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
李軌字處則,是涼州姑臧縣人。略知書籍,頗有智辯。其家以財富稱雄於邊郡,喜好賙濟別人,受到鄉人稱讚。隋大業年間,補任鷹揚府司兵。薛舉作亂於金城郡時,李軌與同郡人曹珍、關謹、梁碩、李斌貝、安仁等人商議說:“薛舉殘暴兇悍,其兵必來侵擾。
郡吏軟弱膽怯,不足以議大事。今應同心盡力,佔據河右,以觀天下變化,豈能束手讓妻子兒女為人所掠呢!”眾人同意這個計劃,議定一同舉兵,然而無人敢任首領。曹珍說:“我聞知讖書說,李氏當稱王於天下。
如今李軌有賢能,豈非天意嗎!”於是共同降階拜見以聽命李軌。安仁在夜間率領胡人進入內苑城中,樹旗大呼,李軌集聚眾人加以響應,收捕虎賁郎將謝統師、郡丞韋士政,於是自稱河西大涼王,署置官屬,全都依照開皇舊例。起初,突厥曷娑那可汗之弟達度闕設內附朝廷,保其部落於會寧川中,到此時自稱可汗,降於李軌。關謹等商議盡殺隋官,分其家產。李軌說:“各位既已推舉本人為主,就應聽我約束。如今以義起兵,意在救亂,殺人取財是賊寇行為,怎能取得成功呢?”
便任命謝統師為太僕卿,韋士政為太府卿。時逢薛舉兵前來侵犯,李軌派遣將領擊敗於昌松,斬首二千級,其餘全被俘虜,李軌放還其眾。李斌貝說:“如今竭力奮戰而俘其眾,又縱還以資助敵方,不如全都坑殺為妥。”
原文:
李軌,字處則,涼州姑臧人。略知書,有智辯。家以財雄邊,好賙人急,鄉黨稱之。隋大業中,補鷹揚府司兵。薛舉亂金城,軌與同郡曹珍、關謹、梁碩、李贇、安修仁等計曰:“舉暴悍,今其兵必來。吏孱怯,無足與計者。
欲相戮力,據河右,以觀天下變,庸能束手以妻子餌人哉?”眾允其謀,共舉兵,共降拜以聽命。自稱河西大涼王。武德元年冬,軌僭稱尊號,以其子伯玉為皇太子,長史曹珍為左僕射。謹等議盡殺隋官,分其產。
軌曰:“諸公既見推,當稟吾約。今軍以義興,意在救亂,殺人取財是為賊,何以求濟乎?”會薛舉遣兵來侵,軌遣將敗之昌松,斬首二千級,悉虜其眾,軌縱還之。李贇曰:“今力戰而俘,又縱以資敵,不如盡坑之。”
此文出自後晉·劉昫《舊唐書》
擴充套件資料
寫作背景:
《舊唐書》從後晉天福五年(940年)始奉石敬瑭之命修撰,到後晉開運二年(945年)完成。因為書成時劉昫正在執政,按當時的規定,一般宰相都要作國家修史的主編(監修),因此劉昫就成了署名撰者。三任監修之外,參預纂修工作的,先後總計9人。
他們是:張昭遠、賈緯、趙熙、王伸、呂琦、尹拙、崔梲、鄭受益、李為先(一作光)。其中,張昭遠始終具體負責其事,用力最勤。賈緯受詔不久即去職守喪,書成前一年起復,主要貢獻是其《唐年補遺錄》65卷提供了唐武宗以後的許多難得史料。
趙熙始終其事,“竟畢其功”。王伸於書成之日,身列“恩獎”名單。呂琦預修唐史,史稱“有能名”。
《舊唐書》僅流傳了一百年左右,就遭到了厄運。從宋仁宗慶曆年間起,北宋朝廷認為《舊唐書》蕪雜不精,另命宋祁和歐陽修編撰唐書。這部唐書在1060年(宋仁宗嘉祐五年)寫成,開始“布書於天下”,從此,署名劉昫所編的唐書遂不再流傳。
直至明朝嘉靖十七年(1538年),浙江餘姚人聞人詮在蘇州徵借到當地人士所藏《舊唐書》,請蘇州府學訓導沈桐在蘇州府學裡對書稿作校對並開版印刷(工作到一半時,聞人詮離開蘇州,但此事在多方支援下繼續進行),經歷了四百七十八年坎坷命運的劉昫唐書,才又得到重新刊行。
作者簡介:
劉昫 (xù)(887年—946年),字耀遠,五代時期政治家,涿州歸義(今河北容城)人。後唐莊宗時,任太常博士、翰林學士。
劉昫風度儀容優美,和他的哥哥劉暄、弟弟劉皞,都以好學聞名於燕、薊一帶。後來,劉昫的哥哥劉暄被仇家殺死,劉昫於是避難到滄州。唐莊宗即位,拜任劉昫為太常博士,任命為翰林學士。唐明宗時,多次升遷至兵部侍郎任職。
唐明宗素來看重劉昫而喜愛他的風韻,升任端明殿學士。長興三年,拜為中書侍郎兼刑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當時以獲得這些為榮耀。
翻譯:
李軌字處則,是涼州姑臧縣人。略知書籍,頗有智辯。其家以財富稱雄於邊郡,喜好賙濟別人,受到鄉人稱讚。隋大業年間,補任鷹揚府司兵。薛舉作亂於金城郡時,李軌與同郡人曹珍、關謹、梁碩、李斌貝、安仁等人商議說:“薛舉殘暴兇悍,其兵必來侵擾。
郡吏軟弱膽怯,不足以議大事。今應同心盡力,佔據河右,以觀天下變化,豈能束手讓妻子兒女為人所掠呢!”眾人同意這個計劃,議定一同舉兵,然而無人敢任首領。曹珍說:“我聞知讖書說,李氏當稱王於天下。
如今李軌有賢能,豈非天意嗎!”於是共同降階拜見以聽命李軌。安仁在夜間率領胡人進入內苑城中,樹旗大呼,李軌集聚眾人加以響應,收捕虎賁郎將謝統師、郡丞韋士政,於是自稱河西大涼王,署置官屬,全都依照開皇舊例。起初,突厥曷娑那可汗之弟達度闕設內附朝廷,保其部落於會寧川中,到此時自稱可汗,降於李軌。關謹等商議盡殺隋官,分其家產。李軌說:“各位既已推舉本人為主,就應聽我約束。如今以義起兵,意在救亂,殺人取財是賊寇行為,怎能取得成功呢?”
