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027030205984

    梅核氣一詞首見於宋代《南陽活人書》,其雲:“梅核氣……塞咽喉,如梅核絮樣,咯不出,咽不下。”描述了該病的典型症狀。而早在《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就對該病證進行了記載,其曰:“心脈大甚為喉吤。”即言喉中有異物梗阻。該篇又曰:“膽病者,善太息,口苦,嘔宿汁,心下憺憺,恐人將捕之,嗌中吤吤然數唾。”描述膽腑病變會咽部有物梗阻,多次想把它吐出來,卻怎麼也吐不出來的症狀。《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並治》言:“婦人咽中如有炙卵,半夏厚朴湯主之。”自此以來半夏厚朴湯成為了治療該病的經典方劑。

    國醫大師李振華認為該病雖發於咽喉,卻與臟腑失調有關,咽部異物感為標,肝脾失調為發病之本,氣滯痰凝咽喉為其病機關鍵。其病因病機主要是情志所傷,肝氣鬱結,橫逆於胃,胃失和降,聚溼生痰,肝胃之氣失其疏洩和降而上逆,痰隨氣升,痰凝氣滯於咽喉而發病。亦有飲食勞倦或憂愁思慮傷及脾胃,脾失健運,水溼不化,聚溼生痰,痰溼阻滯,土壅木鬱,痰氣循經上逆,交阻於咽喉而發病者。

    病案舉例

    肖某,女,45歲,初診。患者於3年前出現咽乾不適,咽部異物感,在廣東省中醫院耳鼻喉科檢查示:咽部慢性充血,咽後壁淋巴濾泡增生,雙側扁桃體Ⅱ度腫大,慢性充血,表面有膿栓,瘢痕粘連。診斷為慢性咽炎、慢性扁桃體炎。給予中西藥和中藥湯劑治療半年未見好轉,後考慮由扁桃體腫大引起,進行了扁桃體切除術,手術順利,雙側扁桃體窩無腺體殘留。但術後症狀仍未見好轉,曾輾轉幾個耳鼻喉科醫師治療不效。刻下症見:自覺咽乾灼熱,咽部異物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心煩,失眠。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細。中醫診斷:梅核氣(脾虛肝鬱,氣滯痰凝咽喉);西醫診斷:慢性咽炎、慢性扁桃體炎切除術後。治以健脾疏肝,降氣化痰,清利咽喉。予李振華自擬理氣消梅湯。處方:紫蘇子10克,射干10克,木香10克,桔梗10克,膽南星10克,甘草5克,白朮10克,厚朴10克,橘紅10克,雲苓5克,陳皮10克,蟬蛻5克,法半夏10克。5劑,水煎服。囑飲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厚味之品,保持心情舒暢。

    二診:咽乾灼熱消失,有少許咽部異物感,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細。說明藥中病機,痰氣漸消,熱邪已清,繼守上方5劑鞏固療效。

    三診:咽部不適症狀基本消失,唯心煩,夜眠夢多,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細。上方改雲苓20克,加首烏藤30克,黃連5克。6劑,水煎服。隨訪,咽部不適未復發,一切正常。

    按:咽喉是肺胃之門戶,如肺胃蘊熱,火熱炎上,氣血結於咽喉,可見區域性充血色紅,熱灼津液而咽乾。氣屬無形,痰雖有形而聚於經絡,故咽部有異物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舌淡紅,苔薄白,說明病雖日久,仍屬易治。脈沉細,提示病邪在裡,已傷陰血。內傷陰血,虛熱上擾,心神不寧,故心煩,夜眠夢多。故證屬脾虛肝鬱,氣滯痰凝咽喉,治以健脾疏肝,降氣化痰,清利咽喉為主,兼以清心養血安神。初診方中法半夏、橘紅、雲苓、甘草、陳皮、白朮,健脾祛溼化痰;紫蘇子、厚朴,降氣化痰;桔梗、射干,清利咽喉;蟬蛻散熱利咽開音,用此藥治療咽喉不利,咽癢喑啞兼有熱邪者,不論風熱,痰熱,辨證用之,效尤佳。二診咽乾灼熱消失,仍有少許咽部異物感,說明藥中病機,痰氣漸消,熱邪已清,守上方繼續治療。三診加重雲苓用量,加首烏藤養心安神,黃連清心安神。囑患者飲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厚味之品,保持心情舒暢。諸法合用,標本兼治。

    梅核氣一病,女性多於男性,症狀常見咽乾灼熱,與現代醫學的慢性咽炎、慢性扁桃體炎,癔球症狀十分相似。有咽部異物感又須與中醫的噎膈相鑑別,患者也常會因此而認為自己罹患惡性腫瘤。臨床醫生如果經驗不足,對梅核氣的病因病機認識不足,也常會誤診。即使診斷正確,臨床單用半夏厚朴湯也難取速效。筆者跟隨李振華學習數年,用其自擬理氣消梅湯化裁治療梅核氣,屢獲良效。此方特點是在半夏厚朴湯基礎上加用疏肝理氣之品,氣行則痰消。同時,對症應用清利咽喉之品,以治其標,標本兼治,獲效甚捷。由於清利之品性味苦寒,用之不當易損傷脾胃,加重病情,故需結合臨床權衡此類藥物的用量輕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好用的明星同款頸霜推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