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君子美如玉

    嘉靖皇帝的繼位帶來了明朝赫赫有名的“大議禮之爭”,這是明朝最著名的政治事件。嘉靖在做皇帝前,一直居住在湖北,因為這裡是興獻王的封地。當朝廷決定讓他做皇帝后,就派大臣去迎接他。在嘉靖從湖北進北京時,就與朝臣們就歡迎儀式的規格發生了爭執。在封建社會,皇帝家族的傳承脈絡必須特別清晰,嘉靖皇帝既然做了皇帝,就得要求他和前面的皇帝具有直系親人關係,於是以首輔楊廷和、禮部尚書毛澄為首的群臣認為朱厚熜應該首先過繼給已故的明孝宗做兒子,然後再繼承皇位。因此他們便要在北京城外搞一個“皇子過繼和太子受封”的儀式,然後讓朱厚熜以太子身份走東安門入宮。但朱厚熜認為詔書上寫的是讓自己來當皇帝,不是來當太子的,而且朱厚璁為人特別孝順且認死理,本來他親生老爹已經死了,自己過繼給叔叔也沒啥,不過他認為自己就是興獻王的兒子,不是弘治皇帝的兒子,怎麼也不肯變通。在朱厚熜的堅決反對下,張太后和大臣們讓步了:先繼位再說。於是,朱厚熜從大明門入宮,隨即登基做了皇帝。三天後,嘉靖皇帝接自己的親生母親入京,又發生了類似的事情,朝臣再次讓步。 事情還沒有結束。又過了兩天,嘉靖皇帝讓大臣們討論給自己的親生父親興獻王加尊號,要追封其為皇帝。楊廷和等認為,嘉靖既已過繼給弘治,就該稱弘治為“皇考”,興獻王只能稱為“皇叔父”,不可加尊號。在祭告生父時,還要署名稱“侄”。在封建禮法問題上,眾大臣表現的空前團結,反對的奏章壓的嘉靖喘不過氣來 。就在嘉靖快要讓步的時候,進士張璁上了一個奏摺,為嘉靖皇帝追封自己的父母找了許多理論依據,而且引經據典的批駁了群臣的觀點。這一下皇帝可高興了,給這位進士加官進爵。隨後,朝臣們就分為兩派:一派支援加尊號,叫議禮派;另一派反對,叫護禮派。嘉靖皇帝支援前者,使得議禮派隊伍不斷擴大。兩派之間的爭鬥也越來越激烈,終於爆發了“血濺左順門”事件。 嘉靖三年,1524年,護禮派二百多人集體跪在左順門外,大哭大鬧。嘉靖大怒,派人逮捕了幾個領頭的,沒想到這下讓群臣情緒更加激憤,左順門前出現騷動。嘉靖頓時起了殺心,他派出錦衣衛,逮捕一百多人,八十多人錄名待罪。官階小點的遭到了廷杖,十多人被打死,還有幾個被充軍,左順門前血跡斑斑。到此,護禮派徹底失敗。1528年,嘉靖終於如願以償的追封自己的生父為明睿宗,其牌位入主太廟,放在了明武宗之上,自己的生母也被封為皇太后。嘉靖剛繼位時,誅殺佞臣江彬等,並對前朝的弊政進行改革,本來不錯,但大議禮之爭致使許多正直的大臣或死或引退,佞臣卻乘機竊取了朝政大權,使弊政重興。嘉靖皇帝也樹立了威信。這裡順便說一下。在清朝,同治皇帝死後,同樣也遇到了“沒有兒子繼位”的問題。當時掌權的慈禧太后就把同治皇帝的堂弟、醇親王奕譞的兒子載湉立為新君,也就是光緒皇帝。光緒生父醇親王奕譞是慈禧的小叔子,光緒的生母則是慈禧的親妹妹。所以,光緒既是慈禧的侄子,又是慈禧的外甥,無論從哪邊論都是至親。奕譞知道明朝大議禮之爭的事情,所以,自己的兒子繼位之初,他就給慈禧上了個奏章,把事情說清楚了,表明自己不需什麼封號。後來果然有大臣提出了這個問題,慈禧把奕譞的奏章拿出來給這個大臣看,事情就解決了。 為求長生不老,嘉靖十分崇通道教,到處蒐羅方士和秘方,甚至在選拔人才時也要看誰的青詞(道教儀式中向上天禱告的詞文)寫的好來決定,有人就因此做了內閣大臣,所以民間就有“青詞宰相”的說法,嘉靖朝著名的奸臣嚴嵩就是其中之一。嚴嵩在《明史·奸臣傳》中被認為是明朝第一大奸臣,他和他的兒子嚴世蕃把持內閣將近20年,黨羽遍及天下,國庫虧空。由於嘉靖皇帝專心於修道成仙,所以朝政大多由嚴嵩和司禮監控制。其實,嘉靖皇帝還是很懂得馭人之術的,他利用一派勢力制衡另一派——打擊囂張的,扶助弱勢的。這樣雖然很好的確保了皇帝的權威,但卻弄的明朝上下腐敗,國勢日衰。嚴嵩也了不得,他做事謹慎,而且深得皇帝信任,以至於嘉靖末年,當嚴黨倒臺時,所有嚴黨主要成員都受到株連,嚴世蕃都被處死,但嚴嵩自己卻沒事,只是罷官而已。

