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落得浮生半日閒
-
2 # 繆偉秀I4
動物死後會將動物的屍體埋起來,再種一棵樹,讓這棵樹得到充足肥料,快速生長,而且越長越大,再不用施肥,又環保,可以廢物利用,讓環境變得更好,也防止了汙染,可省下買肥料的錢。在鄉下如果是牛仔死了的話,就用一個大東缸,將屍體放入缸內,加水再用蓋蓋好再用泥巴封閉,已勉有氣味洩露,造成環境汙染,做好處理措施之後,等到一定的時間,屍體腐爛己全部溶解,就可以拿來當肥料來用。
-
3 # 三農新視界
傳說中狗到了生命快終結的時候,會自行離去,避免主人看見自己臨死前的表情和汙染主人家的房院。狗通人性,很少有狗吃同類的肉和骨頭,如果你養了兩隻狗,一隻被殺時,另一隻狗見了會不停地哀鳴,兩三天內甚至都不吃不喝,一付悲傷的表情,這是我自己親身經歷過的。
傳說中大象預感到生命快走到盡頭時,會離群而去,不論多遠都要回歸到祖宗的象墓地認祖歸葬,用自己僅存的一點力氣刨個坑,然後躺在坑裡,靜靜地等待死亡的來臨……
雪豹在生命行將離去時,會奮不顧身地登上附近最高的山頂,讓自己佔據生命的高度和尊嚴。
央視動物世界曾經播放過鮭魚的生命之旅,每年產卵季節,鮭魚都要千方百計地洄游到陸地上自己出生的那條河流,它們飛躍瀑布,越過激流和淺灘,躲過灰熊和魚雕的獵食,九死一生,畫面非常慘烈和悲壯。它們耗盡所有能量和儲備的脂肪,只有為數不多的倖存者能幸運地回到它們的出生地,談戀愛,結婚產卵,最後安詳地死在自己的出生地。
生命從這裡開始,也要在這裡結束。至此,鮭魚完成了它們的生命之旅,死後的鮭魚成了灰熊、魚雕和其它獵食者的美食。
來年的春天,新的鮭魚破卵而出,沿河而下,開始了上一輩艱難的生命之旅。
同樣在海洋深處,母馬哈魚的死亡方式同樣悲壯而又義無反顧,當母馬哈魚產完卵後,就靜靜地守在一邊,孵化出來的小魚還不能覓食,只能靠吃母親的肉長大。母馬哈魚忍著劇痛,任憑撕咬,小魚長大了,母馬哈魚就只剩下了一堆骸骨。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對這些動物們對生命的終結方式自愧不如,甚至敬佩不已。當然了,這只是極小部分動物能做到這樣。
我想,動物們在老死的那一刻,會不會也和我們人類一樣,既有對生命的留念,更多的是對死亡的無奈和哀嘆。
至於這些動物老死後的屍體去哪兒了?一是被那些食腐肉的動物啃食,二是被有大自然清潔工之稱的蒼蠅消化了,最後一堆骸骨,在歲月中又歸於大自然。
-
4 # 寵愛物語
動物的屍體,最終也會像人一樣歸於大地,自然消失。
動物中有很大一部分屬於自然死亡,也有一部分會被其它動物吃掉。這是自然界中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決定的,我們常說的“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淤泥”就是對這一現象最好的描述。大部分的動物死後都會被生物鏈中上一級的動物吃掉,屍肉無存,沒有被吃掉的也會在空氣中腐爛揮發,只剩下粼粼白骨,裸露在Sunny下,時間久了也會風化,蕩然無存。作為食物鏈頂端的人類也是其中之一。
目前人類對動物的屍體無公害處理方法有三種:
一、資源化利用:把動物屍體切碎髮酵,產生沼氣,廢渣製作有機肥料,這是比較先進的做法。
二、焚燒:把屍體切割、肢解,然後用火燒燬。這種方法易產生有毒氣體,造成汙染,已被髮達國家淘汰。
三、填埋:挖坑後直接把動物屍體深埋,但滅菌不徹底,易造成二次汙染,破壞地表土壤結構,汙染地下水,不宜實施。
總之,所有的動物來於自然,歸於自然,最終都消失在塵土中,人也不例外。
回覆列表
絕大多數的動物屍體都在其他腐食動物的胃裡,在屍體腐爛之前就會引來禿鷲鬣狗等腐食性的動物分食,剩餘的殘渣則在交給昆蟲與細菌來處理。
之前有傳說大象這種動物在將死之前會脫離象群去大象公墓靜待死去,這其實是個不對的,在這裡闢個謠,對於大象骨骸總是在水源附近被發現,還有另一種解釋:當大象年老以後,第六輪臼齒脫落了,無力再咀嚼草木,只能吞嚥柔軟的水生植物,最終在水邊自然死亡,逐漸形成了所謂的大象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