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墨奈王
-
2 # 海之盜非常道
波斯人兩次入侵希臘失敗後,國力大損,無力再次西征。希臘的本土的兩大城邦斯巴達和雅典由於在政治經濟利益的矛盾上升至最主要的矛盾,在後來的二十幾年中,雙方為了各自利益相互攻伐,鬧的兩敗俱傷!!
-
3 # 落紅孤煙
關於這個問題,小生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部分來回答
一、斯巴達在希波戰爭中的影響在第一次希波戰爭中,也就是公元前490年,大流士派遠征軍五萬,登入馬拉松,斯巴達人堅持到月圓之時才肯出兵,於是雅典人只能憑藉自己的力量,結果贏了。所以第一次希波戰爭斯巴達人未作出任何貢獻
第二次希波戰爭,即公元前480年,波斯王薛西斯一世率軍25萬人,遠征希臘。希臘個城邦聯合起來對抗波斯,包括斯巴達。此次聯盟統帥和副帥皆為雅典人。在這次對戰中,斯巴達王列奧尼達帶領的本國精兵也只有300人,加上伯羅奔尼撒半島其它城邦7000人,也就不到8000人.雖然溫泉關戰役打得非常棒,但引導這次戰爭勝利的還是雅典人,確切的說是雅典的海軍。
第三次希波戰爭,即公元前前479年8月,波斯王派大將統率5萬大軍再度進攻希臘,這次特米斯托克利斯再次使用空城計,移師海面。而斯巴達則統率伯羅奔尼撒半島聯軍共三萬與波斯陸軍於普拉提亞附近舉行決定性會戰(普拉提亞戰役),並擊斃了波斯大將,結果波斯軍大敗,只得再次撤回東方。波斯人的第三次遠征以失敗告終。
最後的反攻,前478年,以雅典為首的希臘海軍反攻波斯,佔領赫勒斯滂海峽北岸的重鎮塞斯托斯,從而控制了通向黑海的要道。同年(一說前477年),雅典聯合一批希臘城邦組成海上同盟,奪取色雷斯沿岸地區、愛琴海上許多島嶼和戰略要地拜占庭。
公元前449年,希臘海軍在塞普勒斯島東岸的薩拉米斯城附近重創波斯軍,至此雙方同意媾和。雅典派全權代表卡里阿斯赴波斯首都蘇薩談判並簽訂了《卡里阿斯和約》。和約規定:波斯放棄對愛琴海及赫勒斯滂和博斯普魯斯海峽(黑海出口)的控制,承認小亞細亞西岸希臘諸城邦的獨立地位。希波戰爭宣告結束。
從此可以看出,希波戰爭是雅典在希臘的地位不斷提高直至成為了地中海乃至希臘的霸主。而斯巴達作為陸地上的霸主,自然不願意跟隨雅典反攻波斯。
二、軍隊和人口斯巴達原意為“可以耕種的土地”,所以其為農業文明,崇尚武力,同時為了防止斯巴達人內部貧富分化,斯巴達人不許從事工商業,不用金銀做貨幣,而用價值低廉的鐵幣。斯巴達人除了軍事外,不得從事其它生計。所以斯巴達的海軍實力可以說幾乎等於零。而斯巴達和波斯隔著海洋,所以這也是限制斯巴達反攻波斯的一個主要原因,畢竟斯巴達沒船。
除此之外,從三次希波戰爭中可以看出斯巴達人雖然能征善戰,但是數量太少。從資料中對比可以看出,斯巴達在人口方面的不足。斯巴達全盛時期,只有二十五多人,而雅典卻有四十多萬人,波斯帝國就更不用說了,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加上其制度上的保守性,所以斯巴達自然不願意繼續參加後續戰爭。
三、內亂公元前464年大地震後,黑勞士乘機起義,即希洛人。他們英勇頑強,直逼斯巴達城下,堅持了長達10年的鬥爭。斯巴達人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給了起義軍自由。斯巴達的統治也因此受到沉重的打擊。而在這之前,約公元前640年至公元前620年,美塞尼亞人不堪奴役與壓迫舉行起義,雖然失敗了,但給斯巴達人以沉重打擊。所以參戰時斯巴達並不像其表面上的那樣穩定,因此,斯巴達也就更不可能派兵參與反攻了。
回覆列表
因為這是一場西方人吹出來根本就沒有任何記載而且也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存在過的戰爭,後來西方人吹不下去了就沒有後來了。三百人幹三十萬大軍,還殺敵兩萬,三百人人手一把AK47?人家三十萬人就是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