諸,小女子是他的妻子。

    嗔喊聲起,專諸當即虎變貓,乖乖跟在妻子的屁股後,扭扭噠噠回了家。

    伍子胥見狀,大為納罕:壯士勇武,萬夫莫當,咋就那麼怕老婆?

    專諸脖頸一梗,擲地有聲:能屈服在一個女人手下的男人,必能伸展在萬夫之上!

    果不其然——一轉眼,到了公元前515年四月。一天,吳國公子光舉辦家庭派對,盛情款待堂兄弟吳王僚。

    事實上,這是一場最早的“鴻門宴”:光想滅了僚,謀奪王位。

    可吳王僚也絕非善茬,自是帶來大量侍衛,將防範工作做得滴水不漏,宛若龍潭虎穴。

    關鍵當口,專諸出場了。

    此時的專諸,身份是廚子,拿手絕活是烹魚,招牌菜是“全魚炙”。據考,跟現在的“糖醋魚”相類。吳王僚應邀而來,就想嚐嚐這道菜。

    那就上菜吧——很快,專諸端著盛魚大盤,目不斜視,步伐穩健,走向了吳王僚的桌案。

    近了,近了,近在咫尺,突然,專諸伸手插入魚嘴,竟從魚腹中拔出一柄寒光四射的短匕來!

    這隻匕首,名曰魚腸劍,又名魚藏劍。

    據《越絕書》載,鑄劍大師歐冶子使用赤堇山之錫,若耶溪之銅,經雨灑雷擊,得天地精華,共打製了五口劍,分別為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和巨闕。每一把均削鐵如泥,鋒利無比。

    魚腸劍出,直搗心窩,吳王僚躲避不及,當場透心一涼,掛了。

    變故突生,眾侍衛大驚,一擁而上,亦亂刀砍死了專諸。

    原來,專諸刺僚,是公子光,即此後的吳王闔閭的謀位計劃。

    只為一個“義”字,刺客專諸專門前往太湖,拜名廚太和公為師,苦練“全魚炙”,以至於後世將其奉為“廚師之祖”。

    廚子殺人,果真是防不勝防。

  • 3 # 千古名將英雄夢

    越國有一位天才鑄劍大師歐冶子,他曾採赤堇山之錫;若耶溪之鐵,經雨灑雷擊,得天地精華,為越王允常打造出了五把寶劍,包括三把長劍名湛盧、純鈞、勝邪(又名盤郢);兩把短劍名魚腸、巨闕。這五把上古神兵乃是先秦時代鑄劍術的巔峰之作,其中每一把神秘的寶劍背後都有一個驚心動魄的傳奇故事。其中魚腸劍,就是專諸刺殺王僚之劍。

    魚腸這個名字,據北宋科學家沈括在其著作《夢溪筆談》卷十九《器用》篇載:“魚腸即今蟠鋼劍也,又謂之松文。取諸魚燔熟,褫去脅,視見其腸,正如今之蟠鋼劍文也。” 此劍是因為劍身上的花紋尤如彎彎曲曲的魚腸而得名,但另一個說法則認為由於它小巧得能夠藏身於魚腹之中,故而得名。

    不管是哪種說法,有一點可以肯定的,魚腸劍應該是一把小巧鋒利的青銅匕首,小巧則容易藏匿,鋒利則足以穿入王僚那厚厚的盔甲,當真是一把刺客的終極武器,神兵之中的暗殺之王。

    據《越絕書》記載,魚腸劍鑄成後,善於相劍的薛燭被請來為它看相,薛燭的相劍本領尤如通靈一般,他感受到了魚腸劍中所蘊藏的可怕殺氣,因此回答道:魚腸劍“逆理不順,不可服也,臣以殺君,子以殺父。”

    看來,這把劍自誕生之日起就註定了它嗜血與暗殺的宿命。

    據說,當時專諸刺王僚,其鋒利無匹,竟能貫穿三層堅甲其,透出背脊。

    相信王僚在失去意識之前,腦海中閃過的最後一句話應該是:“居然想到把兵器藏在魚肚子裡面,他孃的還真有創意!更他孃的倒黴的是,老子死了也沒嚐到那破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千手扉間什麼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