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必讀歷史
-
2 # 青瓷雅居
玉器顯然屬於石雕。你所問應該是指畫像石 石碑 神道石像這類的。要加工這些精細的東西光依靠青銅 生鐵工具顯然不是好主意。因為這些東西需求量大 加工要求畢竟高。只有在出現鐵質精加工的工具後才有這樣的可能。
-
3 # 清流歷史
漢朝以前其實也是存在一些石刻文物的,只是數量相對比較少。比如國家寶藏節目中出現過的秦國石鼓,再比如秦代的琅琊刻石。
到了漢代,石刻文物的數量有所增加。這種變化產生的原因,我認為有這麼幾點:
第一,生產工具的改良。在漢代以前,主要的金屬工具,仍然是青銅質地的。青銅工具儘管也可以加工石料,但是青銅的硬度畢竟還是差一些,而且青銅價格較高,拿來加工石料又容易耗損,有點得不償失。
到了漢代,冶鐵技術、鋼鐵加工技術都有很大的提升,鋼鐵工具價格便宜,而且效能優異,適合拿來加工石料。
第二,喪葬觀念的變化。在漢代以前,貴族的墓葬大多采用土坑+棺槨,填充地嚴嚴實實,棺槨主要為木材所制。到了漢代,人們開始追求在地下營造一個可以活動的空間,因此石材被運用在修墓當中。另外,在地面上也要擺放石人、石獸,比如著名的霍去病墓上,就有很多這樣的石雕。
這就是為何石雕文物在漢朝前後有這麼大變化的主要原因了。
在中國古代的各個朝代中,像石畫可以說是後世瞭解前人生活最直觀的方式,不同於文字,人們需要透過對文字的想象來構建古人生活的圖景,像石畫可以直接的讓後人看到,古代的人生活和工作的情景具體是什麼樣的,對於漢代的像石畫出土甚多,我們可以從漢代的像石畫中詳細瞭解到漢代人民的生活情況如何。
軍隊是一個國家武裝力量的代表,作為人類正常生產,生活的保障,在人類文明發展之中有著重要的意義,漢代的像石畫作為記錄人民生活日常的重要手段,自然少不了軍事題材的像石畫,而這些像石畫不但反映了那個時代軍事方面的相關資訊,武器裝備,還有其自身獨特的思想內涵,而漢代的軍事題材像石畫則主要分為兩種,直接軍事題材和民俗化軍事題材。
直接的軍事題材像石畫主要描寫的是戰爭場面,和車騎出行等場景,漢朝主要對抗的是匈奴胡人,所以漢代的軍事戰爭題材像石畫主要也都是秒回呼喊戰爭的場面,當然因為像石畫主要是為了歌頌或者描寫一些重大事件,很多場面都是以漢朝戰勝而歸作為描寫場景,場景中我們可以看到有軍隊凱旋歸來,親人在兩旁熱烈歡迎,大開宴會載歌載舞,雖然沒有直接描寫戰爭的場面,但是也可以看到親人對於將士歸來的期盼和戰場的殘酷。
而民俗化的軍事題材則可以看出漢代民間的尚武文化,作為一個戰爭不斷的年代,民間的上午文化著實讓人著迷,因為戰爭對軍隊素質要求很高,所以軍隊在沒有戰事的短暫時間裡,常常會參加一些極具觀賞性和有趣的軍事訓練,其中包括騎術、射箭、蹴鞠、搏擊等等,這些訓練專案也隨著軍事文化的影響傳入民間,成為民間普遍的娛樂專案,而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兵器和軍事人物,也形成了一種融入民間的文化之中,成為具有保護震懾意味的工具或者象徵,例如各種各樣的門神武庫等。
射箭作為中國歷史上最悠久的運動之一,在尚武文化為民族精神的漢朝,可以說被相當的重視,而在漢代的許多像石畫中也可以看到很多射箭的影象,其中多表現為車騎出行,田獵,騎射奔牛等形象,從這些像石畫中我們也可以看得出民間對於軍隊技藝的傳承和訓練是相當普遍的,對於這些技藝的學習讓軍隊的兵員素質得到了相當的提高,從對民間生活的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到那麼多射箭的影象,可以說是軍隊文化對民間影響的直接提現。
而因為漢代時期遊牧民族的騷擾,民間也對遊牧民有十分的怨念,幾百年間,胡人始終窺探著中原的財富,漢軍弱勢時,胡人就南下侵略,燒殺掠搶,漢軍強盛便北上游擊,不與漢軍正面接觸,再這樣的情況之下可以說胡人的侵擾成為了百姓眼中的噩夢,而軍隊人物和手持武器身披戰甲計程車兵形象就成為了民間普遍的守護神,很多像石畫中的軍事人物和士兵都在像石畫中有著單獨的形象,甚至就連武器裝備都成為了人民心中安定的因素。
像石畫在喪葬之中也能起到一定作用,忠孝、厚葬是漢代人對於去世者的心靈寄託與一種情感表達,這種表達拜儒家思想所推崇,自古以來就成為中國的一種行為習慣,到了漢武帝時期,因為儒家思想成為了統治階級的主要意識形態,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就加入了對死者的寄託之中,活著的人會希望去世的人在另一個世界也能有安定的生活,不受鬼魅的侵擾,所以也有很多以軍事背景描寫為重點的像石畫會作為陪葬品,和死者一起入葬,這些在平時作為守護神一樣作用的像石畫被送入葬中的目的便是希望這些在人間帶來和平和安定的守護神在陰間也能為死者帶來保佑。
漢代像石畫中的軍事題材和其他的畫像一樣,除了其表面上所表達的資訊之外,我們還可以透過側面的知識去構建出他更多的深層含義,漢代像石畫相對於簡單的畫像來說,它更具有一定意義上的生活實用意義,這些文物的保留讓我們能夠更加了解漢朝這一強大的朝代中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思想模式,是中華文化所留下來的寶貴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