便任命謝統師為太僕卿,韋士政為太府卿。時逢薛舉兵前來侵犯,李軌派遣將領擊敗於昌松,斬首二千級,其餘全被俘虜,李軌放還其眾。李斌貝說:“如今竭力奮戰而俘其眾,又縱還以資助敵方,不如全都坑殺為妥。”
原文:
李軌,字處則,涼州姑臧人。略知書,有智辯。家以財雄邊,好賙人急,鄉黨稱之。隋大業中,補鷹揚府司兵。薛舉亂金城,軌與同郡曹珍、關謹、梁碩、李贇、安修仁等計曰:“舉暴悍,今其兵必來。吏孱怯,無足與計者。
欲相戮力,據河右,以觀天下變,庸能束手以妻子餌人哉?”眾允其謀,共舉兵,共降拜以聽命。自稱河西大涼王。武德元年冬,軌僭稱尊號,以其子伯玉為皇太子,長史曹珍為左僕射。謹等議盡殺隋官,分其產。
軌曰:“諸公既見推,當稟吾約。今軍以義興,意在救亂,殺人取財是為賊,何以求濟乎?”會薛舉遣兵來侵,軌遣將敗之昌松,斬首二千級,悉虜其眾,軌縱還之。李贇曰:“今力戰而俘,又縱以資敵,不如盡坑之。”
此文出自後晉·劉昫《舊唐書》
擴充套件資料
寫作背景:
《舊唐書》從後晉天福五年(940年)始奉石敬瑭之命修撰,到後晉開運二年(945年)完成。因為書成時劉昫正在執政,按當時的規定,一般宰相都要作國家修史的主編(監修),因此劉昫就成了署名撰者。三任監修之外,參預纂修工作的,先後總計9人。
他們是:張昭遠、賈緯、趙熙、王伸、呂琦、尹拙、崔梲、鄭受益、李為先(一作光)。其中,張昭遠始終具體負責其事,用力最勤。賈緯受詔不久即去職守喪,書成前一年起復,主要貢獻是其《唐年補遺錄》65卷提供了唐武宗以後的許多難得史料。
趙熙始終其事,“竟畢其功”。王伸於書成之日,身列“恩獎”名單。呂琦預修唐史,史稱“有能名”。
《舊唐書》僅流傳了一百年左右,就遭到了厄運。從宋仁宗慶曆年間起,北宋朝廷認為《舊唐書》蕪雜不精,另命宋祁和歐陽修編撰唐書。這部唐書在1060年(宋仁宗嘉祐五年)寫成,開始“布書於天下”,從此,署名劉昫所編的唐書遂不再流傳。
直至明朝嘉靖十七年(1538年),浙江餘姚人聞人詮在蘇州徵借到當地人士所藏《舊唐書》,請蘇州府學訓導沈桐在蘇州府學裡對書稿作校對並開版印刷(工作到一半時,聞人詮離開蘇州,但此事在多方支援下繼續進行),經歷了四百七十八年坎坷命運的劉昫唐書,才又得到重新刊行。
作者簡介:
劉昫 (xù)(887年—946年),字耀遠,五代時期政治家,涿州歸義(今河北容城)人。後唐莊宗時,任太常博士、翰林學士。
劉昫風度儀容優美,和他的哥哥劉暄、弟弟劉皞,都以好學聞名於燕、薊一帶。後來,劉昫的哥哥劉暄被仇家殺死,劉昫於是避難到滄州。唐莊宗即位,拜任劉昫為太常博士,任命為翰林學士。唐明宗時,多次升遷至兵部侍郎任職。
唐明宗素來看重劉昫而喜愛他的風韻,升任端明殿學士。長興三年,拜為中書侍郎兼刑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當時以獲得這些為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