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憲像)
胡宗憲,字汝貞,號梅林,祖籍安徽績溪,正德七年(1512)生於一個錦衣衛家庭,嘉靖十七年(1538)中進士,為官25載,嘉靖四十四年(1565)在嚴嵩父子的誣陷下含冤自殺。胡宗憲是明朝中期的抗倭名臣,但他趨炎附勢、結交權貴、陷害大臣的做法也常為時人詬病,因此胡宗憲也是明朝歷史上備受爭議的人物之一。然而,胡宗憲為官任上的一系列活動,都與他的幕府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絡,幕僚們在起草文書,聯絡權貴,招撫外夷,出謀劃策擊破倭寇,以及編纂圖書等方面大多起到了關鍵的樞紐型作用。在胡宗憲的幕府中,有很多當時的名士,如嘉靖朝之名士徐渭、王坤、沈明臣、王寅、何心隱都在胡宗憲的幕府中擔任幕僚,這些能臣幹吏一方面成就了胡宗憲的抗倭功績,另一方面也因為自己的個人私利而影響到胡宗憲的個人決策,不僅直接促成了胡宗憲最後的倒臺,也加速了胡宗憲幕僚群體的解體。
胡宗憲的幕府主要因抗倭而形成,因胡宗憲之死而瓦解,前後雖不到十年,但一時人才濟濟,形成了一股較有影響力的政治集團。徐渭(1521—1593)便是作為胡宗憲的軍事幕僚,在浙江的抗倭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列朝詩集小傳》載:“胡少保督師平倭,偕徐渭文長闢置幕府。”《明史·徐渭傳》記載,徐渭曾為胡宗憲出謀劃策,生擒徐海和汪直。在岑港之役中,徐渭撰寫《擬上督撫書》,討論治兵方略,為胡宗憲獻計。徐渭憑藉良好的軍事才能深得胡宗憲的信任,對胡宗憲的抗倭事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徐渭像)
沈明臣(1518—1596)在胡宗憲的幕府中亦是一名深得信任的幕僚,他是胡宗憲幕府的早期成員和骨幹之一。沈明臣的幕府活動,不只是侷限於軍事領域,而且還時常有詩酒酬唱。寧臺溫大捷後,浙江的倭患轉移至福建和廣東地區,沈明臣隨胡宗憲共同前往福建平定倭患,可見胡宗憲對沈明臣軍事才能的重視,而沈明臣在抵達衢州爛柯山時作《鐃歌》十章,描寫明軍與倭寇戰鬥的場面,在陪同胡宗憲遊覽武夷山時,又作《陪胡司馬遊武夷》,歌頌胡宗憲平定倭寇的功績。而胡宗憲在被嚴氏父子誣陷後,沈明臣為曾經的幕主進行了長達25年的伸冤,直接促成了隆慶、萬曆年間朝廷對胡宗憲的平反昭雪,他的努力成就了胡宗憲的大明忠臣形象。
(沈明臣像)
茅坤(1512—1601),胡宗憲幕府的核心成員之一,擅談兵,長於運用軍事計謀,嘉靖年間曾直接參與抗倭戰爭,為浙江巡撫李天寵、中丞阮鶚獻策抗倭。茅坤的軍事指揮才能和謀略對指導明軍的抗倭戰爭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故而,嘉靖三十四年(1555),茅坤被胡宗憲延攬至門下,奉為座上賓。除了一系列吟詩作賦的文化活動和施展軍事才華的戰爭外,茅坤還參與了編纂圖書的工程,茅坤的好友、胡宗憲的幕僚——鄭若曾編纂《日本圖纂》一卷和《籌海圖編》十三卷,由胡宗憲出資刊刻,茅坤為其作序,不僅如此,茅坤還為《籌海圖編》的編纂工作籌集了大量的海防史料,同時還採擇時人茅元儀所編《武備志》中的資訊加以豐富《籌海圖編》的內容。因此,茅坤為胡宗憲幕府的文化事業發展和胡宗憲軍事思想的形成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茅坤像)
當然,胡宗憲的幕府中遠遠不止這三位能臣幹吏,蔣洲、何心隱、陳可願、鄭若曾、羅龍文等人都是胡宗憲幕府中的重要人物,他們之中既有飽讀詩書之士,又有能夠參與軍務的謀臣,對倭患大多有切膚之痛,能夠為胡宗憲的抗倭活動盡心盡力,胡宗憲也能夠發揮出這些幕僚最大的才能,做到人盡其用,進而使得他的幕府成為晚明時期人才最為集中的一大幕府。
參考文獻
1. (清)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2. 呂靖波:《胡宗憲幕府人物考略》,《滁州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
3. 王佩弦:《茅坤在胡宗憲幕府中活動考》,《太原大學學報》,2012年第4期;
4. 孫志鵬:《胡宗憲幕僚群體研究》,碩士學位論文,西北師範大學,2013年;
5. 王靜:《徐渭入幕時期的心態新探》,《文史知識》2018年第5期。
