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麗說史

      漢武帝去世後,但是繼位的昭帝只是個八歲的孩童,他並不善於料理國家大事,因此劉徹在死前選了四位大臣輔佐昭帝,他們是:霍光,金日磾,桑弘羊,上官桀。

    這四個大臣的權利並不是均衡的,而是有明確的高低階之分,主要體現在這兩個方面:1在職位上。霍光是大將軍,而金日磾在霍光之下,上官桀則擔任左將軍。2在認知上。漢武帝將周公輔佐成王的典故賜給霍光,金日磾是有自知之明的,他知道自己只是個匈奴人,不能主政。

    《漢書霍光金日磾》有記載:初輔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聞其風采。

    此時的霍光是”政自己出“的,他當時治理得很好,當時的老百姓都很尊敬他。

    可是,這樣的局面只維持了幾年,霍光險些將上官一家滅族,桑弘羊也沒能逃過劫難。後代人在評價這件事情時,都喜歡說”霍光在排除異己“,”霍光野心膨脹了“”上官桀不聽話“。

     

    《漢書》中有記載:於是蓋主、上官桀、安及弘羊皆與燕王旦通謀。

      反霍光聯盟正式成立,大戰一觸即發,卻又點到為止。

      公元前80年,鄂邑長公主設宴款待霍光,其實是暗中設計刺殺他。可是,長公主的計劃沒能得逞,被霍光識破,霍光提前開展反殺,在這一天,叛黨都被清除。而長公主公主和燕王劉旦都自盡身亡,上官桀和桑弘羊家中的成人均被殺光。

    由此看來,霍光這次殺上官桀、滅桑弘羊並不是只為了排除異己,這件事情的發生經過應該是這樣的,叛黨試圖建立一個新的朝政局勢,而霍光則對此加以防範。當叛黨壯大,霍光知道是時候反擊了,才採取行動反殺叛黨。

  • 2 # 水一白聊歷史

    事實上率先發難的反而是上官桀和桑弘羊等人,因為他們的政治意圖都沒有能透過霍光這一關,所以認為霍光專權。

    1

    當初漢武帝死之前,為了維護漢朝的統治,一共為他的八歲的小兒子漢昭帝做了三件事:

    (1)殺掉漢昭帝劉弗陵的母親鉤弋夫人,防止呂后專政再現。

    (2)四大輔政大臣:霍光、金日磾、桑弘羊、上官桀。

    (3)讓鄂邑長公主在宮內照顧幼主劉弗陵

    結果,很不幸的是,除了金日磾死得早以外,剩下的幾個人,桑弘羊、上官桀、鄂邑蓋長公主,外加一個燕王劉旦(劉徹的三兒子)全都站到了霍光的對立面。

    2

    每個人恨霍光都是有原因的:

    桑弘羊:一則桑弘羊想為子弟謀求官職,被霍光給否了;別一則桑弘羊所推崇的鹽鐵專營政策在鹽鐵會議上被霍光成功利用賢良文學打擊,官營政策有所收縮,罷黜了郡國酒榷和關內鐵官,霍光因此獲得了更廣泛的支援。

    上官桀父子:上官安想讓自己6歲的女兒上官氏進宮給昭帝做皇后,被霍光以年齡太小給否了,要知道上官安的夫人正是霍光的女兒,而上官氏正是霍光的外孫女,這層關係霍光也沒有給面子。此外,上官父子幾次政治意圖也接連被霍光給否了。

    鄂邑蓋長公主:鄂邑長公主有個相好的叫丁外人,西漢之前有個慣例,公主的夫君一般都會被封侯,所以她也想讓丁外人封侯,大概是因為丁外人跟鄂邑公主屬於私通,並未正式成親,所以上官父子提議時,被霍光一口回絕,後來丁外人做光祿大夫的提案也被霍光給否了。

    3

    在鄂邑蓋長公主的幫助下,上官安的女兒上官氏進宮,最終成為了歷史上最年輕的皇后,從而,這群霍光的“受害者”聯合在了一起,以急切想當皇帝的燕王劉旦為首,彈劾霍光,不過年少的漢昭帝對霍光非常信任,不為所動。最後幾人鋌而走險,走上了謀反之路,計劃幹掉霍光,廢掉昭帝,立燕王劉旦為帝。

    不料謀反計劃曝光,桑弘羊、上官父子被滅族,燕王劉旦、鄂邑蓋長公主自殺,最終這場政治鬥爭以霍光大獲全勝而告終。

    所以霍光殺上官桀、滅桑弘羊,只不過是一場政治鬥爭,甚至可以說霍光是代表正義的一方,打擊了謀反勢力,並不能說是主動的排除異已,雖然確實起到了排除異已的效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辦法可以把Excel表格裡的資料大批次的自動填報到電腦上的系統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