  • 2 # 君子美如玉

    嘉靖皇帝的繼位帶來了明朝赫赫有名的“大議禮之爭”,這是明朝最著名的政治事件。嘉靖在做皇帝前,一直居住在湖北,因為這裡是興獻王的封地。當朝廷決定讓他做皇帝后,就派大臣去迎接他。在嘉靖從湖北進北京時,就與朝臣們就歡迎儀式的規格發生了爭執。在封建社會,皇帝家族的傳承脈絡必須特別清晰,嘉靖皇帝既然做了皇帝,就得要求他和前面的皇帝具有直系親人關係,於是以首輔楊廷和、禮部尚書毛澄為首的群臣認為朱厚熜應該首先過繼給已故的明孝宗做兒子,然後再繼承皇位。因此他們便要在北京城外搞一個“皇子過繼和太子受封”的儀式,然後讓朱厚熜以太子身份走東安門入宮。但朱厚熜認為詔書上寫的是讓自己來當皇帝,不是來當太子的,而且朱厚璁為人特別孝順且認死理,本來他親生老爹已經死了,自己過繼給叔叔也沒啥,不過他認為自己就是興獻王的兒子,不是弘治皇帝的兒子,怎麼也不肯變通。在朱厚熜的堅決反對下,張太后和大臣們讓步了:先繼位再說。於是,朱厚熜從大明門入宮,隨即登基做了皇帝。三天後,嘉靖皇帝接自己的親生母親入京,又發生了類似的事情,朝臣再次讓步。 事情還沒有結束。又過了兩天,嘉靖皇帝讓大臣們討論給自己的親生父親興獻王加尊號,要追封其為皇帝。楊廷和等認為,嘉靖既已過繼給弘治,就該稱弘治為“皇考”,興獻王只能稱為“皇叔父”,不可加尊號。在祭告生父時,還要署名稱“侄”。在封建禮法問題上,眾大臣表現的空前團結,反對的奏章壓的嘉靖喘不過氣來 。就在嘉靖快要讓步的時候,進士張璁上了一個奏摺,為嘉靖皇帝追封自己的父母找了許多理論依據,而且引經據典的批駁了群臣的觀點。這一下皇帝可高興了,給這位進士加官進爵。隨後,朝臣們就分為兩派:一派支援加尊號,叫議禮派;另一派反對,叫護禮派。嘉靖皇帝支援前者,使得議禮派隊伍不斷擴大。兩派之間的爭鬥也越來越激烈,終於爆發了“血濺左順門”事件。 嘉靖三年,1524年,護禮派二百多人集體跪在左順門外,大哭大鬧。嘉靖大怒,派人逮捕了幾個領頭的,沒想到這下讓群臣情緒更加激憤,左順門前出現騷動。嘉靖頓時起了殺心,他派出錦衣衛,逮捕一百多人,八十多人錄名待罪。官階小點的遭到了廷杖,十多人被打死,還有幾個被充軍,左順門前血跡斑斑。到此,護禮派徹底失敗。1528年,嘉靖終於如願以償的追封自己的生父為明睿宗,其牌位入主太廟,放在了明武宗之上,自己的生母也被封為皇太后。嘉靖剛繼位時,誅殺佞臣江彬等,並對前朝的弊政進行改革,本來不錯,但大議禮之爭致使許多正直的大臣或死或引退,佞臣卻乘機竊取了朝政大權,使弊政重興。嘉靖皇帝也樹立了威信。這裡順便說一下。在清朝,同治皇帝死後,同樣也遇到了“沒有兒子繼位”的問題。當時掌權的慈禧太后就把同治皇帝的堂弟、醇親王奕譞的兒子載湉立為新君,也就是光緒皇帝。光緒生父醇親王奕譞是慈禧的小叔子,光緒的生母則是慈禧的親妹妹。所以,光緒既是慈禧的侄子,又是慈禧的外甥,無論從哪邊論都是至親。奕譞知道明朝大議禮之爭的事情,所以,自己的兒子繼位之初,他就給慈禧上了個奏章,把事情說清楚了,表明自己不需什麼封號。後來果然有大臣提出了這個問題,慈禧把奕譞的奏章拿出來給這個大臣看,事情就解決了。 為求長生不老,嘉靖十分崇通道教,到處蒐羅方士和秘方,甚至在選拔人才時也要看誰的青詞(道教儀式中向上天禱告的詞文)寫的好來決定,有人就因此做了內閣大臣,所以民間就有“青詞宰相”的說法,嘉靖朝著名的奸臣嚴嵩就是其中之一。嚴嵩在《明史·奸臣傳》中被認為是明朝第一大奸臣,他和他的兒子嚴世蕃把持內閣將近20年,黨羽遍及天下,國庫虧空。由於嘉靖皇帝專心於修道成仙,所以朝政大多由嚴嵩和司禮監控制。其實,嘉靖皇帝還是很懂得馭人之術的,他利用一派勢力制衡另一派——打擊囂張的,扶助弱勢的。這樣雖然很好的確保了皇帝的權威,但卻弄的明朝上下腐敗,國勢日衰。嚴嵩也了不得,他做事謹慎,而且深得皇帝信任,以至於嘉靖末年,當嚴黨倒臺時,所有嚴黨主要成員都受到株連,嚴世蕃都被處死,但嚴嵩自己卻沒事,只是罷官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官妓嚴蕊被朱熹屈打不成招的故事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