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迴圈生態農業

    具有團粒結構的土壤,同時具有保水保肥、土壤疏鬆、透氣性好、有機質含量高、土質肥沃等特點,用這種土壤來栽培農作物,容易取得高產優質高效益!透過合理輪作、增施腐熟的農家有機肥、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實施秸稈還田、利用農田養殖蚯蚓等措施,可以逐漸改善土壤的團粒結構,提高土壤的肥力!

  • 2 # 三農的高度

    想要搞明白,團粒結構對土壤的肥力作用,首先要搞明白土壤團粒結構是什麼?然後再來說明團粒結構對土壤肥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育優良的土壤。

    一、土壤團粒結構:

    簡單來說就是土壤的細微顆粒互相形成的粘連團聚體,好比一捧細沙粘連在一起,中間會有一定的“空隙”,這些單獨的土壤顆粒,凝聚在一起,形成優良土壤的基礎結構,就是團粒結構。如果土壤顆粒良好,形成疏鬆的土質,可以儲存各種有效的肥力,成為肥沃的土地;反之,土壤顆粒“碎片化”造成土壤板結,水土流失嚴重,土壤有機成分和各種微量元素,以及有益菌失調等,影響作物生長。

    二:團粒結構對土壤肥力的影響。

    這些團粒結構是形成優質土壤的基數。這些土壤的團粒結構,之間會有一定的空間,可以有效的為土壤保墒留肥。好比原始森林中的有機土質結構,可以年復一年的為各種植物,提供養分,供給參天大樹的生長。這種團粒形成的有機土壤,可以靠團粒結構的最佳化性,吸收儲存來自地面的各種肥力。土壤團粒結構可以透過乾溼交替、冷暖變化等過程,腐蝕分解和化學合成,各種高等植物根、腐敗的樹枝幹葉、動物分泌物、動物屍體和各種菌類等物質。透過生物過程,把這些有機物質轉換成微生物、有益菌、多糖醛酸甙、以及富含氮、磷、鉀及鈣、鎂、硫、鐵、錳、鋅、銅、硼、鉬等有機成分和各種鐵、銅、鎂、鋅等微量元素,膠結而成為優質的土壤基礎——團粒結構!這就是為什麼,原始森林中的植物,不用上化肥,依然可以植被茂盛的原因所在,可見土壤結構對土壤肥力的重要性。

    三、如何培養優良的土壤?土壤如果被開發利用的比較頻繁,不及時補充土壤的各種有機成分,土質結構就會打破變原有的平衡,造成土壤板結,鹽化、鹼化、酸化等情況。這種土壤結構惡化等綜合性問題,就要採取人為手段,來補充土壤所需的“能量”成分,才能茁壯生長各種作物,滿足人們的生產需求。

    1、農家肥:這是一個改良土壤環境的有效措施之一。無論是秸稈還田,還是用腐熟好的動物糞便,又或者是各種植物的殘渣發酵肥。多施用腐熟好的農家肥,可以增加土壤的疏鬆性,等於在改良團粒結構,使得土壤透氣性更加良好,達到改良土壤的目的。2、綠肥:比如果園裡面可以透過人工種植一些優質綠草,或者選育一些野生雜草。利用草的根系和腐敗的草,改良土壤結構,達到一種人工干預的“自然”狀態,迴圈利用,建立一個相對生態平衡的作物生長環境,達到作物生長的目的。

    3、作物的輪作:輪作也是改良土壤土質,團粒結構的一種有效手段。比如豆科作物,大多都有固氮能力,它們特有的根瘤菌就是很好的氮肥;比如十字花科和葉菜類,它們的根鬚有分泌有機酸的能力,可以有效溶解土壤的磷,更多的吸收土壤的磷含量;比如玉米和高粱吸收氮能力不錯,可以輪作豆科類作物,吸收土壤中多餘的氮含量,可以調整土壤有機成分等。最佳化團粒結構,改良土壤土質。

    改良土壤,還有各種有益菌肥料,各種腐殖酸複合肥,新型肥料等等。無論用什麼“肥料”和辦法改良土壤土質,這裡面有一個重要的問題要搞明白,大多數作物喜歡偏酸性的土壤,並不是純酸性土壤和別的什麼含量高的土壤。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地方的人,會給土壤撒石灰,提高土壤鹼性。問題的重點是,改良土壤的目的和成敗,是讓土壤有機成分和各種微量元素,以及有益菌等,達到一個相對比較平衡狀態,最佳化團粒結構,才是根本。所以,我們要了解自己土壤的成分是關鍵。測量土壤是鹼性化、鹽漬化、酸化或者被某種物質汙染等。假如說土壤鹼性過高,我們就要多用腐殖酸類的肥料,提高土壤酸性;假如說土壤鹽漬化,我們要及時增施微量元素,增施有機肥和有機物,配方施肥,深耕雨淋等手段,去鹽漬化,改良成優質土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生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手錶,應該怎麼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