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探索視野

    石奮不通文學,恭謹無比。初為小吏,隨侍漢高祖。愛其恭敬,召其姊為美人,以奮為中涓。

    又因為姐姐做了妃子的緣故。漢文帝時,官靠積累功勞當上了太中大夫。沒有文才學問,但恭敬謹嚴沒人能比。孝景帝即位,石奮長子石建,二子石甲,三子石乙,四子石慶,都因為品行善良,孝敬父母,辦事謹嚴,做官做到了二千石。

  • 2 # 陳參

    問得非常切合實際,石奮家族能歷仕高祖到漢武帝五代帝王而不衰,靠的既不是才能,也不是背景,實際上也沒有背景可靠,至於能歷五朝而盛的原因,讓我們從歷史中尋找答案,還是先從始發家的石奮說起吧。

    石奮,公元前220——公元前124年,字天威,祖上趙華人,趙亡後遷居河內郡溫縣,楚漢相爭時,高祖劉邦路過溫縣,當時石奮只有15歲,是縣裡面一名小吏,高祖問:家裡還有什麼人?石奮態度恭敬地回答:家中只有老母,不幸已失明,還有個姐姐,會彈琴。高祖喜其言行恭謹,就把石奮的姐姐納入後宮做了美人。這就是石奮事業上升的奠基石。之後石奮就憑做事認真言行恭謹,職務一路上升,到文帝時已官至太中大夫。石奮沒有才學,能在高祖初年的大清洗和呂后掌權旳紛亂政局,再到文帝時全身上升,在建國元老中僅此一人而已!其夾緊尾巴做人,言行低調的功夫,實在是無人可比!文帝穩定朝局後,為太子選擇太傅,就是太子的老師,結果朝中大臣一致推薦石奮,可見石奮的低調恭謹還獲得眾多同僚的肯定,順利升為太子太傅。漢景帝繼位後,因其擔任過自已的老師,再次升其為丞相,官居九卿之位!而這個時候,石奮的長子石建,二子石甲,三子石乙,四子石慶,也都因為性情和順孝敬長輩,又繼承了石奮的言行恭謹做事認真的家風,都在朝中做到了年俸二千石的高官。景帝讚賞說:石君與其四子俱官至二千石,人臣尊貴皆集其一家矣!於是尊其為萬石君。

    儘管家族如此盛極一時,石奮仍然尾巴夾緊言行低調,景帝末年石奮已閒居在家養老,但每逢朝延盛典,依然作為臣子參加,而且經過皇宮門前時,一定下車步行,以示對皇帝恭敬。路過皇帝車駕時,即使景帝不在,也上前手託車軾表達敬意。閒居家中時,家中晚輩為官者前來拜見時,石奮都要穿上朝服接見,而且不直呼其名,若是子孫有人犯錯,石奮也不斥責,而是坐在桌子上不肯吃飯,直到其他人都指責犯錯之人,併為之求情且其本人也認錯表示堅決改正時,石奮才原諒他。遇有皇帝賞賜的食物送到家中,石奮必定穿朝服跪拜之後,才彎腰低頭去吃,如同皇帝在身邊一樣。正是這樣人前人後一樣的言行恭謹,其子孫也都言傳身教繼承了做事認真言行恭謹的低調家風。

    長子石建雖位居郎中令高官,在年老發白時,每五天休假,都必去拜見父親,向侍者詢問父親的情況,並拿走父親的衣服親自洗好後交給侍者。四子石慶任內史時酒醉回來,進入里門沒有下車,石奮知道後不肯吃飯,石慶驚恐萬分,袒露上身跪伏地上,請求父親原諒,石奮依然生氣,後來兄弟幾個都袒伏跪拜,全家都跪在地上求情,石奮斥責道:身為內史,不知約束自已,是應該的嗎?說完喝令石慶走開,自此之後,石家弟兄在進入里門後都下車步行回家。石氏兄弟以石建繼承石奮的恭孝謹慎家風為最,最次石慶,有兩例小事可作證。

    石建在做郎中令時,一次書寫奏章,批覆下來以後,石建發現自己所寫奏章中,有個馬字下面四點少寫了一點,因此荒恐自責不已。而石慶也是不遜其兄,在他做武帝太僕時,一次為武帝駕車,武帝問:拉車的馬有幾匹?石慶下車以鞭點數後,回覆武帝:有六匹馬拉車。武帝對他的表現非常滿意,所以後來才提升他任丞相。石慶也是漢武帝十四位丞相之中,為數不多得以善終的丞相之一,漢武帝在位共用過十四任丞相,得以善終的僅三人:田蚡,公孫弘,石慶。其他人不是被殺就是遭貶。可見石慶恭孝謹慎低調之至!

    縱觀石奮及其一家的輝煌歷史,足以證明:仔沒有顯赫的背景,也不必有強大的財富,還可以沒有過人的才華,甚至缺少能力,但是隻要你做事認真,待人恭謹,言行低調夾緊尾巴做人,依然有成功上位的機會。道理很簡單,要做到卻很難,尤其是幾十年如一日,人前人後都始終如一,這也是石奮一家能長盛不衰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希爾德對飆威少,喬治19中4,痛失關鍵球,雷霆116:119不敵國王,怎麼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