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師範小王子
-
2 # 瀚墨無極
歐、顏、柳是在魏碑和二王書法基礎上形成自己的一種書法風格,魏碑:雖厚渾雄強,有樸掘之美,必竟是書法家和刀刻家的合璧之作。
由於人們審美觀念增強,書到唐代,主要以二王為書法範本,楷書也發展到頂盛時期,歐、顏、柳他們筆下得到最後的結論。
進入宋之後,中國書法的發展,由晉唐的高峰轉入低谷,宋較唐代遜色,但仍出現不少書家,如:蔡、蘇、黃、米。
元、明、清的書法風格,並沒有貶低碑學,而在借鑑魏晉古法基礎上,得以推廣,影響巨大;如:趙孟頫;董其昌;鄭板橋等。
書法發展至今,魏學盛行,越來越被書者所重視,而且融進到當今書法時代,又使這一傳統書法藝術瑰寶增添了新的生命力。
-
3 # 手機使用者山丁子
唐楷是古代楷書走向成熟的巔峰時期,名家雲集,傑作薈萃。但唐楷是繼承和發揚了魏楷和晉楷的結果,而不是空中樓閣,自建體糸,即是說書法的繼承性也在這裡彰顯。
每一時代的書法都有那個時代的氣息和流風,就如唐楷是總結前人基礎上,構建了多種結構嚴謹的書體,形成重法的主流書風。到了宋代如果繼續沿著唐人的路徑已經很難再創造新高度,睿智的宋人便趟出了尚意的主流書風,蘇黃米蔡皆成一代大家。但這並不是說唐就無人尚意,宋就無人遵法,比如宋蔡襄的書法就是中規中矩的二王風範,米芾看不起唐人草書但也遵法,只不過他遵的是“晉人格”。
魏碑是魏楷的體現,是隸書向楷書過渡時期的石刻作品,而魏晉時期的楷書大家鍾繇、王羲之的楷法已經很成熟,對後代習楷的影響巨大。唐人楷書中有他們的影子是自然的。就如歐陽洵最初就是臨習王羲之,之後自成一家;顏真卿也是學二王、諸遂良,而諸遂良也是師法二王;柳公權也是研究鍾繇、王羲之後形成自家。唐之後的歷代書風多變,至少沒有哪個時代敢於輕視魏晉書家以及魏碑,那是祖師爺的牌位。
-
4 # 為龍書法
有人說歐、顏、柳都有魏碑書法的影子,崇尚唐楷的宋元明清貶低魏碑了嗎?為什麼?這個問題,應該說,確實歐、顏、柳的楷書,都有魏碑的影子,這不奇怪。他們的書法,也不是無中生有,都是從前人的書法中借鑑而來。學習臨摹古人的墨跡那是必修課程,誰也繞不過去。傳承,傳承,既傳又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一步步的演變而來。實際上,魏碑,總體是指碑版、石刻、墓誌上的“刀筆”結合體。如果觀其流傳的墨跡,就能找到歐、顏、柳的影子。由此可見,歐、顏、柳只是發展成熟的楷書罷了。造就這一楷書高峰,必定影響深遠。所以,宋元明的書法,都深受唐楷影響。紙張的方便使用,也使魏碑恍如隔世。但是,每一朝代也有每一朝代的主流和特色。真正傳得唐楷衣缽的已經沒有了。法依然在,但卻失其嚴謹與規整,貌和而神離。值得一提的是,清代卻棄唐楷而崇魏碑。而且,風靡一時。追求高古,返璞歸真,自由自在,開一代新風。但是,卻離盛世大唐的楷書漸行漸遠了。
-
5 # 一枕浮雲
魏碑中有許多是墓誌,埋在土中,故宋元明所不識,清代由於文字獄等原因,文人不敢寫文章,轉攻金石考據,故許多墓誌得以出土,又逢清中晚期,書家欲變董趙書風,遂魏碑以雄強廣受推祟,亦有名家。
回覆列表
謝邀。書法是有繼承性的。後代人的書法無論從結體上怎樣變,但從筆法上絕對不會出現與前代絕緣的情況。就是結體也有前代書家或當代書家的影子。任何書家都要經歷摹帖階段,閉門造車是創不出新字型的。古今評書者對書法作品總要循其源而溯其流,就是這個原因。但是非得很熟悉本人者難得有準確判斷。只要本人不說自己摹了哪些帖。別人的判斷僅供參考而已。魏碑的質樸方峻,除清代人專以摹仿外,唐至明當然也有人摹仿。魏碑的方筆除書寫者可能有意為之之外,與刻工的粗糙鑿刻不無關係。橫畫的齊頭,點的三角樣式,口字鋒利的四角框,都有畫出的成分。歐褚顏柳黃趙等點畫偶有方筆也未必就是從魏筆中來。齊頭橫古筆法中就有。至於出現在碑帖中,也未必不是工匠所為。碑帖中顏書或姜夔的字除外,因為顏真卿家裡專門養著刻寫工匠,刻不象是不行的。姜夔怕別人刻走了形,往往自己親自操刀,那方筆就是方筆了。由於魏體有獨特的風格,後人負面評論不多,最多說它是不成熟的楷書或者是向楷書過度的字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