(胡宗憲像)
胡宗憲,字汝貞,號梅林,祖籍安徽績溪,正德七年(1512)生於一個錦衣衛家庭,嘉靖十七年(1538)中進士,為官25載,嘉靖四十四年(1565)在嚴嵩父子的誣陷下含冤自殺。胡宗憲是明朝中期的抗倭名臣,但他趨炎附勢、結交權貴、陷害大臣的做法也常為時人詬病,因此胡宗憲也是明朝歷史上備受爭議的人物之一。然而,胡宗憲為官任上的一系列活動,都與他的幕府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絡,幕僚們在起草文書,聯絡權貴,招撫外夷,出謀劃策擊破倭寇,以及編纂圖書等方面大多起到了關鍵的樞紐型作用。在胡宗憲的幕府中,有很多當時的名士,如嘉靖朝之名士徐渭、王坤、沈明臣、王寅、何心隱都在胡宗憲的幕府中擔任幕僚,這些能臣幹吏一方面成就了胡宗憲的抗倭功績,另一方面也因為自己的個人私利而影響到胡宗憲的個人決策,不僅直接促成了胡宗憲最後的倒臺,也加速了胡宗憲幕僚群體的解體。
胡宗憲的幕府主要因抗倭而形成,因胡宗憲之死而瓦解,前後雖不到十年,但一時人才濟濟,形成了一股較有影響力的政治集團。徐渭(1521—1593)便是作為胡宗憲的軍事幕僚,在浙江的抗倭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列朝詩集小傳》載:“胡少保督師平倭,偕徐渭文長闢置幕府。”《明史·徐渭傳》記載,徐渭曾為胡宗憲出謀劃策,生擒徐海和汪直。在岑港之役中,徐渭撰寫《擬上督撫書》,討論治兵方略,為胡宗憲獻計。徐渭憑藉良好的軍事才能深得胡宗憲的信任,對胡宗憲的抗倭事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徐渭像)
沈明臣(1518—1596)在胡宗憲的幕府中亦是一名深得信任的幕僚,他是胡宗憲幕府的早期成員和骨幹之一。沈明臣的幕府活動,不只是侷限於軍事領域,而且還時常有詩酒酬唱。寧臺溫大捷後,浙江的倭患轉移至福建和廣東地區,沈明臣隨胡宗憲共同前往福建平定倭患,可見胡宗憲對沈明臣軍事才能的重視,而沈明臣在抵達衢州爛柯山時作《鐃歌》十章,描寫明軍與倭寇戰鬥的場面,在陪同胡宗憲遊覽武夷山時,又作《陪胡司馬遊武夷》,歌頌胡宗憲平定倭寇的功績。而胡宗憲在被嚴氏父子誣陷後,沈明臣為曾經的幕主進行了長達25年的伸冤,直接促成了隆慶、萬曆年間朝廷對胡宗憲的平反昭雪,他的努力成就了胡宗憲的大明忠臣形象。
(沈明臣像)
茅坤(1512—1601),胡宗憲幕府的核心成員之一,擅談兵,長於運用軍事計謀,嘉靖年間曾直接參與抗倭戰爭,為浙江巡撫李天寵、中丞阮鶚獻策抗倭。茅坤的軍事指揮才能和謀略對指導明軍的抗倭戰爭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故而,嘉靖三十四年(1555),茅坤被胡宗憲延攬至門下,奉為座上賓。除了一系列吟詩作賦的文化活動和施展軍事才華的戰爭外,茅坤還參與了編纂圖書的工程,茅坤的好友、胡宗憲的幕僚——鄭若曾編纂《日本圖纂》一卷和《籌海圖編》十三卷,由胡宗憲出資刊刻,茅坤為其作序,不僅如此,茅坤還為《籌海圖編》的編纂工作籌集了大量的海防史料,同時還採擇時人茅元儀所編《武備志》中的資訊加以豐富《籌海圖編》的內容。因此,茅坤為胡宗憲幕府的文化事業發展和胡宗憲軍事思想的形成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茅坤像)
當然,胡宗憲的幕府中遠遠不止這三位能臣幹吏,蔣洲、何心隱、陳可願、鄭若曾、羅龍文等人都是胡宗憲幕府中的重要人物,他們之中既有飽讀詩書之士,又有能夠參與軍務的謀臣,對倭患大多有切膚之痛,能夠為胡宗憲的抗倭活動盡心盡力,胡宗憲也能夠發揮出這些幕僚最大的才能,做到人盡其用,進而使得他的幕府成為晚明時期人才最為集中的一大幕府。
參考文獻
1. (清)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2. 呂靖波:《胡宗憲幕府人物考略》,《滁州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
3. 王佩弦:《茅坤在胡宗憲幕府中活動考》,《太原大學學報》,2012年第4期;
4. 孫志鵬:《胡宗憲幕僚群體研究》,碩士學位論文,西北師範大學,2013年;
5. 王靜:《徐渭入幕時期的心態新探》,《文史知識》2018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