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走進伊拉克

    911事件成為美國曆史上的一個轉折點。他們標誌著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在伊拉克爆發了一場殘酷的、似乎永無止境的衝突。

    然而,這兩個國家之間的緊張關係早在這些悲劇事件發生之前就存在了。儘管布什政府聲稱將伊拉克納入反恐戰爭是最好的預防措施,但9/11發生的襲擊與伊拉克毫無關係。相反,布什政府能夠利用反恐戰爭作為反對薩達姆·侯賽因的完美藉口,而薩達姆·侯賽因是美國在9/11事件前多年一直希望在伊拉克失去權力的人。

    有人告訴美華人,伊拉克對9/11事件後的美國構成了威脅,但他們不明白,在這悲慘的一天到來之前,許多戰略家多年來一直關注著這個國家。因此,對9/11在伊拉克戰爭中的作用提出一個問題很重要:當9/11之前提出的理由不夠有說服力時,這些恐怖襲擊是如何使對伊戰爭合法化的。這個問題可以透過分析伊拉克和美國之間緊張關係的真實歷史根源來回答,布什政府為確保伊拉克被納入反恐戰爭而採取的方法也可以得到回答。把伊拉克納入反恐戰爭,包含了兩國之間緊張關係的許多潛在因素,可以分析為一場根源遠早於911襲擊的戰爭。

    值得注意的是,1941年之前,美國對伊拉克缺乏真正的興趣。冷戰一開始,美國就開始緩慢地向伊拉克派遣士兵,以解決任何內部衝突。

    自布什第一屆政府(1989-1993年)以來,海灣戰爭期間,當老布什推翻伊拉克對科威特的征服,忽視解放伊拉克時,對薩達姆·侯賽因掌權的擔憂開始升溫。

    此後,懷疑主義的種子深深植根於兩國之間緊張的根源之中。布什第一屆政府不推翻侯賽因的決定讓政客們,特別是保守派,口齒不清。伊拉克對美國干涉外交事務也有同樣不確定的看法。

    克林頓政府(1993-2001年)在試圖改變伊拉克政權方面沒有采取太多行動,但這仍然是他們密切關注的問題。儘管兩國政府之間存在分歧,但很明顯,9/11事件並沒有首次將伊拉克列入議程,而推翻伊拉克則是很久以前的一個浮動目標。對美國來說,掌權的薩達姆是對1990年代推翻他的巨大失敗的明目張膽的提醒。布什政府(2005-2009年)在放棄這個長期提出的目標方面沒有什麼不同,當他們找到了正確的機會時,他們能夠把伊拉克捲入反恐戰爭。

    反恐戰爭從一開始就是一種意識形態建構,旨在為美國試圖在中東重新崛起提供普遍的理由,而不是試圖解決由恐怖主義造成的邊緣安全問題。許多人認為,伊拉克必須被納入反恐戰爭,因為它構成了一個直接威脅,而實際上,美國政府自海灣戰爭以來一直在下決心追捕薩達姆·侯賽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古龍最經典的作品有哪幾部?並簡要說明一下,謝謝?