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孔方財經

    有人已經以製圖的形式,總結出了羅振宇的這幾口毒奶了:

    羅振宇每年年底在深圳衛視都有一個跨年演講,主題為“時間的朋友”,時長達4小時。據羅胖自己的說法,這個跨年演講,要花掉他們團隊整整1年的時間去準備,而且票已經賣到20年後了。演講的主要內容,是他對於這一年中國商業的思考,為大家交流(灌輸)新觀念,新知識,新方法。上述言論,也正好是他在這些演講上提出的。

    羅胖將自己的“羅輯思維”定位為“知識服務”行業,即羅胖將人類已有的知識透過再加工的形式,做成一個個產(課)品(程)的形式賣給消費者。本質上說,這些課程和大家在網易公開課、TED演講上看到的內容其實是一樣的。但是網易課程也好,TED的演講也好,儘管有些內容很優質,但沒人去專門做營銷,所以反倒容易被埋沒。而羅胖的特點在於,他能夠將這些課程用最能打動你的方式銷售出去。他往往“緊扣”當下社會人們普遍的焦慮點,給你講很多新奇的概念,讓你在焦慮驅動下去購買這個課程。

    羅胖非常擅長造(或者引用)概念,什麼人生演算法、盲維(對應盲點)、非共識、認知稅等等,讓人不明覺厲。而羅振宇對於“新知”不遺餘力的吹捧,如果他要“知行合一”,那麼在看待具體的企業家和企業的時候,對對方所謂的創新之處會極力地去吹捧,進而用這些所謂的新企業作為自己理論的最佳論據。至於這些企業深層次的邏輯,其背後的風險,感覺每天都要看幾本書的羅胖,是沒有空閒時間去深究的。

    此外,暴風的馮鑫也好,樂視的賈躍亭也好,還是ofo的戴威也好,他們和羅振宇一樣,都是創業者,而且是所謂新經濟的創業者,商業互吹是必須的,正如馮鑫到現場捧場羅振宇。別忘了,羅振宇還請了柳傳志去聽演講,並且現場“表白”柳傳志。

    所謂言多必失,作為每天都要公開說上幾千字的羅胖來說,這種風險尤其巨大,但這也是羅胖商業模式必須承受的代價,所謂“三人成虎”,說得越多,才有更多的人接觸到他的產品,才會購買他的產品。在商業上,羅胖是成功的,僅僅是薛兆豐經濟學這樣的課程,就能帶來幾千萬的收入,羅輯思維整個平臺,年收入以億為單位計算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愛聽的則聽羅胖,不愛聽完全可避而遠之;愛聽的也可以全盤接受成為擁躉,也可以去其糟粕汲其精華。對於羅胖,大家就這麼看待吧!

  • 2 # 波士財經

    這就是學者與企業經營之間的差異。

    羅振宇是賣知識的,他就是利用自己的眼光,去發現各種企業新的商業模式,商業發現,然後總結出自己的一套理論。

    但這種觀察、總結與判斷,與現實中有巨大的差異,這是可以理解的。

    因為企業經營是現實的“戰爭”。而羅振宇不過是紙上談兵而已,這之間的差距不可以道里計。趙括的紙上談兵典故也是綿延了幾百年。

    因為企業家面對的是具體市場,涉及到資金、管理、人才、營銷、研發等綜合因素。而企業的每一個因素,以及市場都是時刻在變化。這樣本質上,雙方是不再同一個頻道。而且,羅振宇只是作為一個觀察者,對企業內部存在的問題大部分都是一模兩眼黑洞狀態,不可能做出準確判斷。

    簡單舉例說一下,如果從商業模式上來說,樂視模式其實是很好的。如果有個1萬億資金支援,樂視確實會成就它的7個生態圈,並建立自己的商業閉環。但賈躍亭弄不到這麼多資金來支撐他的7個生態,所以樂視崩潰了。

    羅振宇為了讓自己的“知識”賣的好,就必須要有自己的觀點,這樣對一些企業的未來,根據自己的判斷,做出預言也是正常的事。但言多必失,預言越多,錯誤也必然越多。羅振宇預言的黃太吉、錘子手機、樂視,暴風都已中招,不過是其中一部分而已。

    羅振宇的預言,可以當作理論家的判斷。但理論家只是總結企業家的經營經驗,而不能代入企業的實際經營,所以羅振宇預言成“毒奶”也是正常的。

    預言,總是基本於過去已被確認的邏輯,只是時代總在前行、市場總在變遷及產業總待升級,人的預判因此落空,也不是小機率的事。

    所以,這事可以理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梁山軍徵方臘後,正將封忠武郎,副將封義節郎,是什麼爵位省院聽調管軍管民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