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濤聲依舊3833
-
2 # 寰宇聽聞
龐涓堵截孫臏,孫臏大幅度撤退,還暗地裡偷偷增兵,並且不斷減少吃飯的灶坑,使龐涓輕敵,這一點龐涓是要負責的,在開始龐涓也覺得不對,不要追。但是上將軍是魏國太子申,太子掛帥出征是一定要贏的,輸了位子就保不住,所以,太子一定要龐涓追。
-
3 # 小怪軟體管家
大家好,這裡是小青春。
題中說龐涓是因為不得不聽魏太子申的命令,才導致的馬陵之戰的失敗,最終死在了孫臏的手下。但是我剛才查了一下,史書上並沒有說是因為魏太子申的錯誤命令,才導致的魏國戰敗,龐涓身死的記錄!這可能是演義中的故事吧,畢竟魏太子在厲害,也不會認為自己在軍事上的能力比龐涓要強!
史書記載,在馬陵之戰中,孫臏深知魏軍輕視齊軍,便利用這一特別,再結合戰場上的地形,制定了日減灶臺,誘敵深入,設伏聚殲的計策,造成在魏軍追擊下齊軍士卒大批逃亡的假象,但實際上,孫臏選擇軍中1萬名的弓箭手,埋伏在道路兩側,埋伏魏軍。並讓人把路邊一棵大樹的皮剝掉,在上面寫上龐涓死於此樹之下的字樣。
而龐涓在接連3天追下來以後,見齊軍退卻避戰而又天天減灶,武斷地認定齊軍鬥志渙散,士卒逃亡過半。於是命令部隊丟下步兵和輜重,只帶著一部分輕裝精銳騎兵,晝夜兼程追趕齊軍至馬陵,後來見剝皮的樹幹上寫著字,但是卻看不清楚,就叫人點起火把照明。字還沒有讀完,齊軍便萬弩齊發,魏軍於是大敗潰亂,龐涓智窮力竭,眼見敗局已定,無力迴天,於是便憤愧自殺。齊軍乘勝追擊,又連續大破魏軍,並俘虜了魏軍主帥太子申。
這是真實的歷史記錄,並沒有說有關魏太子的記錄!
其實,就算是魏太子的錯誤命令,龐涓也不得不遵從。龐涓成名於魏國,所有的資產和親人也都在魏國,而龐涓也是對魏王很忠心。馬陵之戰的時候,龐涓已經年歲很大了,作為魏國高層的,是不可能沒有政敵的,也不知道已經得罪了多少人了,如果他去世之後,得不到魏王保護,下場還不知道多慘呢,而下一任魏王,不就是太子申嘛。
-
4 # 褚伯林11布衣
龐涓與孫臏同為鬼谷子門下弟子,但孫臏比龐涓計高一籌。在那場“圍魏救趙”戰例中,孫臏用攻其必救的策略,不直接讓其所在的齊國軍隊去救正在被龐涓所帥的魏軍圍困的趙國國都邯鄲。而是以少量兵馬去快速攻擊力量薄弱的魏國國都,誘使龐消回撤保衛其國都。孫臏在龐涓回撤途中的必經之路桂陵四周設下重多伏兵。就在龐消行至此地,齊軍萬箭齊發,魏軍殘遭失敗,龐涓被摛。“圍魏救趙”是孫臏施展的攻其必救的調虎離山之計,龐涓被圍就擒,與魏太子申毫無關係。《擒龐涓》節選:事將何為(齊將田忌問其軍師孫臏)?孫子(孫臏)曰:“請遣輕車西馳梁(魏國都大梁)郊,以怒其氣,分卒而從之,示之寡。”於是為之。龐子果棄其輜重,兼趣舍而至。孫子弗息而擊之桂陵,而擒龐涓。故曰,孫子之所以為之者盡矣。
-
5 # 楓葉滿山4
龐涓馬陵道被埋伏前,太子申就已經被活捉了,又怎麼會說不抗命太子申而導致的被埋伏呢?孫臏坐茶車從魏出逃到齊國後,說服齊王欲聯合韓,趙三國伐魏。訊息到魏,龐涓說服魏王先發制人,發起精兵十五萬迎戰孫臏(三國總督軍),魏王派太子申殿下為督軍,而孫臏田忌等起二十萬精兵向魏地徵進。我們知道龐涓在魏的份量,相當於軍隊總司令,此次出兵,太子申雖為監軍,但軍隊的絕對指揮權在元帥龐涓手裡,在說龐涓謀略高深,行軍打仗可是內行,龐涓攻南韓不下,齊兵又攻擊大梁,所以兩人商議太子申去救大梁。結果遇到孫臏,田忌等大軍,結果被齊先鋒袁達生擒活捉。後被孫臏斬首懸於高杆示眾。至於孫臏以缺糧為誘敵,逐漸把龐涓誘到馬陵道的伏擊圈,結果龐涓被萬弩射死。二人在鬼谷子門下,三年同窗的交集就此終結。這個事情的因果關係,主要是孫臏和龐涓,太子申主要是次要關係,謝謝了。
回覆列表
因為太子申既是主帥,又是魏國的接班人,龐涓雖是名將,但此時只是副帥並無決策權。
龐涓久經沙場,追擊齊軍到馬陵,立即就嗅出了危險。他向太子申建議停止追擊,但是太子申立功心切,不但不聽勸告還嚴厲訓斥龐涓,龐涓不敢得罪太子申,只好跟著進攻,結果中了埋伏,兵敗身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