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洛神公子

    由於生宣紙的滲透性比較強,不管國畫顏料還是水墨都會洇。國畫大家都是運用水墨的高手,墨分五色焦、濃、重、淡、清或濃淡乾溼,加上白色就是六彩。

    要想墨不洇紙,毛筆的輕重緩急,水份的多少,都會影響畫出來的效果。

    要把水墨用好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筆力的練習,經常練習書法,可以“力透紙背”,墨不會浮,洇,跑,妄生芒角,滯。

    2.水和墨的比例,毛筆的蘸墨的多少,要適當。可以在墨碟和筆洗上添好再畫,如果墨多了,也會洇。如果初學,可以在準備好的宣紙上先畫一下,看下效果。水墨蘸多畫的速度應較快,反之較慢。

    3.淡墨的運用有勾、畫、寫、點、描、擦、塗等。需要多練習實踐就能熟練的掌握了。

    4.初學者為了更好的運用墨色,可以大中小號的毛筆多準備幾支,多在宣紙上試出自己想要的墨色效果再往正式的作品上運用。

    5.如果墨已經畫到宣紙上了,可以用白宣紙、面巾紙等吸水性強的紙疊成方塊按下去,反覆按壓把水墨吸附幾下,減少水墨顏色的滲透和漫洇。

    水墨的層次、乾溼、濃淡、黑白,都是技法的層面,唯有自己多去練習和總結經驗,多動手去訓練就能達到熟能生巧,得心應手,爐火純青。

  • 2 # 雷水初六

    洇化是因為水分較多,所以用紙吸去多餘水分就不會洇墨了。關鍵還是你掌控水墨比例的能力,可以提前在相同的宣紙上試筆,每次調墨後都應該先試筆再正式落筆繪畫。

    調墨,試筆,畫到枯筆散鋒,還可擦掃,再次調墨,試筆,畫…

  • 3 # 錢塘泊廬

    畫畫的時候,筆墨在宣紙上的滲化效果,主要是毛筆含蓄的水分與行筆的快慢,落筆的輕重有關。要在生紙上畫畫寫字不至於洇化,就要掌握好這三個方面的相互關係。

    (近樹後面的淡墨痕,右側中淡墨相融的效果,上部深色墨勾寫在水分較多的淡墨中。這些都必須把握好水分,速度,力度三者的關係)

    初學者面對生紙,一個“攔路虎”就是害怕落筆時墨水無度的滲化。

    對此,最為簡單直接的就是將筆頭的水分控幹一些,開始可以偏幹一些。控乾的方法,可以在廢紙上試試筆墨的效果,也可以是調色碗盤上刮幹筆頭的水分。也可以用一塊抹布,用手直接捏著筆頭適度的按擠。目的都是去除筆頭上多餘的墨水。然後再在同類的宣紙上“試試水”,感覺差不多了,就可以大膽的去寫去畫了。

    水墨在宣紙上的滲化效果其實是三方面的相互關係,就是上述的:筆頭的水分,走筆的快慢,落筆的輕重結合而成的。一般人只知其二,不知道下筆的輕重也有關係。當然,這僅僅是一層窗戶紙,說了,大多數人都能會意的。

    要能夠把握筆墨水分在紙上的效果,單單是聽,看經驗介紹是沒有用的,必須要多多的嘗試實驗,從中得出自己的經驗。

    本人已經將最簡單,直接,實際的經驗辦法披露了,細心體會,必有有益的收穫。(END)

    (即便很淡的墨,也在控制中,也有豐富的表現。不但在濃淡的關係,也在淡淡的關係)

    (所有的墨色,都有適當的關係存在。枯焦淡濃,既可以分別辨識,互相對比,又膠乳渾和。)

    (水墨,色墨,水色之間的關係的處理表達)

    【附圖為泊廬筆跡】

  • 4 # 塗之人995

    生宣不洇豈為宣!

    下筆肯定心別懸。

    準備一方乾淨紙,

    畫罷即“收”形自全。

    *“收”,收拾,即將淨紙在落墨處一壓,吸去餘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姜維北伐結局勝多敗少,但評價卻是貶多褒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