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閆秀樂

    在沒有拼音之前,華人學漢字用的是直音法。

    中國最早給漢字注音的是東漢的許慎。他編撰的字典《說文解字》一書,根據古文對漢字的結構形體進行分析,揭示出了漢字形、音、義三者的關係。他以偏房為部首,把漢字分為了540部,共收錄漢字9350多字。每個字都採取先義、後形、再聲的固定格式進行了解說。

    這些字在注音時,許慎釆用了直音法(用另一個音同或相近的字代替)。這種方法有缺陷,正如陳澧在《切韻考·通論》中所說:“古人音書,但曰讀音某,讀與某同。然或無同音之字,則其法窮;或雖有同音之字,而隱僻難識者,則其法又窮。”後來就產生了聲韻二分的反切注音,在此基礎上再加上聲調,就是紐四聲法注音。

    這一時期的注音以漢字為主,音標化注音要晚些。

    歷史發展到明朝,中國與西方通商。萬曆年間,一些天主教徒來中國傳教,為了學習漢語,他們開始用拉丁和羅馬字母給漢字注音。

    1605年,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在北京出版了一本書《西字奇蹟》。羅常培根據這本書的漢字與拉丁文對照的譯文,整理出一個包括26個聲母和44個韻母的漢語拼音方案。

    1626年,法國傳教士金尼閣,在利瑪竇的注音基礎上做了一定的修改,在杭州出版了《西儒耳目資》一書,打開了漢字音標化、音素化注音的大門。

    從明朝到新中國建立,幾百年間中中國產生了幾十套拼音方案。

    1955年,國家在北京召開了全國性現代漢語規範問題學術會議,並制定了《漢語拼音方案》。1958年全華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這個方案,從此,中國的漢字注音、記音才走了規範化的道路。

  • 2 # 我只是我不代表你

    題中所說的拼音,應該是現在流行並使用的漢語拼音字母,也就是1958年公佈的《漢語拼音方案》。這是拼寫規範化普通話的一套拼音字母和拼寫方式,採用二十六個拉丁字母來為漢字注音。

    事先說明,講述漢語拼音,尤其是古漢語拼音是比較枯燥乏味的,能夠看完本文的了了無幾,所以說如果有興趣的話,不妨讀一下清代李汝珍所作小說《鏡花緣》,其中有一段篇幅所講古漢語切音之類的,由一老學究口中講出,雖啜啜不休,讀者自會有所乏味的感覺。

    近代,指清末以來,由梁啟超,盧戇章等提出"切音字運動",並使用了一套注音字母來為漢字注音(有稱為羅馬字母的,也有稱為拉丁字母的,一直使用到了1958年)。這種注音字母,雖然有許多缺點,但是對漢語拼音的字母運動,起到了開創的作用。

    如:丂~k,〈讀音科〉

    《~g, 〈讀音哥〉

    丩~j, 〈讀音基〉 等等。

    漢語語音的發展歷史,大致分為上古,中古,近古和現代。

    上古,指先秦兩漢時期的語音,可以用《詩經》音作代表。

    中古,指六朝到唐宋時代的語音,一般以《切韻》音系作代表。

    近古,指元明清時代的語音,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韻》是反映這一時期語音系統的代表作,它是歸納元代北曲用韻而成的。

    現代,則是以現代普通話語音系統(即北京音系)為代表,即為現在人們所熟悉並正在使用的。

    語音的系統性比較強,漢語語音以音節為基本結構,一個音節的書寫形式就是一個漢字。每個字音都是由聲母、韻母和聲調組成的。古代語音和現代語音的差別也表現在字音的聲、韻、調三個方面。

    如:李白的《越女詞五首》之一,"長於吳兒女,

    眉目豔星月。

    屐上足如霜,

    不著鴉頭襪"。

    詩中以"月、襪"為韻,在古代詩韻裡二字均同屬入聲月韻,但現代"月"念yue<四聲>,"襪"念Wa<四聲>,韻母完全不同。這個是由於古今韻母發生了變化。如果讀時代更早的《詩經》,語音的差異則更大。

    由於語音的發展變化,古代讀音,用韻等方面與現代語音讀起來既不押韻也不和諧,而且離時代越遠,不和諧的地方也越多,這個是很自然的,所以不提倡用古音誦讀古詩文,但是要學點古音知識,掌握一些古今語音演變的對應關係,只有瞭解古代漢語的時代特點,才能更好的分析和解決古書尤其是古詩文中存在的一些語音,用韻等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空降兵該如何克服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