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醫米柏嶽

    香附子我們這裡俗稱雪草疙瘩,是一種常用藥。

    香附,別名:生香附、香附子、附米、香附米、香附、碎香附、醋香附、雷公草、回頭青、莎草根、雀頭香、三稜草根

    性味:味微苦,性平。

    歸經:歸肝、脾、三焦經。

    香附的功效與作用

    理氣,解鬱,止痛,調經,疏肝,消腫。

    香附主治:

    用於肝鬱氣滯之胸、脅、脘腹脹痛和消化不良、胸脘痞滿、寒疝腹痛、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以及衝任失調、胎氣不和之胎動不安等。本品既能疏肝解鬱,又能通調三焦氣滯,有“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之譽。

    現代用於慢性膽囊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壺腹部潰瘍、胃神經症、坐骨神經炎、絲蟲病、扁平疣等。

    下面三張圖依次是香附原生植物,生香附,制香附。

  • 2 # 白老師談健康

    香附 

    【處方名】 生香附 制香附 香附

    【功能與主治】 疏肝理氣,調經止痛。常用於: ①肝鬱 氣滯所致脅肋作痛、脘腹脹痛及疝痛等; ②肝鬱氣滯所致月 經不調、痛經及乳房脹痛等。

    【用法與用量】 內服: 入煎劑6~12g; 或入丸、散。外 用: 研末撒、調敷或作餅熱熨。

    【新用途】

    一、外科

    1. 絲蟲病: 鮮香附30~60g,水煎,早晚空腹分服。

    2. 丹毒: 香附30g,燒乾研末,貯瓶備用。用時,取溫 黃酒送服,以微醉為度,不飲酒者,用溫開水送服亦可,每 日1次。

    二、骨傷科

    腰痛。生香附粉,冷開水沖服,每次4g,1日3次,不 宜水煎。用於治療腎結石、肥大性腰椎炎所致的腰痛屬寒、 實證者均佳。

    三、兒科

    慢性腹瀉: 制香附50g研未,加米酒調成幹糊狀,做成 小餅,用紗布包囊,待小兒入睡後外敷神闕,每次4~6小 時。

    四、面板科

    1. 扁平疣:香附註射液,每支2ml(每毫升相當生藥3g), 成人隔日或每日肌肉注射4ml,兒童酌減,孕婦忌用。10~ 15次為1療程。

    2. 尋常疣:香附30g 烏梅30g 木賊草30g,水煎2次, 去渣取液,約300ml左右,待溫後浸泡或溼敷於皮損處,每 日2~3次,每次20~30分鐘,連續3~5日。

    五、五官科

    鏈黴素中毒性眩暈、耳鳴: 香附30g 柴胡30g 川黃 15g,共烘乾研細末,裝入膠囊。成人每次2粒,1日3次, 飯後服,老人及兒童酌減。

    【不良反應與注意事項】

    氣虛無滯、陰虛血熱者慎用。

  • 3 # 幸福的霞光3

    你叫我苗術:在我腦海裡香咐還是野生的好,香咐的原形棵是四至五葉扁葉壯,結的棗胡形壯ge:da或樣,同時根生和秋後結種下年生出小苗來,生長力特強

  • 4 # 本草世界

    香附在傳統中藥行氣藥中佔有非比尋常的地位。中醫藥體系裡面,一個人的“氣”順不順暢,通常和我們的肝臟有重要關係。兩協脹痛、疝氣疼痛、情緒的低落、進而抑鬱症的發生,都有可能由最初的’“氣鬱”引起,而氣鬱的發生則由肝鬱引起。香附辛散性平,入肝經而善疏肝解鬱,理氣止痛,凡肝鬱氣滯之症,無論虛實寒熱,其皆可入藥。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香附的水煎溶液,可以明顯增加膽汁的分泌量,且對肝臟細胞具有保護作用,即香附具有保肝護肝的作用。

    另外,香附還有一美稱,被歷代醫家譽為“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這除了說明香附具理氣之功效,還說明了其在女科方面的作用和重要地位。香附可改善女子的月經不調、痛經、以及乳房脹痛之症。尤其適宜於肝鬱氣滯引起的這些症狀,可單用煎服,亦可根據病症的表現,配伍活血行氣、調經止痛之藥,諸如川芎、枳實等。

    用香附止痛生用較少,一般需醋制使用,因為若是止痛,醋制香附效力更強。其實香附不僅有助於肝鬱氣滯引起的諸多症狀,因其入三焦經,故而,中焦、及其胸中氣滯之脹痛,香附均可奏效。縱然香附功效那麼好,地位如此之高,但其也有不適宜之人群,因香附辛散行氣,具有耗氣傷陰的弊端,故而陰虛、血熱者要慎重服用,用之不當,恐加重病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賊王》桑尼號上給娜美和羅賓洗澡的熱水是從哪來的?不是海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