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笑貫長天

    這個是書法的核心問題!

    能夠把書法的輕重緩急把握得得心應手的書法家從古至今也沒有幾個人,或許除了二王之外,堪可屈指了。

    輕與重。輕是提,輕是與巧是相類的,比如王羲之《聖教序》中的依字,那最後的豎鉤自己兩點,堪稱巧的經典!還有王獻之草書,世人皆說王獻之擅於連,其實王獻之更擅長斷,字與字之間是連,而每個字筆劃間的斷才是王獻之經典中的經典,那是需要一個巧妙的手的斷!重是按,什麼地方需要按?按的幅度如何?書法一定要按,而且按需要重,重到什麼程度?我的觀點是重到你所能承受的程度,也就是破鋒的極限,這有這樣才能體現出你書法功力的極限,同時也是你自己把書法功力完全展現給世人的極限!至於什麼地方需要按,我想,起筆,收筆,以及使轉都是需要按,也就是需要重筆之處。

    緩與急,緩與急體現書法的節奏感,韻律感,處理好緩與急是書法的巔峰技巧,緩與急其實與提與按是一脈相通的,按時一定需要緩,而提是多數需要急筆,所謂風檣陣馬就是急筆,急筆如狂風陣雨,迅捷蘊力,但是,有句名言是剛不可以久,柔不可以守!暴雨是急不可以持久,在適當之處用緩加以點綴,既可以舒緩迅猛,也能為下一次的快捷蘊力,在節奏與韻律上也能產生抑揚頓挫的感覺!

    把握書法的輕重緩急非一日之功也,即便是歷史上有數的大家,也沒有幾個真真正正的做到輕重緩急的巔峰,在此環節多努力,多思考益處大大地!

  • 2 # 真書門

    當我們有了用毛筆寫作的衝動,鋪開紙,拿起筆,蘸好墨,就是荷槍實彈,具備了書法寫作創作的基本條件和一個很好的身體狀態。

    這個身體狀態並不完全指的身體的健康狀態,是針對書法寫作的條件狀態,也可能身體健康指標非常好,亢奮,洋溢,能量滿滿等。也可能各方面低迷,消沉受到挫折打擊,甚至身體染有疾病等等。

    但這些自身的不同,卻是符合了書法寫作的要求和條件。不是我們個人自身的主觀願望,我們當然都希望自己健健康康的,沒人希望自己身體不好。

    有寫作的衝動想法,身體又處於兩個極端,認為是書法創作的最佳的調整狀態。

    身體健康極佳時,有了氣力,便來書寫,一定時間後,就會累了,乏了,也寫的差不多了,於是就這樣了,就當鍛鍊身體,幹活了。

    百無聊賴,身體生活事業工作糟糕透了,來來書法,暫時忘了煩憂,然後會感覺身體有了趨好的情況,各種不順又有了期許。簡直是神奇了。

    這也是書法中黑白表現,太極原理。這是書法對寫作,對作者的作用和價值,至於作品的效果價值當是另論。

    心無旁騖,物外無我,一尺紙素,一方天地。一個好的書法過程,進入是重要的指標,就像從一個世界進入另一個世界,才能可能,否則就如隔岸觀火,隔靴搔癢,空中樓閣。

    於是開始進入,開始發揮創作。就要說到輕重緩急。

    輕重緩急就像人在游泳時的四肢,有重力,有輕浮,有快有慢,尤其是掉向轉彎時四肢的運用,來表現輕重緩急較為有力形象。

    在書法中,

    輕的含義達現,指紙與筆之間,共有的墨的物質現實,為小,為少,為細,為短斂,為長逸。其意或虛,或靜,或飄,或崢,等等。紙對墨的要求當有隱,有真,有枯,有實,有含,有猶。對用筆含吐時收,蜻蜓點水,一葦渡江,是重實輕。

    重就是筆意的筆的展露外放,對紙的注入實明。用力到筆根,不傷薄紙,用墨到瀝瀝,不怪其形,筆法在框中,不立雞群,不意在屋中,當任棟樑。

    緩,簡單的理解就是加大墨在紙上的注入量,欲表現凝重,恆穩,不屈,突顯。或是筆畫轉換,筆氣回緩回氣的調節中轉,調衡之用作。

    急,夏雨驟驟犯湖荷,急急捲風敲閉窗。多用於情感在書法中的流露和發揮舒暢,加強書法的情趣化,生動化,使能夠在欣賞時產生共鳴,銜接。更好的顯現作品主題。筆法上就是行筆的速度大於其他。切勿失了形體。

    四維一說,各鎮其天,

    上下相接,左右勾連。

    其一為用,多方皆動,

    動極曰靜,天地維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30中是2、3、5、的倍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