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故事三分鐘

    皇帝任命官員,需要走一系列流程。而如果皇帝不喜歡一個太監,無論他官職多大,只需要一句話他的權利就沒有了。所以皇帝會很放心的把大權放下放太監,太監做的很多事情也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皇上的意思,而如果皇帝犯錯誤了,官員們為了照顧皇帝的顏面,一般會直接問責太監。

  • 2 # 蟈蟈的文史原創

    宦官專權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大特色,作為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伴生物,始終與歷朝歷代相生相伴,在中國歷史上展現出了不同的歷史事件。而縱觀歷史,三個時期宦官專政表現最為突出的是東漢、唐朝和明朝,這也就能夠解釋題目所說的明朝太監是皇帝的代言人和背鍋者。

    之所以會產生宦官專權的現象,實際上反映了皇權弱化而導致的一種政治現象。一般人認為皇帝的權力至高無上,老子天下第一,但實際上,隨著王朝的發展,政治體系的完善,皇權受到了來自臣子方面的制約,多數是文臣集團,他們對皇帝的權力發揮產生了非常大的制衡作用。

    而皇帝當然不滿意於這樣的權力狀況,勢必要與文臣集團開展鬥爭,以便回收權力,這時候宦官的作用就凸現出來,皇帝在朝中孤家寡人,自己不可能對抗住整個文官集團,所以他就會聯絡宦官幫助其實現奪權,宦官此時就成為皇帝的左膀右臂,被皇帝委派賦予更多更大的權力,以便幫助皇帝自己奪權。

    就是在被皇帝重用的過程中,皇帝的出發點是好的,只是單純壯大自己的勢力來奪權,他沒有考慮到重用宦官之後帶來的問題。於是,最初一切都在皇帝的掌控之中,宦官聽從皇帝安排做事,但是隨著更多的宦官被賦予權力後,宦官的勢力和權力得到不斷擴張,慢慢出現了一些不聽從命令、暗地裡結幫拉派、做些貪汙腐敗等事,皇權不僅沒有得到強化,反而為自己除了文官集團之外,又樹立一個宦官集團與自己爭權,於是皇帝的權力越來越被削弱,宦官因為貼近皇帝,逐漸掌握大權控制朝政,最終導致王朝的滅亡。

    而出現宦官專政的王朝都有幾個共同的特徵:

    【1】中央集權的皇權受到了來自文官集團或者其他集團的威脅。

    也就是說皇帝自己的權力被限制或者被約束,皇帝自然心裡不痛快。

    【2】出現宦官專政時期大多處於一個王朝的中後期。

    開國皇帝或者王朝前期的帝王都會借鑑歷史的經驗教訓,注重加強中央集權和皇權,所以會採取一些手段來加強集權。而當王朝進入中期以後,這些帝王已不再是開國初期的帝王們,在能力、思想、勤政等等方面已完全退化,給宦官專權提供了發展的土壤。

    【3】宦官在關鍵時刻幫助過皇帝。

    為皇帝辦了大事才能得到皇帝的關注和賞識和重用。這是宦官發跡的非常機遇。縱觀宦官在中國的發展史,這一點表現的尤為突出。

    【4】皇帝幼小時登極。

    這也是宦官掌握權力的大好時機,皇帝幼小不能主政,太后又是一個弱女子,如果有能力的還行,沒有能力的不懂政治的那就更慘,為了保住江山只能信任身邊的宦官,於是宦官的權力逐漸崛起掌握國家大權。

    所以,宦官專政可以說是王朝滅亡的加速器,也是政府統治黑暗殘暴的一個重要原因。而大明王朝的滅亡與太監專政有莫大的關係。

    明朝太監被重用起自朱棣,在朱元璋時代是堅決拒絕太監干政的,但是朱棣在取得靖難之役中獲得成功,太監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所以太監在明朝的地位開始崛起,到朱瞻基的時候,他廢除了太監不能識字讀書的政策,專門開闢部門交宦官讀書識字,這位宦官重新走上大明的舞臺奠定了基礎。

    在此之後,隨著明朝皇帝的不務正業,以及能力不足,懶政、惰政,給這些太監登上舞臺,掌管權力提供了平臺,於是,太監的權力越來越大,他們負責的部門也越來越多,表面上看為明王朝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實際上一步步掏空了大明王朝,最終導致大明王朝不堪一擊。

    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狀況,歸根到底還在於明朝的皇帝,是他們的無能,忘記了祖宗基業是如何建立起來的,也就是忘了本,貪圖於眼前的享樂,而忘記了治國理政,最終導致大明江山的滅亡,這個責任明朝後期的這些皇帝是要背的,而不能怪罪在太監的身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0.9黃蜂110-104擊敗公牛,賈巴里帕克11中3連續三場低迷,他表現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